韓欣華
摘要:本文通過對某地級市考級點考級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窺探當前我國社會音樂考級的整體狀態,了解到社會音樂考級這一熱點現象的具體狀況,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并結合筆者多年來參與考務工作的現實體驗就這些現象的原因和利弊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提出了促進社會音樂考級這一社會音樂教育模式健康發展的思考。
關鍵詞:音樂考級 問卷 調查 分析
一、研究背景和動機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以后更加重視精神層面的需求,音樂考級作為學校音樂教育的補充,我國社會音樂教育事業的重要范疇和青少年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在普及國民音樂教育、提高音樂素養、培養高素質人才、增加藝術交流方面有重要意義。因此音樂考級從出現到現在前后十幾年里一直作為一個社會熱點和熱門教育話題而存在,當然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本調查結果是以地級市區域性音樂考級的調查結果來管窺我國音樂考級制度的。主要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從考生學習樂器的原因以及考級目的、上課和練琴習慣、考級規律等方面對考生和考生家長進行調查,由此對考級各方面的現狀有了更詳細的掌握。
本問卷共有16道題目,實際發放問卷200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176份。并且集中整理統計了問卷結果,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
二、調查問卷
(一)孩子從幾歲開始學習樂器
1.5-10歲(88%) 2.11-18(12%)
(二)考生性別
1.男(27%) 2.女(73%)
(三)考生年齡段
1.學前兒童小學(16%) 2.小學(73%) 3.初中(9%) 4.高中以上(2%)
(四)學習樂器的原因
1.家長彌補兒時未盡遺憾(4%) 2.孩子興趣(94%) 3.學藝術熱的隨大流心態(2%)
(五)考級頻率
1.一年一次(96%) 2.大于兩年一次(4%)
(六)逐級考試還是越級考試
1.逐級(7%) 2.越級(93%)
(七)考生級數分布
1.四級以下(12%) 2.四級-六級(29%) 3.六級以上(59%)
(八)學琴年限
1.一年以下(0) 2.1-3年(28%) 3.3-5年(49%)
4.五年以上(23%)
(九)每天練琴時間
1.一小時以下(64%) 2.二-三小時(28%)
3.三小時以上(8%)
(十)考級科目
1.鍵盤(27%) 2.中國樂器(46%) 3.管弦樂(25%) 4.其他(2%)
(十一)考級備考期間練習曲目
1.只練習考級曲目(93%)
2.以教學進度為重點適當增加考級曲目(7%)
(十二)選擇曲目原因
1.自己喜歡(37%) 2.老師選擇(59%) 3.比較容易上手,容易通過(4%)
(十三)考級通過率低會如何選擇
1.來年繼續考(43%) 2.換另一家發證機構考(49%) 3.放棄考級(8%)
(十四)你認為考級證能否體現自己的真實水平
1.能,在備考期間提升了自我水平(79%)
2.應試而考,考完就忘(21%)
(十五)考級原因
1.自己想考(48%) 2.家長讓考(37%)
3.老師建議(12%) 4.跟風(3%)
(十六)考級目的(可多選)
1.培養個人氣質和藝術修養(84%) 2.督促孩子練習,檢驗學習成果(100%) 3.增加將來升學和就業砝碼(79%)
4.鍛煉臨場應變能力(54%) 5.開闊思維視野(56%)
三、數據分析
通過以上調查問卷我們看出,88%的孩子都是從五歲起學習各種樂器,也就是說大部分考級孩子是從童子功練起的。可見家長有正確的讓孩子接受藝術熏陶的意識,但還有一方面也反映了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各個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數據上來看,參與考級的女生遠遠大于男生,可見一般情況下,女孩子比男孩子在學習樂器方面有一定的性格優勢。考生年齡段多集中在小學,其次是學齡前兒童和初中,高中以上考生基本很少,可見中小學課業比較輕松,可以有更多時間去練琴,經過了解之后初中的考生也多集中在初一初二,所以升學考試也是影響考級年齡層次的重要因素。當被問及學習樂器的原因,94%的考生都是由于興趣自愿學習的樂器,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家長把兒時的夢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跟風從眾去學習樂器。后兩種筆者相信只要主要目的不是興趣愛好,苦海無涯的學樂器之路是無論如何也堅持不下來的。問題6可以看出93%的考生都是越級考試,并且保持一年一次的頻率,這樣來看如果按滿級是十級來算,不出五年就可以把最高級證書考下來,這也是問題8和11中為什么學琴3-5年占的比重多,而學琴堅持五年以上的人數驟減的原因。93%的學生都為了考級而練曲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部分人是為了考級而學習樂器,滿級考完便完全丟掉了樂器。所以考級是一個約束,在一定程度上是考生努力的方向,但同時也是一個絆腳石,限制了考生音樂素養和內心音樂情感的激發,為考級而學習樂器已經成為音樂考級中的不良現象,喪失考級這一音樂教育模式的初衷。在考級科目的劃分上,可以看出民族樂器占有絕對性優勢,鍵盤樂器次之,其次才是管弦。藝術考級一方面可以提升全民藝術氣質,另一方面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了解和學習中國民族文化中來,讓我們更好的提高國民音樂文化素養來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在考級曲目的選擇方面,老師選曲的比重更大一點,一方面老師對學生的作用影響很大,另一方面也造成所有學生彈拉同一首曲子,沒有因材施教反而形成了批量化“生產”考生的局面。不利于考生弘揚個性和全面發展。基于考級原因,有三方面的來源,家長、老師和自己,家長希望可以通過考級來督促孩子練琴,檢驗學習成果,鑒定老師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是否理想,并可以培養業余愛好,提高孩子藝術修養增強個人氣質,開拓視野,增加臨場發揮經驗。盡管藝術考試直接不和升學、就業掛鉤,但仍然有79%的家長想通過考級取得證書來增加升學和就業砝碼,或者以后還可以從事藝術相關職業。在教師方面,有損職業道德,為了獲得更多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揠苗助長,考級內容成了教學大綱,考級證書成了經濟穩定的護身符,而學生再熟練的技巧也難以掩飾內心的空洞貧乏。家長老師的功利心共同造成了考級市場的畸形。
考級熱這一現象的形成除了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外,也給主辦單位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經濟利益面前,各主考單位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不良競爭,比如搶生源,降低通過標準,以至于出現“交費就過”的畸形局面。但確實通過率的高低關系到生源的增減,過嚴的評價標準會挫傷考生的積極性,一開始就把許多孩子拒之門外并不利于藝術教育的普及,但過寬的放任更失去了考級的意義。所以要采取適當寬容的政策,靈活多變的考試標準,考級評判標準和內容應該定期更換,曲庫需要更新,不能以彈會什么曲子來定義考生水平到哪一級別,考核結果評價應該更具有針對性,減少指定考級內容和曲目,將音樂素質考核與評定納入素質教育的范圍,以避免應試教育痼疾促進音樂教育全面健康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考級在帶動國民素質提高,普及國民音樂教育方面的發展毋容置疑,但同時考級機構層出不窮,各個考級單位自成一體,從而造成考級項目的收費、考級評定標準和測評結果也存在差異。同時,家長、老師讓學生考級目的性不單一,急功近利的功利心驅使考級市場形成十幾年存在的詬病也不容忽視。恢復藝術考級市場活力需要老師、學生、家長以及考級機構共同努力,才能使藝術考級教育做到“規范化”“系統化”和“制度化”,順應全面衡量考生綜合音樂能力的目的,落實音樂考級的意義,促使音樂考級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