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慧
摘 要:“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隨著這一觀念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起學前教育,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偏離了正確的教育方向,危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抑制了兒童應有的天性。只有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這一問題真正引起大家的重視,得到應有的關注,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幼兒們才能真正擁有成長的樂園,擁有屬于自己的快樂童年。
關鍵字:幼兒教育 小學化 應對措施 改革
童年是一個天性養成、興趣培養、想象力創造力非常充沛的階段,對孩子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優秀的品質都是在幼兒時期慢慢不自覺地培養出來的,這將對他們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而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現象讓我們不禁感到深深的擔憂,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能很好地成長,能得到本該有的快樂與興趣嗎?這些問題都引發了我們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思考。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1.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驅使
孩子是家長愛的結晶,是上一代血脈的延續,承載了父母過多的期望與囑托,甚至有很多家長將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孩子們能替他們實現,于是學前教育出現了日益激烈的競爭。自古英雄出少年,為了孩子能更好更早地成才,當他們還在幼兒階段,就有很多的家長將他們送入舞蹈班、書法班、樂器班等,并讓孩子學習繪畫、算數、寫作,其壓力并不亞于小學生。“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諸如此類的觀念影響著中國家長,更驅使著他們讓孩子在更小的年齡學習更多的東西,致使幼兒教育逐漸呈現小學化。
2.眾多幼兒園的“升學”競爭
隨著教育的普及和民辦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由于辦園門檻低、利益大,而且不需要太多的硬性設施,在教師的選擇上也沒有過高的學歷要求,眾多幼兒園正出現“百家爭鳴、欣欣向榮”之態。為了能在這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爭取更多的學生資源,幼兒園無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同時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育呈現小學化,使自己培養出來的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看上去比同齡人更加優秀,借此來吸引更多家長的目光,這樣惡性循環使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小學化”的幼兒教育下成長。
3.缺乏有力檢查監管
由于幼兒園大多是民辦而非政府、教育部門所有,因而在管理監督上存在很大的困難。很多不正規的幼兒園還在招生、運營,幼兒園中的很多不合理現象還沒有得到制止改正,這是我國教育不得不面對的現狀。相關管理監察部門的不健全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導致了幼兒教育小學化,正是缺少了應有的震懾與監管,很多幼兒園任意妄為,由著自己的性子辦園,即使出現了一些出格行為,只要不觸犯法律的紅線,就不會得到罰款等實質性的懲罰,這也在無形當中致使幼兒教育小學化。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1.扼殺了天性,錯過了培養興趣的黃金階段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兒階段,每一個孩子都愛做游戲,而在成人眼中孩子所謂的“玩”對孩子來說卻是學習,在游戲中孩子們接觸外界、感知世界、培養興趣,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與創造力,并在這個過程中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分享與勞動。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小的時候并不聰明,甚至連做出的板凳也被教師認為是世界上最丑的板凳,但不得不承認,就在他動手的過程中鍛煉了他的思維想象能力和動手創造能力,就是這些寶貴的品質讓他一步步走向科學的頂峰。但是很多幼兒園都沒有意識到這點,限制孩子們做游戲,泯滅了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將他們束縛在書桌上學習寫字、算數、繪畫,剝奪了孩子游戲的機會,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使幼兒失去了探索、創造、鍛煉的機會,將天才扼殺在了搖籃中。
2.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心理健康
在幼兒園階段就對孩子進行小學化的教育,超出了孩子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超越了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具有十分大的危害。讓孩子們進行強制性的學習,在壓制天性和外界強有力的管理下被迫地接受知識,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學習本身獨有的樂趣。讓孩子過多地學習課本知識,使幼兒背負了過多的學習壓力與負擔,使很多幼兒成了“呆頭呆腦”的書呆子,十分木訥死板,失去了孩子應有的活力,難以形成活潑、開朗、樂觀、大方、勇敢、積極、自信、自尊的健全人格,危害了心理健康。
3.易使兒童產生厭學情緒
幼兒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接觸學習小學知識,超越了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理解水平,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很多孩子理解不了這些知識,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認為學習是件痛苦的事情,甚至產生厭學情緒,一提到學習就感到害怕或者厭煩。這些消極情緒都將對他們的學生生涯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有些孩子在兒時的學習中產生心理陰影,即使在長大成人后也無法從陰影與回憶中走出,重新正視自己。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應對措施
1.幼兒園與家長觀念的轉變
家長“望子成龍”的觀念應該有個正確的調整,每個家長都希望子女成才,但過于狂熱與盲目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出更適合成長的環境,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并且陪伴孩子去經歷、去體驗,而不是各種輔導班輪番轟炸,奪去孩子本該快樂的童年。作為幼兒園,更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不能盲目競爭,要制訂符合幼兒成長的教學計劃,改變急于求成的教學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揠苗助長。
2.加強對幼兒園的管理與監督
建立健全管理監察部門,健全完善監督體制,切實監察幼兒園的辦學質量與辦學模式,不讓幼兒園有空可鉆。只有切實落實好這些,規范幼兒園的教學,才能使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得到有效改善,為孩子們創造出利于成長、綜合發展的樂園。
3.改變課程設置,讓課堂走進生活
生硬說教式的教育并不適合幼兒,孩子們只會對這種教學方式感到厭煩,并不能學到多少知識,真正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就是游戲。改變課堂設置,讓孩子們走出課堂,在游戲中學習成長。這種方式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學習起來也十分快樂,既培養了對學習的樂趣,又使創造力、想象力、動手能力得到開發。
4.做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
幼兒園和小學大多是獨立的辦學機構,其任教教師缺乏見面與交流的機會,教育容易出現間斷空白區域,即幼兒應該學習的知識雙方教師都沒有涉及,這種情況不容樂觀。現在的幼兒教育沒有統一的教材,各地的教育狀況參差不齊,也為小學的學習帶來了麻煩,因而做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將有效改善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狀況。
幼兒階段是一個人養成習慣、健全人格、培養興趣、開發智力與創造力的重要階段,在漫長人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啟蒙作用。幼兒教育小學化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只有這一問題引起大家的重視,這一狀況得到有效的改善,幼兒園、家長、社會這責任三方都轉變觀念,改善模式,規范行為,幼兒們才能真正擁有一個有意義、快樂成長的童年。
參考文獻:
[1]周小青.探討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08.
[2]金日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03.
[3]李康耀.如何使學前教育走上科學化和規范化軌道——幼兒園“小學化”問題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1,04.
[4]陳艷榮.淺析“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5]李征.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探究[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03.(作者單位:江西省橫峰縣第一幼兒園)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