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河南中招試卷中,現代文閱讀是難度最大、失分最多的部分。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需要從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日常的備考兩方面來努力。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現代文閱讀教學;學生日常備考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二部分“學段目標與內容”中對第四學段(七~九年級)的學生的閱讀方法和閱讀能力做了詳細的規定,關于“閱讀”的要求如下:“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由此可見,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的重要性。作為全國中考第一大省,河南省2015年的考生人數約120萬人。在近7年的河南中招語文試題中,現代文閱讀分值為27—29分,占全卷的22.5%—24%,也是中考試卷中難度最大的部分,學生一向失分比較多。而且,近年來隨著對素質教育的愈加重視,考題的靈活性和創新性也在不斷提高。因此,現代文閱讀的教與學也要與時俱進,科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以下,筆者作為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師,將從初中現代文閱讀的教學策略、學生日常的備考策略兩方面具體論述。
一、初中現代文閱讀教學之思考
首先,改進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是學生系統學習知識的第一場所,教師要起到引導、教授的作用,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接受知識。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現在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學的模式化,二是標準答案的局限性。這些都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那么,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一方面,課前教師要認真備課,查閱各種資料,可考慮使用多種多媒體教學方式,使學生感覺新穎而有興趣。另一方面,針對標準答案的局限性與學生的被動狀態,可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課堂分組討論、自主講課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引導學生學會精讀。學生在拿到一篇文章時,往往不知道從哪下手,而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文章的美,領悟深層次的意蘊,準確地說就是咀嚼欣賞。具體是指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時,為把握作品形象、領悟作品意蘊所進行的“披文入情”“動情觀照”的精神活動。現代文閱讀中的咀嚼,是把文本內容融會貫通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時應循循善誘,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式,調動感官靜心咀嚼文本。要“嚼”出文眼:文章中表達主旨或中心思想的句子就是文眼;要“嚼”出文脈:在閱讀過程中要理清行文思路,解剖文章結構,總結表達方式和描寫手法及作用,使文脈清晰,達到宏觀上把握,微觀上理解的效果;要“嚼”出內蘊,含義豐富的文章,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去體會。這才能讀一篇當十篇,從根本上掌握閱讀的技巧,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學生日常備考策略之思考
1.培養對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學生如果不喜歡閱讀,沒有興趣,那就會把現代文閱讀當成一項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就會成為思想上的負擔,逐漸會產生抵觸的情緒,甚至放棄。同時,語文學科具有豐富的外延,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之外,一定要以豐富的課外閱讀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到“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一方面培養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擴大知識面,在閱讀中進行感悟和體會,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最終使學生對現代文的感知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2.日常做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儲備。要想提升閱讀能力,平時就必須做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儲備。語文基礎知識內容龐雜,所以積累的過程是枯燥而繁瑣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基礎知識包括基本的字詞知識,還包括必要的文體知識。根據中考題型的考查規律,在現代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包括文體知識的講解,如常用的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根據文體的不同,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如說明文閱讀注重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其作用、說明文的語言等,記敘文閱讀注重記敘的順序、行文思路、人物形象、常見表達方式及作用、常見表現手法及作用等,議論文閱讀注重論點、論據、論證方法及作用等。
3.堅持寫讀書筆記與心得體會。在培養起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并拿起了書籍之后,還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寫讀書筆記,學會寫批注。這樣就不但學會閱讀,更從中獲取了知識與感悟。在日常的課堂學習中,教師會指導學生對一篇現代文進行閱讀分析,知道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好在哪,有什么獨特之處。同時,還會學習領悟文章中段落的結構、文章的寫法思路、句子的語言美等,這就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就要把這些閱讀的方法與技巧運用到文章中去,看到文辭兼美的文章可以寫下自己的感悟與心得,這樣就把閱讀與寫作很好地結合起來,不僅培養了閱讀能力,還能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可以做兩個本子,一個名句名段摘抄,作為日常背誦,為作文做準備,另一個就是讀書筆記,相信只要堅持下來,肯定會有質的飛越。
總之,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項最重要的基本功,閱讀能力也是語文學習中的主要能力之一,是學習與汲取知識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中學生語文素質,乃至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優秀的閱讀能力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現代文閱讀就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典型代表。要想掌握它,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在這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要多思考、多感悟、多聯系,肯定能取得明顯的效果。這才能從根本上達到課標的要求: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藍杲.淺談農村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方法[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0)
[2]陳為信.淺談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
[3]陳永福.語文現代文閱讀備考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4(5)
[4]李慧.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模式經驗談[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5]李金乾.現代文閱讀的三個步驟[J].文學教育(上),2012(5)
【作者簡介】
孫靜(1978—),女,河南南召人,河南省南召縣太山廟鄉一初中,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召縣太山廟鄉一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