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判性思維是一種以適當的評價標準,確定事物真正價值的思維方式。批判性閱讀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形成自我觀點,從而達到“以讀帶寫”的目的。本文分析了一份改進后的教學設計,探討了如何在教學中運用批判性閱讀的策略引導學生提升閱讀層次。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閱讀教學;讀寫任務
一、引言
近兩年,江蘇英語高考書面表達采用了“讀寫任務”的新形式,此舉不僅表明高考越來越重視考查考生綜合英語能力,同時也體現《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能閱讀一般性的英文報刊或雜志,從中獲取信息,同時能用英文評述他人觀點、闡述自己觀點。
讀寫任務需要學生花更多的時間閱讀、審題和構思。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有:概括不到位、邏輯混亂、思維局限。
二、批判性思維和批判性閱讀
批判性思維是以真理為標準,運用智慧對各種事物和觀念進行辨析和鑒定,是對事物真正價值的思考(張同銀,2013)。批判性思維讓人不盲從,對事物的評估更清晰、更準確、更有深度。
在閱讀過程中,通過采用批判性思維進行分析、預測、質疑、推斷、總結等方法來達到對閱讀材料的深層理解,則稱為批判性閱讀(王立,2014)。批判性閱讀是對文本的高層次理解,通過推理推導出弦外之音,填補信息空白,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評判性閱讀的常用策略有預覽、評注、概述、分析、質疑、預測和評價等。
三、課例背景
本課例選自蘇州市教科院組織的“我要上公開課”系列活動,執教老師是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張星虹老師,指導老師為江蘇省蘇州中學管怡老師,學生為蘇州第一中學高二學生,整節課時長45分鐘。
四、課例設計及說明
1.文本介紹
文本材料:牛津英語模塊七第四單元的課文
文本分析:語篇選自旅游手冊,介紹了倫敦地鐵的發展史。據以往的公開課經驗,大部分老師對此文本的處理為:讀前熱身、略讀和掃讀文本、讀后拓展活動。這個過程缺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沒有進一步挖掘閱讀材料的深度。
2.課例設計
Step 1: Warming up
Task 1: Look at the logos of the underground in different areas:
What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letters?
Task 2: Read the Reading Strategy:
1. What is a tourist brochure?
2. What can you get from a tourist brochure?
Task 3: Predict what will be introduced in the text.
[設計說明]
此環節設計了三個任務,運用了批判性閱讀中的預測策略。以生活中常見的地鐵標志激活背景知識,使學生自然習得地鐵的不同英文表達。通過分發“旅游手冊”,讓學生對旅游手冊有理性和感性的認識,并預測閱讀材料的內容,為后面的閱讀做好鋪墊。
Step 2: Reading for general idea
Task 1: Match the key words with the relevant paragraphs. Task 2: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設計說明]
這一環節體現了批判性閱讀中的概述策略。學生不僅要抓要點,還要根據關鍵詞寫出每段大意,這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培養了概括能力。
Step 3: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Task 1: Complete the timeline.
Task 2: Find out who Charles Yerkes and Charles Holden were.
Task 3: Find out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the underground.
[設計說明]
該環節的三個任務都是關于文章細節的理解,第一個任務與任務型閱讀相似,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轉化能力,為高質量的輸出打好基礎。
Step 4: Post-reading
Task 1: Discussion.
Q1: After reading the brochure, are you interested enough to visit the London underground?
Q2: Were you to visit London, 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the Tube?
Q3: What makes a travel brochure attractive to visitors?
Task 2: Redesign a travel brochure to attract more visitors, where a summary of the text must be included.
[設計說明]
讀后問題的設計體現了批判性閱讀中的質疑策略和評價策略。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老師必須是很好的提問者,引領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要回答第一個問題,學生要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這是批判性閱讀的重要策略之一。學生結合自身知識和對課文內容的加工,得出結論。
最后環節包含了縮寫課文的練習。這是高考讀寫任務考查的重點,經常要求學生寫概要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途徑。設計手冊則鼓勵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制作出充滿個人意義和現實意義的成品。
Step5:Homework
每組學生完成設計旅游手冊,下節課做展示,說明設計意圖,最后由全班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旅游手冊。
(下轉第25頁)
(上接第24頁)
五、課例反思
本節課做的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導入環節親切自然
導入環節通過詢問學生如何上學,順利導入“地鐵”主題。取自日常生活的地鐵標志使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了。
2.批判性思維訓練到位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因此教學設計中處處體現了批判性閱讀的策略指導。學生通過運用預測、概述、分析等策略,抓取文章關鍵信息。然后,在教師有啟發性的問題帶動下,運用質疑和評價策略,對課文進行評價,提出改進意見。通過小組討論、聆聽他人,學生發表觀點,最后總結出新觀點,并付諸實踐。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貫穿始終。
3.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必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堂課老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和討論。因此,學生能更深入地挖掘文本含義,更好地運用批判性閱讀策略分析和評價,在與同伴或老師的觀點碰撞之后,形成自己的觀點。
4.教師自我角色定位準確
為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教師必須對自我角色有準確的定位。本堂課上,老師將自己定位于文本資料的提供者、思考語境的創設者以及學生觀點的評價者。從學生熱烈的課堂討論來看,效果很好。只有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閱讀和討論,碰撞出火花。
5.課堂用語以交流型為主
教師的話語形式主要是呈現任務、與學生對話以及鼓勵學生發表觀點。整堂課感覺是學生與老師交流的愉悅過程。
6.批判性閱讀指導下的讀后延伸活動有真實的個人意義
傳統的閱讀延伸活動基本停留在將所學課文以各種活動再現的淺層面上,但本堂課進行了積極有意義的探索。課后的三個問題不再是單純的展示型問題(梁美珍,2011),而是需要學生參照文章、自我分析才能回答的參閱型問題和評估型問題。尤其是第一個問題,結合了文章內容理解和自己的分析。旅游手冊設計活動很新穎,要求先縮寫課文內容,這個環節展示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成果。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本課雖然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但教學目標之一是寫作。由于這堂課的思維活動較多,時間緊張,導致縮寫環節沒時間反饋。建議簡化課文理解,多分配時間給寫作。
六、結語
基于批判性閱讀的讀寫課,是對傳統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益探索。批判性思維不僅是思維技能的結合,也是人格品質的綜合體(陳素萍,2014)。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斷讀和寫,通過概括、反思、交流等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一堂充分開發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閱讀課,必然能讓師生共同感受到分享知識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陳素萍.基于窄式閱讀的讀寫進教學探微[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4(10):1-7
[2]梁美珍.高中英語文本處理階段的問題類型及設計方法[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1(4):1-6
[3]昝曙花.淺談江蘇高考英語書面表達新題型[J].中學生英語,2014(11):122-124
[4]王立.例談評判性閱讀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4(5):42-46
[5]張同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研究生論文,2013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