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摘 要】 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強調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這樣做充分肯定了閱讀輸入對于寫作的指導作用,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了較為顯著的效果。但同時這樣的做法多少受到了長期以來我國外語教學“重輸入、輕輸出”這一觀點的影響,而忽略了將寫的能力應用和遷移到讀當中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希望在輸出驅動理論的指導下對讀寫教學模式做出一些改變,將閱讀與寫作教學融為一體,寓寫于讀,寓讀于寫,通過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同時寫作反過來不斷鞏固并內化英語知識,讀寫相長,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的敏銳度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質。
【關鍵詞】以讀促寫;能力;高中英語
一、以輸出為驅動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模式
在本次研究中以“輸出驅動假設”為指導,主要以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為主,課外閱讀材料為輔,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綜合技能教學法”,并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實現“輸入”與“輸出”的巧妙結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可理解輸入,給學生交流、討論、思考、合作、展現的機會,幫助學生有效內化所學知識,關注輸出過程。
1)精心選擇適合高中英語的讀寫教學資源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接受程度決定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能力的提高程度。以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學習狀態為基本考量是選擇教學資源的基礎,從而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和有效性。首先,充分了解高二學生,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挖掘學生比較熟悉和有興趣的話題,與教學資源靈活地結合起來,調動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其次,關注社會熱點話題,可略側重于與學生密切聯系的話題,因為這樣的話題學生更容易理解,也往往能激起學生共鳴,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思考,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思辨能力。
2)將“閱讀——討論——寫作——評議——寫作”的模式運用到讀寫教學中來
閱讀。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中的閱讀材料需滿足以輸出為導向要求。筆者根據寫作話題和寫作任務,選擇文體、內容和技巧與寫作主題相吻合且有一定思想深度的閱讀材料,使閱讀有的放矢,學生的寫作有據可依。除此之外,寫作前的閱讀教學不僅是對文本的簡單解碼或是閱讀技巧的傳授,而且要實現閱讀技能與寫作技能的融會貫通,最后實現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的最高目標。
討論。筆者將討論環節設置于閱讀與寫作之間。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設置各種各樣的個人呈現和小組合作活動,如陳述與展示、辯論、分組討論等。該環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主要進行文本鑒賞、話題提煉,通過分析文章的思想主題、文章結構、論證方式、語言風格乃至作者的情感態度的分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以閱讀材料為基點進行話題拓展、多維度評價及邏輯思辨和批判性思考。
寫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為輸出環節,寫作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教學的首要目標。在教學設計中,寫作任務的設計要充分發揮對閱讀的驅動作用,通過具有引導性的要求或問題提升學生閱讀的耐力,找讀能力,分析語篇的能力等。筆者結合閱讀材料進行相應的寫作技巧的講解和練習,根據閱讀材料和實際教學情況布置不同的寫作任務。如改寫長難句、寫出段落中心句;對閱讀材料進行縮寫;以閱讀材料的結構為參考進行續寫或仿寫;以閱讀材料涉及的話題為中心,結合課堂的拓展討論內容,任意選取一個視角寫一篇文章。該環節要盡量保證足夠的時間當堂完成以保證寫作效率和質量。
評議。評議也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該環節中老師的主導作用要得到充分的體現。這直接關系到學生寫作技巧的提高和二次寫作的質量。在評價環境方面,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營造一個民主活躍的評價環境,學生引導積極交流探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評價意見,讓學生人人都有評價的機會和評價的權利。從形式上,學生習作的評價可采用老師示范點評、學生互評、集體評閱等多種評價方式,也可幾種方式混合使用,評價機制的多元化能夠真正促進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在評價標準方面,教師要給出明確的評判依據來引導學生。如書寫的工整度、詞匯的多樣性、句式的準確性、內容的流程性、結構的清晰度等。評價標準的細化可以引導學生在點評同學習作的同時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習作所存在的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看到了寫作的思維過程和評價過程,知道了如何將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才能把文章調整到最好的狀態,為二次寫作做了充分的準備和鋪墊。
寫作。在隨后的二次寫作階段,教師結合評價環節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技巧點撥并指出要關注的重點修改部分,有可能是具體的表達,也有可能是段落內、段落間的邏輯性。學生在二次寫作過程中不僅要改正詞匯、語法和句式等表達的基本錯誤,而且要盡量提升表達的流暢性和內容豐富性,避免空有結構,言之無物。在課堂評價結束后,由教師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進行相應的評價和修改,教師要盡量增加面批的人數和時間,使學生最終能夠在寫作過程中獲得盡可能多的潤色習作的機會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二、教學反思
讀寫結合教學時當前很多英語教學者正在嘗試的新興教學模式。將教材文本的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師生共同投入到課堂中去,對文本進行探索,對話題進行討論;學生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老師的引導也更明確有效。筆者根據自身實踐體驗到讀寫結合教學搭建讀與寫之間橋梁的優勢,但在實際操作中也有不少困惑和難以解決的問題,期待與高中英語教學一線的同行一起探討并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 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顧琦一.輸入、輸出研究路在何方[J].外語學刊,2009(5)
[4]王雯秋,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的大學英語讀寫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索[J].重慶與世界,2013(5)
[5]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改革[J].外語界,2008(2)
[6]張伊娜.讀寫結合應成為我國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落腳點[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京)2013.2.23-26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