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杰


6月2日,上海音樂廳2014-2015年音樂季閉幕音樂會——弗萊堡巴洛克樂團音樂會版歌劇《唐璜》(又譯《唐喬瓦尼》)。這是音樂廳年度季中分量最重的音樂會,但卻遭遇了今年以來天氣最糟糕的一天。當我冒著暴雨雷鳴走進音樂廳,欣賞到了一場如此精彩難忘的音樂會,一切的一切,都值了!
弗萊堡巴洛克樂團在古樂界赫赫有名,以前曾來上海音樂廳演出過巴赫,我留有深刻印象。這個古樂團的一大特點:不僅演奏器樂音樂會,更是頻繁參與歌劇的演出,這次他們在古樂大師勒內·雅各布斯的統帥下,以40多人的雙管編制上演莫扎特歌劇《唐喬瓦尼》,比起現代大編制樂隊,更具古色古香,原汁原昧。勒內-雅各布斯不僅是古樂界大名鼎鼎的指揮家,他還是位歌唱家和學者,指揮歌劇三十多年。如此組合令人神往。
《唐喬瓦尼》1787年在布拉格首演后,即獲熱烈反響和好評,現已成為莫扎特的歌劇代表作之一。唐喬瓦尼是西方花花公子的代名詞,但也有特立獨行、敢做敢為的特性,是個立體化的人物。多少年來,根據這個題材改編的各種戲劇、歌劇林林總總,莫扎特的《唐喬瓦尼》無疑是出類拔萃者。參加這次演出的歌唱家陣容,雖不見大牌,但非常職業化、國際化,由挪威男中音約翰內斯-威塞爾飾演唐喬瓦尼,斯洛文尼亞男低音馬科斯-芬克飾演唐喬瓦尼的仆人萊波雷洛,英國男高音杰里米一歐文頓飾演安娜的未婚夫,挪威女高音比吉特-克里斯藤森飾演騎士長的女兒、奧塔維奧的未婚妻安娜,保加利亞女高音亞歷克斯-彭達飾演被唐喬瓦尼遺棄的女友埃爾維拉,韓國女高音林善海飾演農民的女兒采琳娜,科威特男低音塔里克-納茲米一人飾演三個角色:采琳娜的未婚夫馬賽托、騎士長、石像。
總體來說,這組陣容形象上乘(避免了以往歌劇演員形體與歌唱的不協調),非常善于演戲,人物表情豐富生動,唱功也各具特色。我尤其欣賞一頭金發的挪威女高音比吉特-克里斯藤森,她不僅形象神態頗似當紅美國女高音內妮·弗萊明,而且唱腔聲線也酷似,音域寬廣,聲情并茂,三位女高音中,她贏得的掌聲最為熱烈。韓國女高音林善海小巧玲瓏,活潑可愛,將單純又有些愛虛榮的采琳娜演唱得惟妙惟肖。斯洛文尼亞男低音馬科斯-芬克是位老戲骨了,嗓音已顯老態,但他善于“化腐朽為神奇”,連說帶唱,表演生動,將萊波雷洛這個“老江湖”刻畫得活靈活現。奧塔維奧屬于典型的莫扎特男高音,需要特殊的聲線和花腔,英國男高音杰里米-歐文頓雖然在嗓音的穿透力及花腔上略有遜色,但韻睞純正,那段著名的詠嘆調“我一定要帶回復仇的消息”,完成度還是相當好的。科威特男低音塔里克·納茲米一人三角,各具其音,其中石像一角唱得最好,嗓音厚實有力度,殊為不易。主角唐喬瓦尼的飾演者約翰內斯·威塞爾,嗓音條件一般了些,但表演老到,多少彌補了聲音上的不足。保加利亞女高音亞歷克斯-彭達,有戲劇性的嗓音,演唱投入,但音域似乎有些偏緊。
說是音樂會版歌劇,但除了舞臺布景和道具,演員的表演完全不受拘束,他們充分利用上海音樂廳有限的舞臺空間(包括一樓、二樓的觀眾席),圍繞著樂隊,前后左右穿插表演,從容自如,相當職業化,這對我們國內的歌劇演出,應該有所啟示。
與常規坐在樂池里伴奏的樂隊不同,弗萊堡巴洛克樂團顯得更有主動性,與歌唱家幾乎是平起平坐,平分秋色。因為樂隊在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樂隊中的擊弦古鋼琴和大提琴,在長達三小時的演出中,起著串連分曲的作用。樂隊的音色其實并不很“古”(尤其是弦樂),極富歌唱性,律動感非常好,生機勃勃,一波接一波地推動著演員迸發出美妙的歌聲,令人極度陶醉!當然,這里有勒內-雅各布斯的功勞,更要感謝的是——天才莫扎特!我聽過無數的《唐喬瓦尼》唱片,欣賞過無數的《唐喬瓦尼》DVD,但今晚上海音樂廳的《唐喬瓦尼》,最令我心潮澎湃,激動難忘,這就是現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