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瓊++邱際祿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創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完善學生思想體系建設,已成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本文依據案例教學法的特性,總結出了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意義,并對其運用進行了具體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由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死板,因而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創新了傳統教學模式,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活躍課堂氣氛。
一、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學法的特性
1.針對性。
教師要因地制宜,結合學生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選用教學案例。首先,教師要注意案例內容的針對性。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要確保案例內容與理論觀點相契合,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其次,教師要注意案例難易程度的針對性。初中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學習思維方面,他們擺脫了小學生的稚嫩,但卻沒有形成高中生的成熟認知。過易或過難的案例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案例難度太小,學生會感覺索然無味;案例難度太大,學生會感覺晦澀難懂。因此,教師要把握案例的難易程度,使學生能夠從案例中得到啟發,從而深入理解思想品德理論知識。
2.實踐性。
新課程改革注重素質教育,強調教、學、用三方面有機結合。這就意味著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對知識的教授,還要重視對知識的實踐,引導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通過對比、討論和交流,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努力改正。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法能夠從實踐的層面,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提高道德素養。
二、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意義
1.促進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它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課本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深入淺出地講解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實現師生有效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它可以將思想品德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解放學生天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案例教學法能夠解放學生的天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思想品德理論知識。而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可以結合具體案例進行獨立思考,并對相關問題進行反思,提出疑問。這樣,學生就能在課堂實踐中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和思考方式。
三、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學法的運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師要搜集合適的教學案例。案例是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學法的核心,生動具體的案例可以將思想品德理論知識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選擇案例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選擇的案例要與思想品德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通俗的語言,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二是選擇的案例要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要巧妙呈現案例。教師除了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呈現案例外,還可以用圖片、聲音、視頻等形式呈現案例。
最后,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當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時,教師要對學生的見解進行分析和補充,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實現教學相長。
總之,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促進教學的開展。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熱情,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