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要寓教于樂,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地理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增長學生智慧,提高學生修養,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社會,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然而,當今地理教學卻不受學生歡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反復實踐,認真反思,探尋學生不喜歡地理的原因,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
要想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教師就要研讀教材,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將知識性、藝術性、教育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一談地理教學中的興趣培養。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課堂導入對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授課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課堂導入滲透主題、營造氛圍、激發興趣、創設情境,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時區和日界線”這部分知識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2003年9月10日9點多,一位老奶奶拿著一張中了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花旗銀行要求兌現,但遭到了銀行拒絕,因為按票面規定,領獎日期是9月9日。老奶奶得知后痛惜不已。這時,一位中年人對老奶奶說:“把這張彩票賣給我吧。”老奶奶覺得這張彩票反正沒有用了,就同意了。中年人拿著彩票馬上乘飛機飛往檀香山。1個小時后,飛機降落在檀香山機場,這時的當地時間是9月9日11時。于是,中年人用這張“廢票”向檀香山的花旗銀行兌現了8000美元。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時間怎么從9月10日變成了9月9日?難道時光可以逆轉?接著,我繼續說:“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揭開這個奧秘。”這個導入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精心創設情境
1.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地理景觀。對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聲音、影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創設相關情境,激發學生情感,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印度地理”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播放視頻《莫臥兒王朝的建筑》,為學生展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泰姬陵。這樣,學生就能通過一幅幅圖畫、一段段解說,深刻感受到伊斯蘭文化與印度文化的完美結合。
2.充分運用感官刺激。
心理學研究表明,感官刺激能夠促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地球儀、投影儀、幻燈片等教具,營造強烈的視聽氛圍,帶給學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形象具體的畫面、聲音,使學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三、運用歷史典故
對于教材中的抽象知識,教師可適當運用歷史典故進行講解,以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低壓和高壓”這部分知識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歷史典故: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他將司馬懿父子及其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點起大火,欲將敵軍全部燒死。司馬懿父子自覺難逃此劫,抱頭痛哭。不料,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懿父子得以死里逃生。這是因為熊熊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形成了氣旋雨。
總之,興趣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進行學習,而且還能開發學生的潛能。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心理,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激勵學生頑強拼搏、努力向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