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民 高揚
摘 要:社會安全閥是用來表示社會沖突的正功能的概念,具有宣泄敵對情緒、維持群體穩定的功能。網絡成為大學生校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大學生宣泄情緒、緩解壓力提供了平臺,網絡宣泄是一種社會安全閥途徑。以網絡為媒介的安全閥機制存在一定弊端,要完善網絡安全閥機制,科學引導大學生的網絡宣泄。
關鍵詞:安全閥機制;網絡;情緒宣泄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4-0059-02
社會安全閥機制認為妨礙社會結構穩定的因素是分裂性社會沖突,而非敵對情緒。敵對情緒不等同于分裂性社會沖突,因為前者是可以通過一些適當的途徑進行宣泄的。網絡已深入人們的生活,并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重大影響,網絡的影響作用在大學生中尤為突出,網絡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情緒宣泄渠道,是一種安全閥機制。
一、分析情緒宣泄的新視角——安全閥機制
科塞在《社會沖突的功能》一書中闡述了社會安全閥概念——安全閥機制是內部沖突功能的體現,是一種為敵意情緒提供替代物的機制,“在環境的壓力下,通過宣泄敵對情緒防止群體的解散”,從而避免了大量直接沖突的發生。安全閥機制亦稱社會安全閥制度。那些不涉及基本價值和原則的沖突,只要經過安全閥機制合理的疏泄與引導,有助于群體的凝聚力、持久的穩定性。當社會群體或個體因利益訴求不同而可能引發沖突之時,安全閥機制能夠提供一種使情緒得以舒緩下來的通道,群體成員可借此舒緩對彼此的敵對情緒,進而減小社會沖突發生的可能性以及破壞性,維護社會結構的穩定與社會關系的和諧。
安全閥機制區分了現實性沖突與非現實性沖突。追求受挫目標的沖突為現實性沖突,沖突的目的是為了爭得某種結果,沖突是作為手段出現的,如果有更有效的爭得結果的手段,沖突就會被替代,沖突就不會出現。非現實沖突不是為了得到某種特定的結果,而是“內在的滿足感、快樂感和釋放”,沖突本身就是結果,只有出現沖突才能防止群體解散或者個體壓抑,為了宣泄緊張情緒,沖突的對象可能改變,被其他的沖突對象替代。在現實性沖突中,被替代的是沖突,而在非現實性沖突中,被替代的是對象。在現實性沖突中追求的是結果,在非現實性沖突中追求的是沖突本身。社會系統如果設置了非現實性沖突的彈性機制,那么緊張情緒就可以隨時宣泄出來,減少對現實性結果的需求,系統損失的只是“面子”,而得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結果。安全閥制度就是彈性結構社會中設置的預警器。
安全閥機制關注沖突發生以后的結果,即關心沖突的功能,社會安全閥機制具有宣泄、整合與創新等正功能。第一,安全閥機制可以通過直接宣泄、尋找替代對象等渠道幫助個體或群體緩解敵對情緒、減輕壓力,同時將積累到一定程度的不滿情緒表達出來,安全閥機制能起到預警防范的作用。第二,對個體、群體、社會起到整合功能,增強群體的生存能力,使群體更具有凝聚力、穩定性。第三,社會沖突會根據利益集團的力量對比產生新的平衡,可能引發社會變革、激勵創新,使得社會制度更符合實際狀況、更有活力。
二、網絡安全閥機制的功能
(一)大學生使用網絡情況
為了解大學生使用網絡情況,通過網絡發放問卷做了抽樣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460份,男性比例為43.48%(200人),女性所占比例為56.52%(260人)。
1.網絡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一部分
從使用網絡的年級分布看,年級與使用網絡情況成正比。大學一年級學生所占比例為6.52%(30人),二年級為15.22%(70人),三年級與四年級所占比例較大一些,分別為36.96%(170人)與41.3%(190人)。大一學生剛脫離了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還比較自律,且擁有個人電腦的比較少,多忙于豐富的社團活動,網絡生活并不是很普遍;大三大四的學生基本都擁有了自己的電腦,同時對電腦的依賴也多了起來,比如寫論文、網上選課等,且這時候基本減少了社團活動,有更多的時間上網。上網的地點大部分在宿舍,占到84.78%(390人),少部分在網吧或學校的機房和電子閱覽室。選擇網吧的大多是男生,且上網內容多以玩網絡游戲為主。在上網時長方面,一天內上網1小時以內的僅占4.35%(20人),1~3小時的占45.65%(210人),3~5小時的占34.76%(160人),5小時以上的占15.22%(70人),大學生上網的時間較多。大部分大學生的網齡都在3年以上,比例占到82.61%(380人)。網絡使用已經普遍化,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一部分。
2.使用網絡的主要目的是查閱信息、交流情感
在網絡上與網友交換意見、交流感情是大學生使用網絡生活的主要內容,有大約超過90%(414人)的學生主要網聊工具是騰訊QQ,QQ作為國內較為流行的免費即時通訊軟件,得到大多數崇尚自由與個性的“90后”大學生的青睞。63.04%(290人)的學生上網經常和同學、親人朋友聊天,并且學生網聊的經常性話題是交流學習和日常生活以及思想感情。大學生上網的目的大多為查資料、瀏覽新聞資訊、交友聊天和休閑娛樂。
3.網絡成為大學生緩解情緒、減輕壓力的宣泄途徑
網絡依賴程度方面,23.91%(110人)的學生對網絡非常依賴,63.04%(290人)的學生對網絡有一定程度的依賴。在網絡宣泄認知方面,52.17%(240人)的大學生認為網絡可以消除現實生活中的不良情緒,36.96%(170人)的學生認為上網是為了緩解學習、生活壓力。網絡是大學生用來宣泄現實生活不良情緒和交流真實思想感情的工具和機制。
(二)網絡的社會安全閥功能分析
安全閥機制在當代社會中存在的最為突出的表現是網絡。網絡以其匿名性作為它充當安全閥的重要特質,網絡提供匿名的保護作用,讓網民可以在其保護下宣泄對現實的不滿,而不必懼怕對宣泄人的打擊報復,可以說網絡就是一個安全閥機制。而在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中,網絡安全閥機制應用更為明顯。
1.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情緒宣泄的平臺
從大的社會環境來說,中國現階段正處于劇烈的社會轉型期、改革的深水區,社會矛盾、貧富差距、官員腐敗等問題一旦在微博等網絡途徑上曝光就會成為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另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不斷繼續變革,對大學生適應社會提出了更多要求,這給大學生的就業和生活帶來了巨大壓力,容易出現各種焦慮的心理問題,網絡就成了大學生進行情緒宣泄的平臺。
2.網絡成為大學生進行意愿表達的媒介
隨著網絡的普遍應用,大學生已習慣通過網絡媒介進行信息傳播與意見表達。網絡出現各種能夠吸引眼球且具有轟動效應的事件,譬如“釣魚島事件”“韓寒PK方舟子”“MH370馬航失蹤”等,這些事件引起了大學生的廣泛討論與交流,在不斷關注熱點問題的最新信息和發展動態過程中,大學生進行個人意愿的表達與議論。這樣,在網絡這個虛擬空間內,大學生親身參與到網絡信息的傳播與討論中去,從而使得以網絡為媒介爭取話語權的表達意識形成,反過來亦促進了網絡安全閥機制的運行。
3.網絡為大學生了解社會提供了渠道
大學是一座“象牙塔”,盡管大學生可以通過實習、兼職的機會體驗社會,但大部分時間仍然在校內,無法對社會進行深層次的了解。網絡拉近了大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來深入了解社會,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意見在網絡上進行溝通交流,改變了大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孤陋寡聞境況,緊跟社會進步的步伐,為將來步入社會適應工作打下了基礎。網絡成為大學生了解社會的渠道。
三、網絡安全閥機制的缺陷
在褒揚網絡安全閥機制功能的同時,也應注意到其實質為“替罪羊機制”,且現在網絡安全閥機制尚未健全,在網絡宣泄中也存在大量不良影響。網絡安全閥機制有一定的缺陷。
(一)解決沖突的不徹底性
科塞認為安全閥制度的使用會導致行動目標的替代,即其僅僅要求釋放敵對情緒、緩和沖突,而并不是將目標放在解決問題上,這樣的情況下,問題可能擴大、深化,得不到根治性解決。也就是說,網絡安全閥機制可以引導情緒宣泄,可以緩解社會矛盾,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解決社會沖突。
(二)解決沖突的暫時性
網絡安全閥機制可以幫助群體、個體宣泄積累的負面緊張情緒,從而使沖突得以平息,但可能造成情緒宣泄后問題卻尚未解決的尷尬局面。安全閥機制將敵對情緒遠離本源沖突目標,用其他目標和手段來排泄敵對情緒,從本質上來說安全閥機制只是一種“替罪羊機制”。安全閥可以為解決問題提供表面的環境氛圍,暫時性地宣泄敵對情緒,而不能實際解決問題,網絡安全閥就是一種上述的情緒宣泄渠道。
(三)安全閥機制帶來的負面影響
安全閥機制通過提供敵對情緒的替代目標,使敵意不再指向最初的目標,但是“在對替代目標進行攻擊時,盡管可以通過溝通引開攻擊的通道而使原初的關系得到保護,但一場新的替代目標的沖突將會發生。”由此可見,這種替代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個體可以在網絡上自由宣泄情緒,但是網絡環境的虛擬性、匿名性以及網絡文明監管力度不夠會造成網絡言論不負責任,出現謾罵、人身攻擊、造謠等負面影響。同時,一些不明真相的網民會跟著“起哄”,肆意轉發不正確、可能引發破壞性事件的新聞,從而動搖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四、小結
網絡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表達感受的重要工具,其影響力與滲透力還在不斷增強。利益受損者可以用網絡來宣泄不滿情緒,網絡起到一定程度的化解情緒、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是安全閥機制的一種突出表現形式。網絡安全閥機制也有其弊端,其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存在不徹底性、暫時性以及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安全閥機制、網絡監督尚不健全,因此有必要去探索并完善網絡宣泄的社會安全閥機制模式,并在實踐中發揮其功能。
參考文獻:
[1][美]科塞.社會沖突的功能[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2]吳麗,劉明.從社會安全閥的視角看高校BBS[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141-142.
[3]周長城,唐勃.社會安全閥運行與和諧社會構建[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9(1):145-149.
[4]劉博.現實生活折射與民眾意愿表達[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2(6):54-59.
[5]林俊榮.博客的社會安全閥功能探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7(3):60-62.
[6]徐瑋.論科塞功能沖突論及其安全閥理論在我國的應用[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