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山 閆麗麗
摘 要: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通過對高職高專學生個性的分析,闡述了在深化體育改革中,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高素質人才,必須重視實施個性化教學,利用體育教學的優勢,正確處理好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矛盾,促使社會需求和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個性發展;體育教學;高職高專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4-0135-02
胡錦濤同志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希望青年人把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保持個性,彰顯本色。一個人,特別是青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變化,閱歷的增加,在物質活動和交往活動中逐漸形成了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個性特征。個性是復雜的、獨特的、穩定的,但它也是發展的、社會的、可塑的。
根據新時代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尊重學生的愛好取向,挖掘體育教學的內在潛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力,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體育素養,是我們落實完善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體育教育工作者應予以高度重視。
一、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各類高職高專學校的辦學規模和師資力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生源數量日益縮減,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從整體情況看,與同齡的其他本科院校學生一樣,具備90后大學生的共同特征,如身心發展趨于成熟、主觀意識增強、情感豐富且復雜多變等。但高職高專學生入校層次較低,文化基礎較差,普遍又是獨生子女且嬌生慣養,導致入校后普遍反映出對人生目標模糊、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足、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較弱、心理素質較差等現象。
在諸多教育原則中,“因材施教”是一條十分重要的原則,當我們面對的“材”是高職高專學生群體時,我們就必須正確地觀察、客觀地分析、充分地理解他們內在和外在的各種特點,在此基礎上設計培養方案、教學目標、采取多種形式和教學方法并用,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而體育教育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起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利用體育教學優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一)掌握學生特點,創造適合學生學習的空間
體育課以其內容豐富多樣,活潑健康,吸引著不同個性的同學,在體育課教學中,學生的個性特征會自然流露出來,這是進行個性教育的最佳時機。合群不合群、粗暴文靜、好動好靜、善于表現和怕羞躲閃、內向、外向等許多方面都可以一覽無余。對于這些,體育教師應該認真識別總結每個學生的個性,加以引導教育。
教師應區別對待上課有異常舉動的學生,尋求比批評更好的方式教育他,抓住他的個性,表揚他的優點,給他展示自我的機會。比如:性格內向的同學,教師可多鼓勵他們參與一些集體的運動或游戲,讓他們在集體中發揮自己的作用,發現自己的優點,喚醒他們的人格,幫助他們克服身體和外界的障礙來認識自己的能力,改變他們的觀念和自卑的心理,提升自信心,享受體育活動蘊藏的快樂,從而積極主動從事體育鍛煉。
(二)有意識地滲透心理訓練,創造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條件和環境
體育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許多運動項目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困難和挫折是人人都可能遇到的,但當困難和挫折出現時,選擇克服困難還是退卻顯得尤為重要,而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耐挫能力。所以體育教師應該利用田徑的一些項目特點,定期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如:1500米、3000米等長跑項目,學生在從事這些項目的運動時,必須克服生理上、心理上的雙重考驗,特別是在“極點”出現前后,學生在“極點”出現時所面對的壓力和選擇是對學生意志品質的最好鍛煉。通過這些運動的鍛煉,使學生不斷地戰勝困難,超越自我,從而培養了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康的個性。
(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創造和諧的體育環境
能力在個性中具有較大的可塑性,體育教學中的能力培養首先是使學生能動地、興奮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使他們樂意并盡情展現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從而達到興趣盎然、思路敏捷、觀察仔細、判斷正確。某些能力只有通過逆境的磨煉,才能在壓力中產生。所以,在體育教學中發現和挖掘學生的能力和特長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中,教師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選用符合高職高專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生動有趣的教材,要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審美觀、人生觀,引導學生在體育學習與訓練中鍛煉自己的性格,還要以體育活動為媒介培養學生高尚的集體榮譽感和崇高的理想。
三、妥善處理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與其他方面的矛盾
(一)學生個性與學生群體共性發展的矛盾
在現代的教育體制下,我國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仍然是班級制教學,學生人數多,個性差異大,對體育的興趣各有不同,身體素質也參差不齊,在這種環境中發展學生個性顯得尤為關鍵。教師要從教學時學生群體表現出來的共性出發,逐漸促進個體個性的發展,不能任其自然發展,而忽視了共同目標是培養現代化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教學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矛盾
教師教育工作之行為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的要求,而接受教育的學生其個性正處于一個自由發展的階段,這種教與學的矛盾始終存在于教學活動中,如果處理不好這種潛在的矛盾就可能制約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中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適時監控、掌控、調控,通過發現引導、誘導啟發、激勵鞭策等方法發展學生個性,使其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發展學生個性與體育教學活動一致性的矛盾
當前,在教學活動中,發展學生個性往往脫離于整個教學活動之外獨立進行,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因此,發展學生個性應寓于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安排教學內容、組織實施教學、評價和考核等方式多側面地為發展學生個性提供有利環境。
四、體育教學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所起的作用
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對他們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至關重要,而學校體育教學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個性培養與發展上起著其他課程無法達到的作用。
(一)體育運動是人的一種獨立行為活動
在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擁有一個廣闊的空間領域,通過運動或比賽的方式,學生可以盡情地宣泄來自社會、生活、學習等各方面所帶來的壓力。體育活動能夠讓學生宣泄不良情緒,影響學生的性格走向,調節心理平衡。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的失意、自卑、緊張、憂郁等情緒都可以在生動活潑的體育活動中得以宣泄和調節,釋放內心的壓力和郁悶,從而獲得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
(二)具有促進個體社會化功能的作用
現在的獨生子女多,家庭教育方式多種多樣,據調查,56%的學生喜歡和有個性的人交往,25.3%的喜歡和無個性的人交朋友,18.6%的喜歡和與自己性格等方面很相似的人交往。在體育活動中,人與人之間交往頻繁,所處的角色地位經常發生變化,人際關系復雜,特別是一些集體運動項目,需要每一個參與者的協作配合、緊密團結、共同努力才能獲得最后的勝利,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社交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應變能力,提高了社會適應性。
(三)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
在體育比賽和體育游戲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展示自己的個性傾向,盡情地運動游戲競賽,他們的身體直接參與活動,思維活動與機體活動緊密結合,他們的個性也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張揚。在運動中嘗試成功的喜悅和得到他人尊重的滿足,讓全體學生身心都能得到發展,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高度統一。
五、結論
高職高專院校突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在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體育教學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積極合理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尊重學生的自我意愿和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其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使社會需要和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曉輝.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的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研究,1997(8).
[2]王希林.對體育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的探討[J].體育科學研究,1997(6).
[3]龍芬,董海珍.談體育教學與學生個性的培養[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4).
[4]馬喜云.關于體育教學與鍛煉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4).
[5]于秀.體育教學改革與學生個性發展[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