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龍鼎 淮艷梅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而指出其現存的諸多問題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即在外語教學中對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缺失。筆者緊扣語言教學的本質,從語言與思維之緊密關系的角度來詮釋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刻內涵,進而指明大學英語教學的顯性目標與隱性目標,最后得出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思辨能力借力互助的重要結論。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借力互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4-0147-03
大學英語作為大學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其教學過程在絕大多數高校會持續2年,其重要性不言自明。目前,有很多學校在減少大學英語的學時,這在外語教學界引起了大家一片嘩然,有人猜想大學英語課程可能被取消,有人擔心自己日后的飯碗可能不保,也有人跟著瞎起哄。其實,他們首先忽略了一個重要理論:語言的盛行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以該語言為母語之國家的強盛與否。其次,他們還忽略了另一個重要事實:目前,講英語的國家數量最多,講英語的國家在經濟實力和科技創新方面均占據了絕對優勢。在西方發達國家,絕大多數人都會再修一門外語,有可能是工作之需要,也有可能是為了陶冶情操。作為中國人,我們也應該在學好漢語的前提之下再修一門外語。那么,在眼下這個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仍然非常強大的時代,對于想學一門外語的人來講,選擇學英語定是明智之舉。
一、大學英語教學之顯性目標與隱性目標
就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而言,總共有四點:第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法詞匯知識;第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第三,通過英語學習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塑造其良好健全的人格和培養其優秀的品德;第四,培養學生把英語作為工具去閱讀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文獻的初步能力[1]。在這四大目標之中,第一、第二和第四屬于顯性目標,而第三屬于隱性目標。第三點這一隱性目標包含的范疇極廣、內容極豐、層次極深。尤其是“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這一點,多數人感覺很難理解,因為它很籠統、很抽象。
從學術定義的角度來說,思想意識是指人將大腦存儲的知識作用于思考生命存在的各種感受的活動。簡單一點來說,就是人對于其他人及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現在的大學,開的課程可謂越來越多,這可能主要是源于專業細分的快速發展。在十幾年前,本科學生大學四年總的課程數大概在35門左右,而現在的本科學生大學四年的總課程數一般都在50門左右。盡管課程數眾多,但是在對課程性質做歸類、分析和總結之后,我們不難發現,這些課程之中有80%左右都只是知識型或技能型的課程,屬于培養學生思想意識的課程鳳毛麟角。稍加分析即可得知,這和近年來很多人所崇尚的“實用主義”和“效益至上”不無關系。說得更直白一些,我們的教育從一開始即把絕大部分的重心放到了智商教育之上,而對情商教育的重視極為欠缺。眼下,從幼兒園和小學開始,各種培訓班就已泛濫成災。比如,一個3歲多的幼兒園小班小孩一個周就上了三個培訓班——跆拳道、圍棋和英語,他的幼小童年即已失去了本該享有的天真爛漫的童趣,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學習本沒有錯,但是從小即用成人的思想去剝奪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壓抑了他們的幼年激情便是罪人之所為了。很多小孩在幼兒園或小學時就都已經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了,但到了生命之中本該發光的年齡卻仍是默默無聞。這是家長們的攀比之心使然,這也是不懂教育的惡果,這更會助長“急功近利”和“實用主義”的不正之風。
大學英語雖為語言類課程,但是絕對不是一門純技能型課程,而是一門“技能+素質”型的課程。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教會學生怎樣培養正確的思想意識,怎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應該成為大學英語教師的重要職責和神圣使命。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成為語言技能的培訓師、學生思想的引導師和學習效果的質檢師。鑒于此,我們既要重視大學英語教學顯性目標的達成,同時也要重視其隱性目標的實現。
二、外語學習與思辨能力
就教學目標而言,每門課程不盡相同。但是,從教學目標的性質來分類,每門課程均有其顯性教學目標和隱性教學目標。如果某門課程只具有顯性教學目標或者教師的教學只實現了其顯性教學目標,那么我們完全可以說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有失偏頗或者說該教師的授課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就顯性教學目標而言,各門課程的呈現方式千差萬別。然而,就隱性教學目標而言,各門課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對學生思想意識中的思辨能力培養,在世界各國的教育體系中均受到了充分的重視。在我國,增強大學生的思辨能力已成為高等教育各門學科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2]。
那么,什么叫思辨能力呢?《禮記·中庸》講:“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本是子思的治學箴言,但其中的“思”和“辨”對于做人和做事也同樣重要,這句話也正是思辨的來源。思辨是一種復雜的、全面的高層次心理活動,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一體活動。思辨能力指的是個體根據某一特定的標準,對事物或現象進行判斷之后再做出決定或結論的心智活動,包括質疑推理、自主思維、分析評價等能力[3]。
就外語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也應該成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語言與思維的關系極其緊密,因而,語言學習對于思維的依賴程度不證自明。反過來,思辨能力的高低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語言的學習。外語教學與思辨能力可以說是一種相輔相成且水乳交融的關系,把這二者隔離開來或者完全拋開思辨能力的外語教學要么誤入歧途,要么事倍功半,要么注定失敗。
三、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借力互助
大學英語教學作為中國外語教學的主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以上分析,大學英語教學的隱性目標中的一個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如果學生的思辨能力加強了,這又會反過來促進他們的大學英語學習。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的思辨能力之間是一個深層次的借力互助關系。
就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們對教學方法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從語法到翻譯法再到交際教學法,從任務型教學法到學習者自主,從課堂教學到網絡教學,從微課教學到慕課教學,這些承載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變遷史的教學方式其實只在其顯性教學目標上推波助瀾,對于隱性教學目標的改善并無明顯效果。尤其是近年來興起的網絡教學以及微課和慕課教學,其依賴計算機、多媒體、網絡和信息技術,在每門課的起初階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顯性教學目標上似乎有一些進展,但是在學生的審美疲勞之后,其真正的教學效果與傳統教學也是殊途同歸。就隱性教學目標的達成而言,基于網絡、計算機和多媒體的教學甚至還比不上傳統的課堂教學。因為傳統的語言教學注重面對面的交流以及師生的零距離接觸,這會帶來更有成效的學術討論、更顯真實的口語練習、更加深入的思想碰撞和人性的思想交流。對于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我承認他們在信息提取和傳播方面確實有其方便快捷的優勢和全新的視聽感受,但是這只實現了信息提供者(in for mation provider)的傳播功能和展示了新技術服務人類的一面,不足為奇。如果在語言等需要更多交流的課程中使用太多的電腦未必是好事,長此以往,只會磨滅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扼殺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減少他們面對面交流的時間。我記得有一位哲人曾經這樣說過:“我們最大的憂慮不是電腦開始像人腦一樣思考,而是人腦開始像電腦一樣思考”。在我們的周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親近電腦和手機,遠離家人和朋友,這不得不說是高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悲哀與無奈。
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看到,學生思辨能力的高低對于語言學習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試問,在教學生做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翻譯和寫作等題目時,有多少次你因為學生的思辨能力較弱而啼笑皆非?其實,很多時候學生做錯的題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們的思辨能力而并非是語言水平所致。有時你會發現,即便你把那個閱讀理解的句子翻譯成了中文,很多學生還是兩眼茫然,不知所云。這難道還不能說明由于學生的思辨能力較弱而影響了他們的語言學習嗎?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在教授學生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的同時注意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不論是讀寫課、聽說課、翻譯課還是閱讀課,教師都可以把語言教學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就拿讀寫課來說吧,很多老師都認為課文沒什么好講的,或者覺得講解課文很枯燥,其實不然。大學英語的讀寫課就好比是英語專業的精讀課,也好比是中學生的語文課,教師完全可以把課文的背景信息、視頻資料、篇章語法、內涵思想和文化內容等串聯起來,在思想上帶領學生在課文中遨游。背景的介紹、視頻的觀看、語法的精講、觀點的討論、文化的對比以及結合生活的知識延伸對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都會大有裨益。尤其是對課文語篇及語法的講解,這很考驗一位教師的語言功底、人文素養、思辨能力與知識結構。另外,教師在講解課文的同時,也可以在某些適當的時候跳離課文,結合教師的個人經歷或學生身邊的實例進行適當引申,有時甚至可以講一些蘊含哲理的笑話,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點燃他們的學習激情,又能在思想上與學生互動以及引導他們正確地看待周圍的事物,提升他們的思辨能力。
如果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了,他們對于語言的理解和學習自然也會更加順暢,大學英語教學也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學生不理解或者沒興趣導致他們和老師沒有互動。現在,學生思辨能力日漸提高了,和老師的互動增多了,興趣濃厚了,激情點燃了,融入了語言學習的環境之中,學習效果就會突飛猛進。這是學生思辨能力提升的結果,也是大學英語隱性教學目標達成的最好體現。
四、結論
簡言之,厘清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關系是真正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重要舉措。我們在實現大學英語教學顯性目標的同時,也一定要同步實現其隱性目標。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只要把這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讓其相互借力助力,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就一定會迎來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杜龍鼎.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芻議——以接受美學為視角[J].學理論,2015(2):211.
[2]徐捷.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J].時代文學,2012(10):191.
[3]李英杰,郭子爽.大學英語教學與思辨能力的培養——以一節英語閱讀課為例[J].學園,2013(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