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棟 曾橙橙 王洋

摘 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三段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對第53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單半決賽中方博和張繼科的技戰術經行了分析。了解他們各自在比賽中的技術、戰術和心理上的特點,總結影響這場比賽勝負的主要因素。結果發現:張繼科在這場比賽中在技戰術和心理方面沒有能夠及時的做出調整,導致整場比賽都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而方博則表現的非常的積極主動,很好地發揮出了自己的技戰術特點。
關鍵詞 世乒賽 技戰術 分析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9.069
Fang Bo and Zhang Jike's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nalysis in the 53rd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Men's Singles Semi-finals
ZHOU Xingdong, ZENG Chengcheng, WANG Ya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three sections of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of the 53rd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men's singles semi-finals China's Bo and Zhang Jike tactics by line analysis.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espective technical, tact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 the game, summariz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outcome of the ga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hang Jike in the game in terms of tactics and psychology failed to make timely adjustments, resulting in the entire game in a relatively passive state, and Fang Bo's performance is very active, well play out their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nalysis
0 前言
張繼科是我國男乒的主力隊員,在2012年就已經獲得了大滿貫,而方博在2015年國際乒聯團體世界杯賽上才獲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在蘇州世乒賽之前,兩人的世界排名也相差有十名以上,可以說他們在實力上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方博卻在蘇州世乒賽的男單半決賽中以4比1戰勝了張繼科,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本文分別對方博和張繼科在這場比賽中發搶段、接搶段和相持段的各項技術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進行分析,同時對比他們在這場比賽中的技術、戰術和心理上的差異,希望能夠從分析中發現他們所存在的問題,為他們今后的訓練與比賽提供理論上的參考。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第53屆世乒賽男單半決賽中方博與張繼科的技戰術。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閱讀大量乒乓球技術方面的書籍,查閱有關文獻,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借鑒,為本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論支持。
(2)錄像觀察法。對蘇州世乒賽男單半決賽方博對張繼科的比賽錄像進行觀看,對他們在這場比賽中的技戰術特點有直觀上的了解。
(3)三段統計法。采用三段統計法對方博和張繼科的這場比賽進行技戰術分析。主要分析發搶段(包括第一板,第三板),接搶段 (包括第二板,第四板)和相持段(5板以后)。進行得失分的統計,并對其三段的得分率使用率進行分析。
三段統計法得分率、使用率的計算公式。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00%
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00%
(4)邏輯分析法。主要通過歸納、演繹等邏輯學原理的運用,使研究系統化、理論化,并得出正確的研究結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方博與張繼科技戰術的三段統計分析(表1)
2.1.1 方博技戰術三段分析
方博發搶段的得分率為65.0%,使用率一般。方博的發球質量非常高,而且旋轉落點變化比較多,為他下一板的搶攻創造不少的機會。方博在發搶段搶攻意識很強,多次在發球后大膽的側身搶攻,且得分率較高。
方博在接搶段的得分率為33.3%,使用率為27.6%。因為對手張繼科的發球搶攻能力超強,因此方博為了扼制對手的搶攻,必須更好地控制或者搶先上手,而方博在比賽中選擇了搶先上手。但是由于張繼科的發球質量較高,方博接發球搶攻難度較大,從而失分較多。
方博在相持段的得分率為55.8%,面對正手位的來球時主要通過拉斜線進攻,面對反手位來球時,反手進攻較少,一般都是通過一板反手過渡之后直接側身拉直線進攻。在連續的多板對拉過程中,方博能夠積極的在全臺跑動,保持高質量的拉球,而且還原速度較快,擊球路線變化較多,從而在相持過程中占據優勢。
2.1.2 張繼科技戰術三段分析
張繼科在該階段的得分率為75%,使用率為27.6%,總體上張繼科發球搶攻段表現積極主動,發球搶攻戰術對方博造成較大的威脅,特別是第三板球的反手側擰極具殺傷力,這也是張繼科在該階段主要得分手段。
張繼科在接搶段得分率為50%,使用率為29.9%,在該階段張繼科搶攻意識較強,第二板接發球主要以反手側擰和快撕對手斜線為主,輔以旋轉較強的擺短控制方博正手搶拉搶沖。
張繼科相持段得分率僅為29.7%,使用率為42.5%。本階段張繼科總體表現不佳,一方面張繼科在進行該場比賽前進行多場比賽,造成自身體力消耗嚴重過大再加上肩傷復發,嚴重影響本場比賽的發揮狀態,另一方面由于方博全臺跑動能力強、擊球質量高,使張繼科回球難度較大,失誤增多。
2.2 方博與張繼科技戰術的對比分析
2.2.1 方博與張繼科的技術對比
方博與張繼科都是弧圈結合快攻橫拍兩面反膠打法,兩人的發球質量都很高,發球搶攻的意識也都很強。主要的區別是方博偏向于全臺正手型的打法,正手能力超強,反手能力相對比較薄弱,而張繼科正反手進攻質量都很高,尤其是他的反手側擰技術在目前的國家隊中可以說是無人能及的。他們各自的技術特點在比賽中也很好地體現了出來,通過錄像觀察,可以發現方博和張繼科的搶攻都非常的兇狠,常常都能直接得分,但是方博在發球后幾乎沒有一次反手搶攻,對于反手位的來球都是通過側身,運用他超強的正手搶攻,而張繼科則更多地運用了反手技術。此外,方博在相持過程中反手使用也較少,更多的選擇側身進攻,而張繼科恰恰相反,更多地運用了反手技術。
2.2.2 方博與張繼科的戰術對比
在發搶段,方博發球主要以中路近網的側上、下旋為主,并常用長球偷襲張繼科,為下一板的搶攻創造機會。方博搶攻的意識極強,只要張繼科的接發球質量不是非常高,方博就直接搶攻,他在搶攻時主要通過側身搶沖直線得分。張繼科在發搶段雖然兇狠,但是相對于方博來說顯得更加保守,也更加的穩定,他對于搶攻的時機把握的相對更好一些,在機會較好時搶攻,在機會不好時選擇控制,從而保證了他在發搶段的高得分率。
在接搶段,方博仍然積極的搶攻,對于張繼科的發球,方博都是通過反手擰起來,雖然質量并不高,但是他通過對落點的控制來牽制張繼科的回球質量,然后在張繼科回球后方博在第四板通過正手的進攻,但是失誤比較多。而張繼科在接搶段時更多的選擇了控制,通過直接良好的控制能力限制方博的搶攻,同時也多次運用側擰技術直接得分。總體看來,方博在接搶段更加積極,而張繼科則相對保守。
在相持段,張繼科正反手兩面相對比較均衡,而方博反手相對比較弱,因此張繼科在跟方博相持中更多的打方博的反手位,希望能夠用反手相持占得主動,但是他的擊球線路過于單一,方博總能在反手過渡之后直接側身進攻,而且方博跑動積極,進攻線路變化多,張繼科的壓反手戰術反而讓方博占據了主動,獲得了更大的優勢。
2.2.3 方博與張繼科的心理對比
張繼科的世界排名遠高于方博,而且從個人實力上來說,也是更勝于方博,因此賽前人人都認為張繼科能輕松戰術方博進入決賽,甚至還有媒體在賽前就發出了馬龍戰勝樊振東,決賽約戰張繼科的新聞。媒體輿論給帶著肩傷參賽的張繼科造成了不少的心理壓力,對他來說這場比賽是不能輸的。而方博則相對輕松,因為對他來說贏了就表示他成功了,輸了也屬正常。因此在比賽中方博更能放手一搏,各項技戰術也能發揮的相對更好,而張繼科則表現的更加保守,尤其是在落后的時候,張繼科完全找不著狀態,也沒能及時地調整直接的戰術。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在發搶段,方博與張繼科的搶攻意識都很強,而且搶攻的得分率也都很高,兩人在這個階段的得分能力不分上下。(2)在接搶段,他們仍然表現的非常積極,但是張繼科對搶攻的時機把握要比方博更好,方博的失誤相對更多,因此在這個階段張繼科稍占一些優勢。(3)在相持段,張繼科的表現并不理想,失誤較多,而方博卻發揮出了他超強的相持能力,跑動積極,線路變化較多,因此在這個階段,方博占有很大的優勢。(4)張繼科在這場比賽中在技戰術和心理方面的調整還有欠缺,方博正是牢牢地抓住了這一點,同時很好地執行了他自己的戰術安排,最終獲得勝利。
3.2 建議
(1)方博必須要加強反手技術能力,從目前的乒乓球技術來看,全臺正手打法已經相當的落后,反手薄弱將會嚴重影響方博的進一步發展。(2)張繼科應該加強比賽中的調整能力,在遇到困難時,必須要及時的對自己的技戰術做出相應的調整。另外,在相持中需要重視線路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虞麗娟,張輝,凌培亮.乒乓球比賽技戰術分析的系統研究與應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32(6):39-43.
[2] 李今亮,趙霞,章潮輝.新規則對世界乒乓球運動技術發展趨勢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0):1414-1416.
[3] 李振彪,單穎,李浩松等.對乒乓球技術評估標準的再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10):126-128.
[4] 汪浩.乒乓球技戰術分析與訓練[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4(3):117-118.
[5] 張曉蓬.中國乒乓球隊戰術訓練水平定量診斷方法及實踐效用[D].北京體育大學,2004.
[6] 唐建軍.乒乓球戰術體系:技術動作的戰術形成及其運用模式[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4):105-107.
[7] 吳煥群.中國乒乓訓練原理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2):1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