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常春
摘要 教師是依法治教的主力,只有教師的法制常識加強了才能進一步加快依法治教的進程。文章從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的歷史進程出發,分析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建設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結合高等教育法規,詳細闡述了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
關鍵詞 高等教育 法規建設 高校教師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33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Regulations and Qualified College Teachers
ZHAO Nan, CHANG Chun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8)
Abstract Teachers are the main parts in rule of education. Only teachers of legal knowledge enhanced, the process of the rule of education can be accelerated.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law construction is firstly recalled, and then the main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legisl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legislation reform are analyzed. Finally, based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regulations, how to become a qualified college teacher is elaborated detailedly.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college teacher
引言
“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不論對于個人還是國家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依法治教作為依法治國在我們教育工作的具體體現,是二十一世紀我國教育事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是依法治教的主力,只有教師的法制常識加強了才能進一步加快依法治教的進程。如今,我國已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制,然而,現有的教育體制缺乏與之相匹配的、較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得較難推進教育法規的普及工作。這不僅影響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而且制約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變革進程。因此,普及高校教育法規是當前我們面臨的較為緊迫的任務。
從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出,教育法規的普及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目前,高等教育的發展日趨大眾化,高等教育的類型不斷豐富和多樣,高等教育逐漸關注于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和社會服務性。高等教育要想保持良好的發展狀態和趨勢,法律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主體,高校必須嚴格依據法律法規,沿著正確的方向和路線,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發展的目標和規章制度,以保障高等教育的發展順利有序的開展。本文從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的歷史進程出發,分析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建設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結合高等教育法規,詳細闡述了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
1 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歷程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建設歷程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①
第一階段:1949年至1956年,高等教育法規建設奠基階段。政務院及其教育主管部門等基于《共同綱領》和憲法所制定及頒布的高等教育法規和規章,為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法規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1957年至1966年,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法規探索建設階段。在此階段中,國家制定了帶有根本指導性質的教育法規《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和《高教六十條》。
第三階段:1966年至1976年,高等教育法規遭受重大挫折階段。在該階段,建國以來相繼制定的許多行之有效的高等教育法規和規章都被破壞殆盡,使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受到了嚴重挫折。
第四階段:1977年至1992年,高等教育法規恢復建設與加強階段。1980年,在我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提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建立了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學位制度,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立法真正走入正軌。
第五階段:1992年至今,高等教育法規體系建立和健全階段。1995年制定并通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教育的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為建立和健全教育法規體系、全面規范和調整各類教育關系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和保障。
截至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行政法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1981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1988年)、《〈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03年)等,這些法規分別對高等教育學位、自學考試、教師資格、中外合作辦學等方面做出了相應規定,有效地保障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層次人才。
2 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制度建立的不規范,成為制約我國高等教育法律法規建設的瓶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規章制度的制定不規范。目前,我國高校的規章制度制定缺乏前期規劃,規章制度的審查機制有待加強,規章制度起草水平較低,規章制度的透明化不高。
(2)規章制度的內容不恰當。高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存在與我國的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不一致或相抵觸的問題,過多強調行政職能和權力,忽視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合法權益。
(3)規章制度的適用和解釋較混亂。目前,我國高校的規章制度對其適用范圍、權力和義務等規定較為模糊,甚至對于同一事項,相關行政部門的解釋不一致,沒有統一的明文規定。
3 加強和完善高等教育法規建設的必要性
雖然我國已建立了比較完備的高等教育法規體系,但長期以來的規章制度建立不規范,抑制了高等教育法律法規的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高校規章制度的不規范、規章制度的內容不當、規章制度的適用范圍和解釋比較混亂等方面。因此,加強和完善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已迫在眉睫。②
(1)高等教育法規體制的完善是高校行政能力提升的重要指標。我們知道,調整高等教育的格局,可以優化高校的學科結構,提高學校的辦學層次和水平,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但高等教育的格局調整對高校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行政的各項工作需要服務于高等教育的格局調整,需要保障高等教育格局調整的實現。同時,高等教育格局調整是否完善和成功,不僅是高校行政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的反映,同時也是高校行政能力提升的體現。
(2)高等教育法規體制的完善是國家法律在高校實行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已明顯加快了高等教育法制建設的進程。要建設高等教育法律法規,需要與我國的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保持一致,否則,就很難保證高等教育法規與國家法律體系的協調統一。高等教育法規與國家法律體系的不協調,不僅制約著高校法律法規的建設進度,而且影響著我國高等教育法規的進程,影響著我國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政規范在高等教育的貫徹實施。
(3)高等教育法規體制的建設是教職員工和學生權益的必要保障。在高校法律法規制度的建設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和效率,就會忽視對行政人員及行政工作權力的約束,就會忽視對教職員工、學生權益的尊重和保護。因此,要推進高校規章制度的良好發展,必須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法規體制,重視和強化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權益,規范行政工作和行政人員的行為和權力,真正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職權與職責相一致,行政規則透明化,行政行為制度化。
4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
我們知道,國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之成敗,系于教師,因此,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過硬、梯隊合理、積極進取的高校教師隊伍,是高校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③
(1)需具備高校教師資格。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首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熱愛教育事業,遵守憲法和法律,履行高等教育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其次,具備承擔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達到教育教學能力標準要求,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最后,努力提高自我修養,不斷完善自身的師德修養,培養耐心、豁達、寬容的個性品質,以深厚的學養和高尚的人格吸引學生。
(2)需具備良好的業務素養。高校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是教師教學水平的體現,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成果。作為高校教師,要獻身高等教育事業,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素養。教師在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專業結構、教育教學技能進行調整,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研究和反思,必須對自己的知識、能力與經驗進行整合,必須樹立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目標,善于吸收和借鑒他人的教學成果和技能。
(3)需具備高尚的人格。要想成為一名高尚品德的高校教師,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較強的個人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其次,要具有修身意識,正人者必先正己,做到為人師表,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用豁達的胸懷、積極的處世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去感染學生、教化學生。
(4)要真切地關愛學生,理解并尊重學生。高校教學活動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教師與學生,不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還是高等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是學生發展的引導者,教師要用自身的學識去教書育人,要以自身的人格去感染學生。在高度責任感和強烈使命感的驅使下,教師要將培養學生作為自己的天職,對學生的發展盡心盡力。真誠關心學生,是愛生的核心內容;尊重和信任學生,是師生感情溝通的橋梁;嚴格要求學生,是愛生的理智表現。高校教師要正確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遵守教育法律法規,知法懂法守法,以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
5 總結與展望
高校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前沿,加強法規建設,建立統一協調、依法治校的規章制度體系,加強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已經迫在眉睫。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高校的規章制度來規范日常教學活動,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和提高專業知識水平,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只有我們更好地學法、懂法、依法執教,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資助課題信息: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No. 2015CFB646)
注釋
① 鞏麗霞.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立法的困惑.探索與爭鳴,2007(12).
② 饒鳳英.結合高等教育法規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高教高職研究,2011(9).
③ 張維.淺論新時期加強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的必要性.管理學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