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少飛
結構力學是大學中,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結構力學學得怎么樣,直接關系著后續課程的學習。如果結構力學學得不好,后續的專業課學起來就會很吃力,或者說很難學好。但是對于進入大學教育普及化階段的中國來說,學生的差異比較大。從本質上來說,同學們在能力上應該是差別比較小的。用馬克思的話說,人本身的差異很小,最后人與人之間會產生很大差異,主要是由于勞動分工不同產生的。所以說學生主要的差異不體現在能力上,而主要是體現在學習習慣的差異,學習態度的差異上。也就是對學習的堅持程度如何。是持之以恒的學習,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習。
從這個角度上說,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之間,學生間的差異并非如高考成績所顯示的差別那樣如此巨大。所以結構力學應該是每個同學都可以學好的,就看花了多少時間在學習上。
結構力學內容很多,但是一般來說結構力學的課時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學中,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的安排上就要有所考慮。課堂上是沒辦法面面俱到,講完講全的,所以可以這樣考慮。為了培養大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些任務要交給同學們自己完成。課堂上,一般來說只講基礎的;至于比較深的,技巧方面的,靈活運用方面的,可以留給同學們去完成。課堂上,一般來說要把理論講清楚,說透徹,再輔以一定的例題,做到理論和運用上的結合。
課堂上,在講授的方式上也要有一些考慮。面對教育的現代化,很多現代技術已經延伸到課堂上,為教學的實施提供了豐富的手段。所以在授課方式上,可以把傳統教學的優點和現代教學的長處結合起來。可以用多媒體,用課件,用PPT的方式,把圖像、視頻、動畫結合起來,讓課程更生動、活潑。在定理的推導過程中,在例題的講演時,可以多使用板書這樣的傳統方式,讓推理的邏輯,思維的演進方式更好更清晰的呈現在同學的面前。這樣節奏也容易控制,同學們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
當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課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備課中,要多思考,多查閱相關資料,把要講的內容,搞通搞透。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這樣課堂才能歷久而彌新。課堂才能既有深厚的傳統理論,又有濃厚的現代氣息。老師也需要多做一些習題,達到對結構力學內容很熟練。
教學,是包含教與學,兩個方面的。只有老師的辛勤努力還不夠,還要有同學們的積極投入。
同學們課前要預習,這樣才不會對所講內容不知所云,摸不著頭腦,也有利于更好聽懂上課內容。
不少大學生,課堂上喜歡自己看書,邊聽老師講,邊自己看書。有些同學可能是課后沒有安排時間學習,或者安排的時間不夠,想把課堂上這四十五分鐘充分利用。有些同學可能是想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殊不知,對結構力學這樣邏輯性很強,前后聯貫很緊密的課程來說,也許只要中間有一句話沒聽到,可能這個內容理解起來就會有困難。因為這個內容沒有理解,可能這一堂課的內容也會陷入一知半解的境況。所以課堂上,尤其是邏輯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專心聽講。同時要準備紙和筆,跟著老師的思路,安排演算時演算。
學習上,課堂上,同學們要積極主動,善于思考,能夠主動和老師交流,敢于質疑。老師也要能夠容許同學們自由思考,營造自由的學術氛圍。學無先后,達者為師。
課后,要及時去消化、吸收課堂上的內容。做到當時事當日畢。不遺留問題,不給下堂課,造成理解的困境。要看教材,做習題,還要查閱相關的資料,把課堂上內容學懂學透。可以查閱不同版本的教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做一定數量的習題。只看書,不做習題,是學不好結構力學的。正如游泳,一定要跳進水里,才能學會。要把相關的理論、原理、定理,在題目中運用,多做題目才能熟能生巧,在題目中理解定理。不要陷入題海戰術。做習題,是為了更好的理解相關的定理。
大學的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
學習是需要堅持的。沒有持之以恒,學習只能是空想。沒有持之以恒,學習只能是半途而廢。要學好結構力學也不例外。需要日復一日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