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蓉
摘 要:人類瘋狂地向自然索取的這種行為自工業革命以來就沒有停止過。資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的需要是沒有限制的,這兩者之間是有矛盾的,以此而引發的生態問題是人類必須面多的,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觀,其可持續發展日益普及,依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各個國家都采取了行動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每個人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都不大相同,尤其是在一些根本問題上都沒有達成共識,所以我們深入研究了一系列在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想出幾個結合實際的發展方案,例如低碳經濟等,目的就是為了正確理解和領悟可持續發展觀的內涵,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發展危機;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
1 我國經濟發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1.我國城市發展的現狀調查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由于地理,歷史和環境等原因,中國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近年來,城鎮化與城市發展在不同的地區非常活躍,其發展也是不同程度的。我國城市化的發展的水平提高的很快,但總體上看,我們的城市化進程仍處于初期階段,而且是一個較低的水平,城市化的問題十分突出。
2.人民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調查
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商品的豐富性和居民的收入增加,也讓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大變化,開始講究吃穿,要穿的時尚,吃得營養,消費方式也越來越復雜和多樣。消費觀念正在改變,隨著經濟的發展,呈現出如和消費水平同方向發展,大幅度提高消費水平的狀況,消費結構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內容越來越豐富等新功能,但中國的消費量也存在諸多問題。
2 我國經濟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及危害
1.我國在經濟發展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在城市化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國抓住時機,發展經濟,取得光榮成就,但是某些企業盲目追求城市化,卻不知存在管理不善,發展理念落后等問題,這就造環境問題,導致大氣被污染,水源被污染,還有固體廢棄物污染和噪音污染等等一系列問題,我們需要的城市化不是這樣的,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綠色和諧,一種符合我們在世博會提出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可現實中,城市所帶來的美好可能就不是我們原想的那樣。以下是對當前主要污染物的研究:
(1)大氣環境惡化。煙霧污染仍然是我們的空氣污染中的第一名,它包含了大量的總懸浮顆粒物和二氧化硫,這些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2)水污染。我國的水資源豐富,是一個水源大國,但是"凈水"卻在減少,水資源的短缺,限制了許多城市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嚴重的還影響到了某些地區人民的飲水問題。
(3)在城市噪聲污染和工業噪聲污染的情況下,我國很大一部分職工是在有噪音的情況下工作的,還有一部分人在噪音的條件下生活,比如環境惡劣的地方,還有居住在飛機場旁邊的居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
(4)居民的生活垃圾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越來越多。垃圾的處理又是一個大問題,焚燒會污染空氣,掩埋會污染土地,合理處理垃圾也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中之重。
2.資源、能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我國早期的經濟發展是對資金的積累,經過查閱資料,當時我國采取實行“進口替代”政策,以獲得發展重工業的需要的原材料為目的,出口部分農產品和礦產品以及輕工業產品。當時優先發展重工業,大力發展重工業,全國上下一起搞,以經濟發展為目的,但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卻使環境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壞。我國傳統經濟發展道路是"高消費、高能耗、高污染",其特點有下面幾點:
(1)低水平的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2)嚴重浪費資源、能源利用率很低
(3)能源資源對外依存度高
(4)資源、能源消耗多
對當地資源的快速不合理開發是城鎮經濟增長的來源,因此,在國家資源供應的需求驅動下,當地開采商只關心自身利益,在乎產量和數量,僅僅單純的開采卻不采取措任何施治理環境,不注重環保和全面的管理和保護,最終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許多地區的土體滑坡,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資源和空氣污染等惡劣問題。
3 解決當前部分發展問題的途徑
我們選擇發展,就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經濟增長方式,著眼于長遠發展。科學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它是既滿足現代人們的需要又不是破壞未來人的需求。科學發展觀第一點的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總體規劃,出發點是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安全,我們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參考科學發展觀通過深入研究,我們發現,如果你想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環境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必須學會運行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從此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此外我們還需要法律保障制度,這樣有法可循,所以政府要制定周全的科學發展計劃,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
4 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挑戰和解決辦法
1.我國低碳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首先,我國長期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情況是很難改變的,再加上居民對能源需求又有增長,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來保障,要知道煤炭在我國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僅工業需要,人民生活尤其在農村,需求更加明顯,一時之間很難改變。其次,產業結構調整緩慢。更是獎勵激勵制度不完善,發展低碳技術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所有人都知道,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就是要有技術創新,而我們國家在這個方面還有困難,一方面,沒有一個完善的體系支持。另一方面,尚未形成一個穩定的政府投資機構。
2.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建議
如今我們全人類都面對同一個挑戰:全球變暖。我國選擇采取低碳經濟來應對這個挑戰,是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也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我考慮了幾點,認為政府應該多加考慮:
1)統籌規劃,為低碳發展創造條件
制定規劃,提高生產和生活活動的碳生產力。第一,低碳經濟作為發展方式被納入社會發展規劃,并統籌安排。第二是將低碳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作為國家發展重點對象。第三是制定相關的保護制度和措施,讓人民有依據可循。第四是讓重工業也發展低碳經濟,全民低碳。
2)優化產業結構,發展低碳產業
在今天,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是與時俱進的,我們都明白重工業消耗高,排放大,污染嚴重,所以我們要避免這種浪費與污染,發展高效低碳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近幾年越來越受歡迎,不僅因為它科學,還因為節能減排,高效利用,還有現代服務業也是值得發展的產業。
3)開發新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
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每個國家發展的重點,研發先進技術設備,充分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術的進步,科學的先進,以達到減少使用成本,合理充分利用資源,保護不可再生資源,加快先進技術的發展,滿足未來子孫后代對能源的需求等的目的,還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保護能源。
4)加強國際合作,形成一個低碳技術體系的研究與發展
要加強與發達國家在低碳領域的溝通,促進資金和技術的轉移,減少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要促進國家之間的合作,共同努力,研究先進低碳技術,合作與交流,保護環境,進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荊克晶.《可持續發展的實施途徑探討》[J];《上海經濟研究》,2007,(4).
[2]莊貴陽.低碳經濟: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的發展之路[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8(3).
[3]付允等.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和環境,2008(3).
[4]歐陽緒清,傅曉華.試論循環經濟[J] 生態經濟 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