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霞+王曉春
摘 要 為適應新形勢的變革,醫學檢驗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原有的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的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授予醫學學位);另一方面是醫學技術一級學科的醫學檢驗技術碩士(授予理學學位)。改革教學方法,建立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關鍵詞 醫學檢驗 研究生培養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3.0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9.023
The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Master's Degree in Laboratory Medicine
LI Xixia, WANG Xiaochu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Xiangya Medical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3)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master's degree in laboratory medicine must be commenced from two aspe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new situ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original 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tics of first class discipline Clinical medicine(granted a medical degree), On the other hand,the laboratory medicine technology of first class discipline medical technology(granted a science degree). It is imperative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establish new 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l.
Key words laboratory medicin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全國所有院校醫學檢驗專業已于2012年9月開始由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改為四年制的醫學檢驗技術本科招生,相應帶來的是,原來碩士招生專業:臨床檢驗診斷學勢必受到影響。建立新的研究生教育評價體系,使領導、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育評價活動,形成有效的教育質量監控運行機制,以確保課程計劃的實施及各個教學環節的正常運行,并能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調整培養方案,改革課程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建立與教育專家聯系的有效途徑,在師資培養和醫學檢驗技術研究生教育中發揮教育專家的作用;提供適當資源,促進教師和學生進行地區及國家間的交流,提升研究生整體素質。
1 醫學檢驗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分析
教育部于2012年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將原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專業代碼1003)中的醫學技術類(1010)分離出來獨立成為一級學科,為醫學門類中11個大類之一。醫學技術類(1010)下設: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實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眼視光學、康復治療學、口腔醫學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和聽力語言康復治療技術等8個專業。目前國內大約有112所學校設置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2014年全國共招生近10000余名),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的去向大致有:醫院臨床實驗室(包括醫學檢驗科和科研實驗室)、科研院所、血液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檢疫部門、從事體外診斷企業和商業化獨立實驗室等。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去向,即選擇報考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由于各地、各校具體情況不一,這部分學生占各校每年畢業生總人數的比例各不相同。
目前全國舉辦醫學檢驗專業的院校中,有68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有28所。根據新的專業目錄,全國所有辦醫學檢驗專業的院校在培養目標、培養要求、課程設置等方面做了相應調整,例如,突出了“醫學檢驗技術”的專業特性而相對縮減了“臨床醫學”知識的傳授,以符合國家要求和社會發展需要。隨著上述調整,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今后醫學檢驗技術(代碼101001)專業畢業生欲報考碩士研究生時都會面臨一個共同問題:沒有相應于“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碩士學科專業可以報考。為此,在經過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經“教育部醫學技術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全國高等院校醫學檢驗專業教育校際協作理事會”的討論,向教育部申請增設“醫學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授予理學學位),以滿足包括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在內的所有下屬“醫學技術”門類的畢業生繼續深造的愿望。全國所有院校已于2013年9月開始招生四年制的醫學檢驗技術,按常規應于2016年畢業,將于2017年1月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的招生目錄公布。因此一方面原有的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的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授予醫學學位),另一方面醫學技術一級學科的醫學檢驗技術碩士(授予理學學位)的培養,迫在眉睫、刻不容緩,也是廣大醫學技術類學生密切關注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在當前就業壓力日益嚴峻之時,這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到學生的就業環境和社會的穩定。
2 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
(1)建立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的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授予醫學學位)及醫學技術一級學科的醫學檢驗技術碩士(授予理學學位)新的培養方案,改革課程教學,為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新的模式;完善醫學檢驗專業研究生培養評價體系。一方面使原來在改革之前就讀臨床診斷學的研究生能夠繼續良好的學習和深造,畢業后能夠被用人單位接納,如期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新的改革實施之后,使醫學檢驗專業學生能夠有繼續深造的機會,改善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教育模式,推進了醫學檢驗技術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適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轉變的新形勢和順應臨床醫學的發展和需要,以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和社會。
(2)改革課程教學,將“轉化教學”的新理念,融入整個教學中,為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新模式。改革研究生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醫學檢驗專業的特性,理論聯系實踐,提高學生動手和思考能力,深化學生對檢驗專業的認識和知識的掌握,加強學生的探索探究和改革創新、發明創造的能力,擴寬檢驗專業覆蓋的范圍,更有助于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發展的多樣性和進一步的深化,使其能更好地輔助臨床醫生做出診斷。
(3)在研究生中開展“服務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為畢業創業、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在教學中樹立服務意識,注重專業學習和社會服務相結合,使學生在社會服務中深化檢驗知識的學習,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能夠聯系社會實踐,不僅有助于專業技能的提高,更有助于學生的心智和價值觀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以更好地適應社會。
(4)開展教育交流及教育評價。加強教育交流,能夠增進各學校間的了解和友誼,進而促進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及不同教學改革經驗和信息交流,推動各個學校建立直接聯系及聯合舉辦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的學術會議、座談會和研討會等;應進行教育評價,首先通過評價,可以提高學校的教育管理成效,促進醫學檢驗教育向著預期的方向發展;其次對教育成本、投資和效果進行評價,確定教育投資的合理回報和收益率;而且教育評價是學校間競爭的需要,使學校能夠創新教育結構體系,合理配置教學資源。
3 研究的方法
(1)首先到各個院校開展調研→組織專家充分討論→建立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的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授予醫學學位)及醫學技術一級學科的醫學檢驗技術碩士(授予理學學位)新的培養方案。(2)精心設置課程:包括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緊密聯系臨床檢驗診斷學及醫學檢驗技術方向,將本學科最新進展知識、技術融入教學中。(3)改革教學方法,將“轉化教學”、“服務性學習”新理念充分體現在專業教學中。(4)組織教育專家參與醫學檢驗技術教育的決策,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參與教育計劃的制訂,參與教學方法的改革。(5)實施教育評價:覆蓋教學各個環節,其重點是對教學計劃、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狀況的評定。(6)開展教學交流:提供適當資源,促進教師和學生進行地區及國家間的交流。
隨著醫學檢驗專業教育模式改革的推進,實時轉變醫學檢驗專業的碩士生的招生制度及教育模式,為醫學技術類學生繼續深造提供機會,力求培養醫學檢驗高層次人才,以更好地適應改革形勢的發展和社會對檢驗人才的需求。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需要與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導師與研究生積極參與,及時反饋改革成效,適時調整教育策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醫學檢驗系以學科建設為基礎,科學研究為重點,人才培養為根本,改革研究生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踐,重點突出本專業的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專業知識的應用,增強了學生服務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研究生整體素質,探索出了培養具備競爭觀念、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與國家研究生改革培養模式相呼應。在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地發揮了學科優質資源在研究生教育培養與就業中的積極作用。
*王曉春為本文通信作者
基金項目:中南大學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醫學檢驗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5-2017
參考文獻
[1] 毛華杰,王曉春.建立全方位培養模式 提升醫學研究生綜合素質[J].西北醫學教育,2014(4):675-677.
[2] 陸才德,王國良,葉華.淺談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