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群,陳 燕,易 霞,張銀華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
護生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設置及教學效果的評價分析
袁 群,陳 燕,易 霞,張銀華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
目的了解護生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設置及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 隨機選取選修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的本科護生,在課程結束后,采用自編教學效果反饋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結果 90.7%的護生認為課程的開設非常必要和有必要,93.4%的護生認為通過學習能掌握相關基本知識,部分護生對教學內容、方法及計劃等存在一定的不滿意。結論 本科護理專業開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十分必要,但在教學上需要進行相應改革,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設置;教學效果
醫院感染是一個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極大地威脅著患者和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與醫護人員相關的交叉感染是引起醫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1]。同時,有學者對臨床實習生及新上崗的醫護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認知程度調查發現,由于在校沒有系統學習、考核,他們對醫院感染管理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自我防護意識及感染監控意識淡薄,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極易造成醫院感染的發生[2]。因此,加強在校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教育,增強其感染預防和控制意識,對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及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資料顯示,目前國內醫學院校針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設置和改革的研究不多。我校于2013年將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并在2010級護理本科生中首次開展教學。在課程結束后對護生進行調查,旨在深入了解護生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方法及效果等方面的評價,為以后開展深入、系統的教學提供依據,現介紹如下。
1.1 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已完成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學習的2010級本科護生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9份,回收有效問卷7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5.4%。其中女生74人,男生2人;平均年齡(21.4±0.8)歲。
1.2 調查工具
本調查問卷為自行設計,由3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護生的一般情況,第二部分為護生對各章教學內容、掌握情況的反饋,第三部分為護生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計劃的滿意度及收獲。本調查安排在課程考試結束之后,由被調查者本人當場填寫后回收。
1.3 資料整理與統計方法
調查者審核回收問卷,資料分析員匯總統計數據。采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雙人雙錄入,并經一致性檢驗和邏輯性核查、核實。運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相對數、百分比等對計數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1 護生在接觸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前,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認識及需求(見表1)

表1 護生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認識及需求[n(%),人]
2.2 護生對各章教學內容、掌握情況的反饋
絕大多數護生認為教學內容合理,教師講解透徹,基本能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73.7%的護生認為無菌技術,清潔、消毒、滅菌,預防與隔離3個章節的內容不夠深入。
2.3 護生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計劃的滿意度(見表2)

表2 護生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計劃的滿意度[n(%),人]
2.4 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93.4%的護生認為學完該課程后,基本了解了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法,但也有6.6%的護生表示沒有完全掌握相關內容;80.3%的護生認為學習完本課程后收獲很大;81.6%的護生認為增強了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意識;90.8%的護生認為提高了自我防護意識;84.2%的護生認為提高了理論水平;39.5%的護生認為提高了實際應用能力。但仍有4.0%的護生表示幾乎沒有任何收獲。
3.1 護生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相關知識了解不足,課程的開設很有必要
表1結果顯示,護生在日常學習中接觸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題報告的機會較少,盡管已接受了3年多的護理理論知識教育,但由于沒有開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護生只是分散地、有限地、間接地了解到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部分知識,而沒有形成系統的認識和知識體系。馬銳等[3]調查發現,護生在校學習期間接受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培訓率僅為40.8%,而這直接影響著護生對醫院感染易感因素知曉及職業防護執行情況,提出學校應重視對護生的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培訓,加強護生入院前的早期教育。98.7%的護生聽說過有關醫院感染的案例,也使護生間接意識到學習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重要性。本調查結果顯示,90.7%的護生認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開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這也是當今衛生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貫穿于醫療護理活動的全過程,涉及護理工作的諸多方面,提高醫護人員的感染防護意識可以避免不必要感染的發生[4-5]。在本科階段開設該課程,可以系統介紹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相關知識,讓護生樹立感染防控的意識,在以后的臨床實習或工作中能更好地避免或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3.2 教學中需要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調整教學計劃
(1)更新教學內容。調查結果顯示,73.7%的護生認為部分章節內容不夠深入,只有69.7%的護生認為講授內容是本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可能是因為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部分內容與護生之前所學基礎護理學存在交叉,護生對這部分知識比較熟悉,認為這些章節的知識是重復的。盡管已經學習過相關知識,但仍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護生在實習期間或護士在工作中仍存在這些方面的不足。葉向紅等[6]調查發現,護生對洗手指征的掌握不夠,對于洗手所需時間、洗手部位及頻率等概念模糊,42.0%的護生在洗手時漏洗指尖,并有92.0%的護生錯誤地認為溫水洗手比較好。同時有調查表明,在實習人員中對于消毒劑要求監測的時限知曉率僅為24.4%[7],并有調查結果顯示,臨床護理管理人員對擬開設的醫院感染課程的章節內容中,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洗手與無菌技術,清潔、消毒、滅菌,預防與隔離[8]。因此,對于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而言,這3個章節的內容仍是必不可少的,但講授的內容應與基礎護理學相關知識聯系起來且必須保持獨特性。應對內容適當進行調整,例如可以采用專題形式進行講解,將洗手中常見的不達標動作進行分析,結合衛生部相關法律法規,并結合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新技術、新進展予以完善。
(2)創新教學方法。26.5%的護生對于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不太滿意,認為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不理想,這可能與本課程此次教學僅有理論教學有關,雖然也盡可能地收集了一些臨床案例、視頻、圖片、圖書資料,但并沒有安排實驗或醫院見習。由于該課程應用性較強,單純進行理論教學效果不理想,護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改良教學方法勢在必行。有研究者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的授課方式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97.1%的臨床護理專家認為應采用理論授課與醫院見習并重的方法[8],張倩等[9]對護生進行質性研究也表明,護生對臨床實驗課印象深刻,對臨床實驗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參與積極性很高。有學生指出,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的實驗課可以培養科研思維,建議多增加一些小實驗或小研究[10],或采用PBL等方法進行教學,設置相應的臨床情景,以啟發護生思維,提高護生課堂積極性和參與性。
(3)調整教學計劃。6.6%的護生不滿意課程所安排的時間段,并有21.1%的護生對于課時量的安排不滿意。本校將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安排在第三學年第二學期開設,共16課時,主要針對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高年級護生。但這部分護生專業課學習任務重,同時開的課還有內科護理學、急危重癥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等,與這些課程相比,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的學分相對較少,容易導致其重要性被忽視,甚至影響課堂出勤率。另一方面,該課程內容相對較多,但課時非常有限,從而影響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時,有一部分內容需要護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學,但自學效果無法判斷。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學計劃的調整迫在眉睫。可以考慮將本課程安排在第二學年,與病原微生物、藥理學、護理學基礎等課程同期開設,一是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和這些課程知識內容聯系較多,可以避免相關知識的重復,二是第二學年課程相對較少,可以相應增加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課時。有相關文獻資料顯示,部分學校開設了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課時均達到30課時左右[9-10]。
3.3 教學效果評價分析
本調查表明,護生對課程的教學效果比較滿意。通過課程教學,護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意識得到了增強,理論水平、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僅有39.5%的護生認為提高了實際應用能力,這與84.2%的護生認為理論水平得到提高形成鮮明對比。由此可見,實踐動手能力非常重要,提高的關鍵是改革教學方法和加強師資建設。措施有:增加臨床見習或實驗機會,將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提高護生實際應用能力;注重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是一門新開課程,正處于摸索階段,課程整體內容的把握、課堂設計、教學組織對教師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提出了高要求和高標準。目前本校僅有1名教師從事理論教學,為提高其教學能力,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可采用送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將本校理論授課教師送去臨床進修,并將臨床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引入課堂,實現互補。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深入了解護生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學習的真實體會,描述了護生對課程設置和教學效果的評價。通過學習,護生增長了知識、增強了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意識、提高了自我防護的能力等。因此,開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意義重大。但為了使課程教學達到預期效果,仍需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計劃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繼續努力。
[1]王芹.113 838例住院患者醫院感染及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6):3344-3346.
[2]周愛萍.臨床實習生崗前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的緊迫性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6):1444.
[3]馬銳,雷海粟.實習護生對醫院感染知識知曉及手衛生執行情況[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295-296.
[4]胡榮珍,楊柳,曹先偉.對醫學實習生進行醫院感染知識教育的研究
[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7(2):125-126.
[5]茅一萍,任玲,皇甫立軍,等.開設現代醫院感染護理學課程的必要性與設想[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7):19-20.
[6]葉向紅,郭亞輝,彭南海,等.護理實習生手部清潔認知情況調查分析[J].醫學研究生報,2009,22(6):634-636.
[7]鄭梅.實習人員對醫院感染知識認知程度的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4):433-434.
[8]蔣新軍,陳燕,晉溶辰,等.臨床護理管理人員對開設醫院感染課程態度及建議的調查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9):90-92.
[9]張倩,李芳芳,葉旭春,等.護理本科生對醫院感染學課程設置和教學效果的評價[J].中華護理教育,2012,9(3):119-121.
[10]劉丁,陳萍,陳偉.醫院感染學課程的設置與教學[J].重慶醫學,2006,35(23):2130-2133.
G526.5
B
1671-1246(2015)10-0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