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漫
(江蘇省賈汪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徐州 221011)
“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的共現因素研究
江海漫
(江蘇省賈汪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徐州 221011)
“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語形上存在固定搭配的不可拆分性,語義上有內在的深層制約因素,這二者構成了完形性。基于這種完形性,該構式與“把”字句“將”字句共現、與“被”字句共現、與連謂短語共現、與“來”“去”共現、與形容詞性謂詞共現等因素,探究各自原因,以期指導對外漢語教學。
V到/在+一起/一塊兒 構式 完形性 共現
我們將“V到/在+一起/一塊兒”稱為構式是基于認知語法的觀點。認知語法只承認三個單位:音位單位、語義單位、象征單位。其中,音位單位和語義單位的結合體稱為象征單位。任何語言表達式(詞素、詞、短語、句子、語篇)都是象征單位。認知語法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分析語言是如何通過象征單位建構起來的。構造,是認知語法的核心,是指形義的配對體,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征單位所形成的結構。筆者認為“V到/在+一起/一塊兒”是比較特殊的構造,是構造的具體應用,我們稱其為構式。
“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語形上存在固定搭配的不可拆分性,語義上不完全等同于其組成部分意義之和,有內在的深層制約因素,這二者構成了完形性,使得“V到+一起/一塊兒”、“V在+一起/一塊兒”構式成為有意義的統一的整體。
語形上,“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中的“到/在”不能用其他介詞替換。下文將從語義上作出解釋。“到/在+一起/一塊兒”不能居于“V”前。這是因為該構式屬于動覺意象圖式中的“始源-路徑-目的地圖式”。這種圖式的關聯性與順序性的認知特點決定著搭配的固定性與不可拆分性。
語義上,蘇新春在《漢語詞義學》中論述了詞義的表層義與深層義,并認為:“表層義是詞的有確定的指稱對象、有獨立使用價值的意義;深層義是指沒有具體的指稱對象、深含在表層義之中、暗示著詞義的某種隱指對象的意義……深層義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類型義特征。”那么,表層義是深層義的具體表現,深層義是表層義的類型義,同時也是抽象義與概括義,深層義制約著表層義。我們進一步認為,深層義也是核心義、焦點義,表層義除了承擔著深層義外,還有著邊緣義,這也是詞義的模糊性的體現。“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具有完形性,我們視為一個整體,但是“一起/一塊兒”是該構式的焦點,它們的深層義是“協同義”。這種協同義制約著表層義,制約著前后的謂詞,使前后的謂詞都帶上協同義的色彩。這種協同義還制約著其前面只能出現表示結果或狀態的詞語,所以“到/在”的共現是必要的。“到”表示結果,“在”表示狀態,并且這兩個詞語不能被替換。
總之,“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的語義決定著語形,具有先決性;而語形又制約著語義,使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從而該構式具有完形性。
我們將“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細分為“V到+一起”、“V到+一塊兒”、“V在+一起”、“V在+一塊兒”進行探討。我們搜集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整理后得到“V到+一起”、“V到+一塊兒”、“V在+一起”、“V在+一塊兒”分別與“把”字句“將”字句共現,與“被”字句共現,與“來”、“去”共現的用例,數據列表如下。

構式類型 “把”/“將” “被”字句 “來/去”V到+一起303/72 15 97/42 V到+一塊兒34/1 1 6/27 V在+一起686/335 18 7/0 V在+一塊兒47/1 6 2/3
“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與連謂短語共現的用例數據我們沒列入表中,因為它與上述三種用例有所交叉,而與形容詞性謂詞共現的用例極少,因而也未列入。
1.“V到/在+一起/一塊兒”可以與“把”字句、“將”字句共現。例如:
(1)a.隕石的科研價值如此之高,如果把隕石和金錢聯到一起,那就玷污了科學。
b.于是他把另兩個班的民兵也集合到一塊兒,跟他們談明了敵我的情形。
c.現代汽車推廣要把車和人非常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將汽車人性化。
d.爸媽不在了,我要顧著這個家,我要把弟妹們攏在一塊兒,無論未來還有多少不測,我們是一家人,我們不分離!
(2)a.人們將兩種不同植物的細胞,融合到一起,然后將雜合細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
b.將“崇高”這個“神圣”字眼“破天荒”地同“躲避”“串聯”結合到一塊兒.(見《讀書》一九九三年第一期《躲避崇高》)(僅一例)
c.我們分享勝利的那一刻,特奧會將把世界各地的人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d.這種閱讀和創作習慣究竟如何,暫且不論,但將二者連在一塊兒說,也未必就是對文學不恭。(僅一例)
通過例句我們發現,“把”與“將”后的賓語均非單個個體,而必須是非個體化,即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我們還發現,“把”與“將”可以并列出現,如例句(c)。并置后“將”字不再有處置義,而是成為表時間的副詞,充當狀語。處置義由“把”來充當。
2.可以與“被”字句共現。例如:
(3)a.隨著GIS技術的提高,地理信息和企業自身的經營信息被有機地統一到一起,操作人員可按數據庫建立“市場空間模式”。
b.這充分說明,他們的心被一種“求實”精神聯結在一起,這也是政府工作報告贏得全場熱烈掌聲的原因。
c.一個工廠里,像在任何其他的機構里一樣,人們被環境的壓力逼迫著在一塊兒工作,不管天氣是好是壞,不問心境抑郁歡樂。
被”字句與“V+一塊兒”構式共現的例子在語料庫檢索中沒有發現。從上述三例我們注意到,“被”字句前面的受事主語均非單個個體,而必須是非個體化。
3.可以與“來”、“去”這兩個趨向動詞共現。例如:
(4)a1抗日救亡的愛國熱情,追求光明的理想信念,使他們走到一起來了。
a2三人都談到設立獎項時要讓更多的民族滿意而歸,都想到一起去了。
b1高鐵桿兒下了一道命令,把偽警備隊的中隊長、小隊長都召集到一塊兒來,把他這些偽軍官都給繳了械。
b2哎呀,咱倆可算想到一塊兒去了,平時我從來不好意思把這告訴別人。c.終于能跟朝思暮想的小玥坐在一塊兒來。
在語料庫第二次檢索的基礎上我們發現,與“來”、“去”這兩個趨向動詞共現僅限于“V到+一起/一塊兒”結構。“V在+一起”與“來”、“去”這兩個趨向動詞共現的用例目前檢索沒有找到,“V在+一塊兒”可以發現一例(3)c。4.
可以與連謂短語共現。我們不再給出“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與普通的連謂短語共現的例子,而是選取其中的特殊用例加以分析。“V到/在+一起/一塊兒”與連謂短語共現時,同時又可分別與“把”字句、“將”字句、“被”字句及“來”、“去”共現。分別舉例如下:(5)a.徹夜未眠,星期天一大早他就趕回海興,把縣委、縣政府一些人召集到一起研究這個項目。
b.東北虎林園日前將50只不同年齡、不同種群的幼虎放到一起集中飼養,以不斷增強它們彼此適應能力和群體野外生存能力。
c.因為災區房屋倒塌現象十分嚴重,災民們已被·集中在一起進行了妥善安置,做到了有衣穿、有飯吃、有房住。
d1.在靜謐的清晨,兩位老人也總是不約而同地走到一起來共同沐浴清晨第一縷陽光。
d2.那邊的角上有兩個男的,說不到·一塊兒去就吵了起來,最后兩個人動手了。“把”后的賓語與“被”前的受事主語也存在非個體化現象。
5.“V到/在+一起/一塊兒”中也可以出現形容詞性謂詞,但極少見到。
(6)休息日到公園游玩,夫妻孩子樂·在一塊兒。坐在碰碰車里,不受任何約束,盡情發揮車技。
這里的形容詞性謂詞“樂”有動詞化的傾向。
我們認為“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的研究是語義的先決性、結構的強制性和語用的選定性三者的結合。這三者相互制約,相互作用。
1.“V到/在+一起/一塊兒”與“把”字句共現有兩個因素:“V”一般都有處置性,而且基本上是有界的。
“V”的處置性是指動詞具有“高及物性”,對受事要有積極影響。“V”的“界性”。根據沈家煊(1995)的觀點,“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中的“V”不表示某種恒定的狀態,而表示有變化的階段,有內在的起始點和終止點,因而都是有界的。這種有界性與處置性是協調的,相一致的,使得“V到/在+一起/一塊兒”能夠與“把”字句共現。
2.與“被”字句共現同樣有兩個因素:“V”一般都有處置性,而且基本上是有界的。在北京大學語料庫檢索“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與“被”字句共現的例句中,我們搜集到“V”如下:陳列、統一、集中、抽、拉、召集、融合、攪和、歸、凝聚、壓、押、放、召集、合并、系、焊接、捆、聯系、擠壓、陳列、捆綁、綁、束縛、混、連綴、擺、聯結、沖、留、逼迫、圈、合并等。至于“被”前受事主語的非個體化,這也是“一起/一塊兒”協同語義在起制約作用。
3.與“來”、“去”這兩個趨向動詞共現,這是“到”與“在”的深層語義在起制約作用。“到”具有表示過程與動態的深層語義,而“來”、“去”這兩個趨向動詞也表示過程與動態,所以出現了這種共現,并且還同時著上了協同義,構成了一個語義整體。“V在+一起”與“V在+一塊兒”幾乎不能與“來”、“去”共現,這是“在”的深層語義在起制約作用。“在”具有表示結果與狀態的靜態深層語義,這與“來”、“去”這兩個趨向動詞表示的過程與動態在語義上不一致,所以幾乎不能共現。至于(3)c例,是一個例外,可以理解為“來”的語義更加虛化,僅起到語法意義的作用,類似于句末助詞。
4.與連謂短語共現,是“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的深層協同義在起制約作用。在這里連謂短語作為一個整體與這種構式相對接,呈現前后相接的語義關系,同時連謂短語也具有協同義的色彩。至于構式與“把”字句及連謂短語共現,協同義的深層制約作用,與“V”的處置性與有界性一并產生積極的影響。5.
“V到/在+一起/一塊兒”中也可以出現形容詞性謂詞,這里的形容詞性謂詞有動詞化的傾向。謂詞性成分“樂在一塊兒”的中心詞就其詞性而言,的確是形容詞,但是“樂”與“一起/一塊兒”連用之后,動態性增強,是表動態的形容詞。另外以沈家煊對主觀性的闡述看,它們連用后,能增強對動態性的主觀感受。
以上五個方面,仍有進一步深入的空間。“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的共現因素有時會出現交叉組合的情形,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本文分析了“V到/在+一起/一塊兒”構式的共現因素,探究各自原因。同時認為該構式的完形性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獨特的應用價值,那么探究共現因素及其原因更有課堂應用與指導價值。
[1]蘇新春.當代中國詞匯學[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12.
[2]蘇新春.漢語詞義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08.
[3]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寅.認知語法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5]刁晏斌.試論不與動態助詞共現的動詞[J].語言科學,2009(6).
[6]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7]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M].修訂三版(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沈家煊.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