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燚
【摘 要】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分析和總結二年制專科層次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 全科教師 培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C-0027-02
二年制專科層次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是指從廣西實際出發,為適應農村教育發展的需要,培養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與教育能力,“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農村小學全科教師。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在兩年的時間內讓接受培養的教師全面掌握小學各學科的學科知識,快速提升他們各學科的教學技能以適應農村小學教學的需要。河池學院自2013年實施這一培養模式以來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同時在具體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對二年制專科層次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在教學實施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一、專業培養目標對數學學科的教學要求
根據廣西教育廳制定的《二年制專科層次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小學數學學科要實現以下三個教學目標:一是了解數學學科發展相關歷史背景知識,具有良好的數學文化素養。二是掌握數的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及數量關系的確切含義,掌握運算、結構及空間與圖形等小學數學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三是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以及測量、識圖和畫圖的基本方法,能熟練地掌握和正確運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教具、學具,并能根據需要自己設計制作教具和學具。三個教學目標分別由“高等數學選講”、“小學數學基礎理論”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實施”三門課程具體實施。
根據“指導意見”的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既要體現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形成數學文化素養,又要突出教學技能,還要考慮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對三門課程進行優化整合,注重實踐環節,強化教學技能訓練。
二、教師存在的教學問題
(一)課程內容針對性不強,沒能以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為切入點進行有效授課。根據“指導意見”,高等數學選講課程要結合數學學科發展歷史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文化素養。小學數學基礎理論課程要結合小學數學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讓學生全面掌握小學階段“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及相關運算的基本技能,理解這些基礎知識的確切含義及體系結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要具體強化學生的教學技能,熟練運用教具、學具并結合農村小學的教學特點設計和制作教具、學具。
我們在這三門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發現,授課教師只是按照課程教材的章節內容進行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也能系統地掌握知識,但沒能針對性地對小學數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過程進行具體的剖析和掌握,學生對小學數學階段出現的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及數量關系等最基本的小學數學知識理解得不夠深刻。
(二)受課時限制難以使用傳統的章節式授課方式進行教學。根據“指導意見”制訂的教學計劃,小學數學學科三門課程共計135課時(課堂講授96課時,實踐39課時)。要讓學生在135個課時內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小學數學學科知識,形成教學技能,課時顯然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根據課程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如果沿用傳統的章節式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將很難實現“指導意見”中的既定目標。
(三)教育見習組織形式不夠靈活,教育見習實踐環節沒能達到預期效果。教育見習是快速提升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的一個重要環節。按課程計劃,教育見習環節應有150學時。目前,教育見習的組織形式為市區小學集中見習,時間為兩周。如果按照這樣的組織形式進行教育見習,很難保證學生能有充足的時間對數學等每個學科進行教學見習實踐,一線教師也很難有針對性地進行見習指導,教育見習實踐環節就不能發揮快速提升學生教學技能的作用。
(四)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科目標不夠明確,不能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知識拓展。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學科目標是形成數學素養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學生要深入學習學科知識,有效拓展學科相關知識,首先要對小學數學學科目標進行分析和了解,在領會學科目標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知識拓展才能快速掌握學科知識,提升教學技能。在目前的教學中,任課教師對數學學科目標的指向不夠明確,沒能系統地結合學科目標組織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目的不明確,不能快速地領會所學知識與學科目標之間的聯系,學習只是“為學而學”而不是“為用而學”。
三、對策
(一)以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為教學切入點實施教學。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在小學階段安排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并根據學段進行了細化和量化。任課教師在實施教學時必須根據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為主要切入點,結合所任課程的教學目標組織實施教學,使學生快速有效地在短時間內掌握學科知識,形成教學技能。“小學數學基礎理論”課程必須針對小學數學課程內容中出現的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數量關系、運算算理、代數結構、空間形式、圖形特點等具體內容為教學切入點進行講解剖析,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快速掌握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理論知識,系統有效地形成學科知識體系。“高等數學選講”課程應該以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相關的歷史背景知識為教學切入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和講解,讓學生快速掌握小學數學基礎知識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文化素養。“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應以小學數學的運算技能、課堂教學技能為教學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快速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
(二)以“專題+實踐”整合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來有效實施教學。小學數學學科知識體系涉及的內容多,但教學計劃配置的課時相對較少。任課教師如果使用傳統的章節式授課方式很難完成預定的培養目標。教師在教學前,首先應對小學數學四個部分課程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體系進行合理的分解。其次,教師要結合培養目標對授課內容進行有效的細化、量化,分解整合形成專題。最后,教師根據實踐課程的目標要求把實踐課程有效地融入到專題課程之中,以“專題+實踐”整合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進行有效教學實施。這種課程組織形式靈活有效,針對性強,更能適應二年制專科層次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的教學要求,學生能通過這樣的課程教學形式快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形成教學技能。
(三)充分依托教育實習基地,以雙導師制具體指導見習,快速提升學科教學技能。教育見習是學生提升教學技能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性環節。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教育見習時應充分依托學校的教育實習基地,充分調動和利用教育實習基地一線教師的師資力量,建立“學校課程任課教師+實習基地學科教師”雙導師制具體指導學生完成教育見習活動,在有限的時間內又好有快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等學科教學技能。
(四)明確學科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科知識拓展。學科目標對教學實施起著指導性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首先必須明確學科目標,在目標的指導下進行目的明確的學習才能快速掌握學科知識。農村小學全科教師的知識文化應該是多方面的,是綜合的,學生應該結合學科目標對學科知識進行有效地拓展,特別應結合本地農村的地域、文化等特點進行學科知識拓展。
教學組織者應根據培養計劃結合小學數學等學科教學內容及農村小學的教學特點對學科目標進行“三化”(細化、量化、文字化),制定完整的學科目標體系,以學科目標為導向,指導學生學習和拓展知識。
目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小學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的薄弱環節。農村小學全科教師的培養能進一步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因此,作為培養院校的一線教師應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總結和制定出一套適合農村全科教師特點的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培養質量,更好地為地方農村基礎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二年制專科層次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試行)[Z].2013
[3]河池學院.河池學院小學教育專業二年制專科層次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方案[Z].2013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重點項目(2014JGZ139)
【作者簡介】莫 燚(1978- ),男,廣西宜州人,河池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