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陽
【摘 要】結合高校學生社團的育人職能和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大學生社團創新發展的機遇和大學生社團創新發展的制約因素,提出大學生社團創新發展模式。
【關鍵詞】大學生社團 社會化 創新 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C-0099-03
高校學生社團作為最活躍的大學生群體組織,本身具備準社會組織的特性,是大學生專業知識學習之外,有限時間、空間去參與群體活動、社會活動的有效方式,其具備很強的吸引力和凝聚作用,受到大學生的普遍歡迎和校方的高度重視,并將其作為開展大學生社會教育和加強社會聯系的有益平臺和渠道。然而,學生社團畢竟是學生的自律組織,主體上還是由大學生構成,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在思想、觀念、認知、溝通、能力等方面尚有欠缺,還不能完全自主地去理解和認識并有效地組織和融入社會生活。所以大學生社團雖然很活躍,但是其社會教育功能的體現上還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在社團管理、活動組織、文化內涵、建設發展、合作交流、社會效應等方面距離培養適應性、高素質、社會化的人才還有差距,需要校方積極地組織和引導,通過搭建平臺、開拓渠道、組織實踐、加強教育等幫助學生社團和學生嘗試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通過更新觀念和變更思維,創新社團建設發展模式,探索交流合作機制實現大學生的社會化轉型,通過“創新”驅動力不斷激發社團及其成員的潛力和活力,為建設優秀社團,提高校園文化品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發展高等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大學生社團創新發展的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變化,黨和國家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社會、民生等各個領域不斷進行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提出了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把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新動力。在國家宏觀新政的導向下,教育如何服務國家建設發展需要,創新人才發展戰略,構建現代教育體系,成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核心內容。而其中的高等教育作為社會教育的前沿陣地,必然成為改革創新的突破口和人才戰略的指向標。為此,如何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不斷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就成為高校改革創新的關注點。
高校中的大學生社團作為一類準社會組織,在經歷了20余年的摸索發展期,已變得相對穩定和成熟,目前已成為各高校最積極活躍的群體,其有效的組織形式和凸顯的社會作用已經非常明顯,受到了教育單位、社會組織和學生個體的普遍關注,就這一點來說,大學生社團已經成為了這一時期最能有效結合大學生社會教育的平臺和途徑之一,相關工作應該順應社團發展趨勢做出適當調整。另外,對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而言,剛剛突破高考的封閉式學習模式,步入相對開放的大學生活,加入學生社團成為其認知和接觸社會組織、了解社會生活的最早嘗試。如何抓住這一關鍵時期進行有效的引導,通過社團這個平臺開展社會教育、創新教育和技能教育,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社會、了解社會,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和定位,主動進行能力和素質提升,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高校自身對大學生社團在育人功能和作用發揮方面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定位,制定建設發展規劃,建立相應的培育機制,提供必要的幫扶和保障措施,積極扶持和引導社團建設發展,通過創新社團發展模式,創造性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育以及社會教育工作。
二、大學生社團創新發展的制約因素
影響和制約大學生社團創新發展的因素很多,從社會層面來看,包括復雜多變的風險因素、有限資源的利用與分配、社會組織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以及公眾接納認可的程度等。從學校層面來看,包括領導重視程度、學校扶持引導的力度、指導教師的能力和責任心、社團組織管理機制、資金支持和渠道拓展等。從社團層面來看,包括社團的組織規范、成員的認知程度和主觀能動性以及成員的能力素質,等等。以大學生社團創業為例,首先能否得到校方的支持和認可就是問題,相當一部分院校為了規避風險是拒絕大學生在社會兼職的。即便同意,學生社團自身又并非法人,如何作為責任主體注冊成立公司或者與其他社會組織進行合作,就會涉及法律、工商、稅務等問題。進一步,如果成立,其行為如何有效地與政策、市場、環境、客戶等關系相互融合,其社會行為產生的風險、責任和后果如何承擔,加上學生社團組織的松散性、技術限制和責任主體的影響,能否得到市場主體的認可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單單依靠某一個層面上的作用都是達不到的,需要社會、學校和社團等多方共同努力,從宏觀、微觀,從外部、內部來綜合考慮。所以,大學生社團的創新發展需要強大的推動力,這種力量是多方作用的結果。
三、大學生社團創新發展思維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結構的轉型升級,國家對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質、應用型、社會化、創新能力等成為衡量人才符合經濟社會需求適應多元化發展趨勢的標準和尺度。在此前提下,大學生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也在順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創新,例如以大學生創業創新為導向的就業發展模式,就是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轉型方式之一。當然,大學生社團的建設發展思路也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從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社會化程度的需求出發,創新管理理念,轉變工作思路和方法。
首先,從社團發展定位上,校方應該重視并關注宏觀環境的變化、政策法規的調整以及教育革新的思路,從觀念上、思維上打破校本位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要突破現有的封閉式校園育人環境,多鼓勵學生社團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為其建立廣闊、自由、開放的空間和平臺,創造交流合作的機會,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其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真正讓大學生社團向著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使學生社團與社會兩者之間相互融合并合理作用,讓社團成員有效參與社會生活,按照社會發展的需求去實現自身定位和角色轉變,這一點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社團發展的潮流和主要趨勢。所以“社團社會化發展”是改革創新的客觀要求,也是社團發展的內在需要,更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期望。
其次,從社團實踐育人平臺來看,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開展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環節,是實踐育人工作開展的有效形式,同時也是學校擴大宣傳和提升社會影響力的途徑。學生社團作為此類活動開展的重要主體,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然而由于大學生社團活動受重視的程度和校方對實踐活動關注和支持力度的有限,導致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留給公眾的印象往往是敲鑼打鼓造聲勢的感覺,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比如組織分散,不成體系;盲目開展,沒有規范;專業結合不緊密、實踐活動無特色;育人功能不明顯,社會效應不突出;經費投入不充足,活動內容無效果等問題。因此,應當從轉變觀念,自上而下地進行引導,從學校的高度去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社團組織的平臺作用和社會作用,有效地組織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接受鍛煉,廣泛開展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協助地方建設發展等工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成才,進而實現實踐育人工作出成績、有成果、見實效的良好局面。
最后,社團及其成員發展,應當對應就業和市場需求。新時期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人才素質需求上越來越注重創新和實操能力,這是人才適應市場競爭和職業發展的要求,許多大學生也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并積極努力實現自身的社會化轉型,但是大多數學生自身尚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和條件,需要校方發揮主導作用,廣開思路,多方嘗試和探索。
四、大學生社團創新發展模式
大學生社團是在教育模式適應環境變化和人才需求基礎上發展的,其既要符合社會發展方向,又要迎合自身成長需求,而有效推動這一進程的核心主要來自創新。換句話說,大學生社團的創新發展,需要有所突破,要能有效結合外部環境的優質資源,向社會領域滲透和延伸,并能夠結合社團組織的自身的特點,運用跨界思維,打破傳統慣例,走社會化道路,不斷嘗試新方法、拓展新渠道,更好地為社團及其成員提供更好、更快的成長空間和發展平臺。下面以部分社團創新發展模式為例進行探討。
(一)政策牽引模式。國家和地方政府及其政策、法規是改革創新的宏觀導向和強有力的推動者,以其為主導的政策導向性牽引模式,具有高效的政令執行力和行動的一致性,對于引導和帶動大學生社團的創新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例如,為配合新時期創新人才培養和就業導向需求,以教育主管單位為主導,共青團組織為先鋒,發起成立的大學生創業創新協會及配套的創業扶持項目和創業創新大賽等系列活動,就是在政策導向下以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為主導,在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前提下,主動干預,整體規劃,統一實施,發揮牽引作用的有效實例。這種自上而下、主動干預的模式,打破了以往大學生社團發展靠自己、目標方向不明確、思想觀念跟不上、行為舉止放不開等缺乏認識高度和行為力度的滯后性被動發展模式,成為推動大學生社團創新發展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將此類以官方組織為龍頭的多方合作模式和自上而下的引導方式更多地引入高校,以項目化的方式嵌入到大學生社團的建設發展當中,提供配套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構建多元化的引導幫扶機制,為大學生創業創新人才培養注入更多的生機和活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早已不是陌生的概念,然而如何將這一模式引入社團的建設發展卻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很多高校在做社團的品牌化發展,要結合企業管理模式進行,而其內容大多都停留在社團文化建設和管理模式上,真正有效地將社團帶入企業經營搞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實際領域的還不是很多。建議可以嘗試以下幾種途徑或方式來實現社團與企業的結合:一是以校方為主導,聘請企業的技術骨干或者業務精英擔任社團的指導老師,進行業務培訓,按照一定的課時量計發報酬,或者放權給社團,由其自主選聘指導老師,自籌資金支付必要的費用。二是簽訂項目合作協議,由社團參與企業的業務和項目,在實踐中從事一定的工作,完成企業的工作任務。特別是對于一些藝術類、科技類、技術創新等類型的社團不乏成功案例,例如社團幫助廣告公司、工廠、裝飾公司等作產品或工業造型設計,計算機協會幫助軟件公司進行軟件開發,等等。三是鼓勵社團成員利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在企業兼職,參與工作實踐。比較常見的是體育競技、藝術表演、營銷策劃等類型的社團,如跆拳道協會成員在健身會所擔任教練、藝術社團參與社會演出、營銷協會幫助企業拓展市場,等等。四是依托大學生創業園、孵化基地等引入企業的創業資金、創業項目,鼓勵以社團組織為主體進行自主創業,例如有些學校的動感協會、攝影協會等都是在利用高校自身資源來和企業合作來發展的。五是校方與企業共同設立企業基金或者創業基金作為激勵和獎勵機制,激發社團的主動創造力和參與的積極性等。
綜上,校企合作模式在社團層面上的推廣運用主要針對的還是特定的小微企業,其局限性是有的,但是其活力和成長空間卻是最大的,對于大學生的社會化成長來說更是有益的助推劑。當然,校企合作模式也是有風險的,其有效推行還需要校方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積極參與和引導,并給予大力的支持和幫扶。
(三)網絡拓展模式。當代大學生的訴求是多方面的,社團的組織體系和內涵建設也是多元化的,現如今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終端的普及和廣泛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青年和在校大學生作為主要的使用群體,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已成為其學習、生活中必不可或缺一部分,如何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提供的便利條件和豐富的資源來彌補社團實體組織形式的封閉性和諸多不足,進而更好地豐富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增進大學生社團之間的學習交流以及開展教育宣傳與創業就業,成為另一類創新思維在實際中運用的嘗試。
例如,近年涌現出來的微博協會、電子商務協會、網絡俱樂部、網絡志愿者組織等都是依托互聯網而建立起來的新興社團,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交互平臺和深度發展空間,加上微信、微博這一類新媒體的廣泛運用所帶來的輻射效應,使得社團的影響力和受眾群體呈幾何式膨脹,甚至在校園里還出現了微商這類利用自媒體創業的普遍現象,其影響力和活躍程度可見一斑。故此,作為校方可以通過互聯網思維創新學生社團的建設和引導模式,組織開展與大學生緊密聯系的各種主題活動和特色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廣度和深度上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一是引導學生社團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店進行創業,與企業合作開展電商大賽等系列活動;二是組織記者團、文學社、攝影協會、動漫社等成立媒體中心或者網宣工作室,提升專業技能,協助開展思政教育和輿情引導,也可以組織開展微博、微電影大賽等競技活動;三是將學生社團引入易班或者大學生網絡社區,搭建起跨國籍、跨區域、跨院校、跨學科、跨專業的學習交流平臺,促進經驗交流和素質提升;四是建立全國性社團專題網站,實行大學生社團的網絡申報與注冊制度,建立社團的分類管理模塊,開設社團創業就業平臺,為用人單位提供人才和資源庫,促進大學生社團的規范管理,拓寬就業創業渠道等。相信新媒體及互聯網思維的引入,將為大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發展開創更為開放、自由的空間,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平臺,吸引更多學生的參與和關注。
(四)跨界思維模式。社團的發展創新需要打破定勢思維,從傳統的組織形式、管理模式、活動內容、行為方式、個性元素等方面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新舉措新內容,這就需要我們運用跨界思維,跳出現有的空間、領域去尋找新的機遇和合作模式。以管理為例,提出大學生社團的品牌化建設與發展,引導其在目標、使命、文化、內涵、潛力、實力、愿景、發展等方面建立自己的價值取向和區別于其他同類社團的特色、亮點以及突出的成效,就是將企業文化引入社團管理的一種跨界模式。再如,青年志愿者協會、愛心基金會、綠色聯盟等公益類社團,如果可以和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的公益項目進行跨界合作,創新社團的管理,實現社會資源的整合,建立互利共贏合作機制,充分利用社區服務平臺,不斷提升大學生社團組織的能力、促進社團的健康發展,培育出一批具有社會公益性的社團組織,將對社會公益事業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對社團和學生自身來說也將獲得最大的收益。大學生社團創新的必要性和有益之處很多,但是真正實現社團創新發展的關鍵離不開學校的引導和扶持,需要校方從宏觀上重視社團的建設發展,轉變對社團組織功能的定位和培育觀念。
總之,如何用好大學生社團這個平臺和渠道,實現人才培養新目標,為推動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做好服務,需要我們及時轉變觀念,打破固有優勢、思維和利益的阻礙,大力促進和提升社團的創新發展,促進人才社會化成效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路偉,馬方偉.學生社團在大學生社會化中的作用探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2]程亞紅,尚丹.高校社團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提升途徑[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
[3]崔冶敏.制約大學生社團發展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1)
[4]章瓊.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2013SZ033);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級重點課題(桂工業院2014055002)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