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教學中實施“工學交替”(三階段)教學模式,對實際教學中“工學交替”的運行與管理方式進行闡述,就如何提升“工學交替”效果與質量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 汽車類專業 工學交替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C-0154-02
隨著我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售后服務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企業希望學生在學校就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技術能力,畢業后能直接上崗。筆者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針對汽車服務行業的特點,結合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特色,對汽車類專業實施了“工學交替”(三階段)教學模式。
一、實施“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工學交替是結合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把在學校學習和到企業工作交替進行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互認證,相互交融?;谝韵略?,學校、企業、學生三方迫切希望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1.從學校教學角度來看,“工學交替”可以使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相互印證,還能利用企業的資源進行教學,減輕學校在教師培養、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負擔,從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2.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來看,汽車類專業的校企合作主要以學生進行畢業頂崗實習為主,學生的實踐機會較少,造成學生培養與企業需要相脫節。
3.從企業的用人需求方面來看,汽車服務行業周末與節假日非常繁忙,常常會出現“用工荒”,需要有大量的工作人員來協助其工作,“工學交替”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用人的需求。
4.從學生的學習需求方面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是否具有相關工作經驗作為招聘員工的一條重要條件,學生希望積累更多的汽車服務與企業管理方面的經驗,同時獲取一定的經濟報酬,減少家庭的經濟負擔。
二、“工學交替”(三階段)教學模式的內涵
據調研顯示,柳州及周邊地區的汽車整車制造、零部件制造、汽車物流、汽車銷售等十分發達,對汽車類專業的技能型人才有很大需求。在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校、企業和學生共同參與,結合行業和國家職業標準,構建了汽車類專業的“工學交替”(三階段)教學模式?!肮W交替”(三階段)是指第一學年的第一階段“專業基礎課程學習+職業素養頂崗實習”,第二學年的第二階段“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專項技能頂崗實習”,第三學年的第三階段“專業拓展課程學習+綜合技能頂崗實習”,汽車類專業的“工學交替”(三階段)教學模式是逐漸遞進式的人才培養模式。
表1 汽車類專業“工學交替”(三階段)教學模式安排表
階段 工學交替安排 項目 學習形式 組織者
第一階段 學校學習 專業基礎課程學習 集中 專業教師
汽車制造企業實習 職業素養頂崗實習 集中 專業教師+企業教師+輔導員
第二階段 學校學習 專業核心課程學習 集中 專業教師
汽車制造企業/4S店實習 專項技能頂崗實習 集中+分散 專業教師+企業教師+輔導員
第三階段 學校學習 專業拓展課程學習 集中 專業教師
汽車相關企業實習 綜合技能頂崗實習 分散 專業教師+企業教師+輔導員
三、汽車類專業工學交替(三階段)教學模式的實踐
1.校企深度合作,分層推進頂崗實習。在“職業素養頂崗實習→專項技能頂崗實習→綜合技能頂崗實習”逐漸遞進式的“工學交替”(三階段)教學模式中,在不同的階段,學生可以到不同種類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一年級的職業素養頂崗實習可以統一安排在汽車制造企業進行,該類型的企業多為國有大企業或上市公司,規模大,管理規范,對員工的要求明確;二年級的專項技能頂崗實習可以在汽車4S店和汽車制造企業進行,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工作,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職業興趣進行選擇工作,這樣一個企業分派的學生數量不是很多,讓學生相對集中地進行頂崗實習;三年級的綜合技能頂崗實習可以在汽車相關企業行業進行,由學校牽線搭橋,學生和企業相互選擇,進行分散式的頂崗實習。
學生從職業素養頂崗實習開始認知工作,在專項技能頂崗實習開始學習工作,在綜合技能頂崗實習開始選擇工作,學生對今后的職業之路更加的明確。
2.健全“工學交替”(三階段)管理制度、評價制度和質量監控體系。為了規范“工學交替”(三階段)的管理工作,制訂了汽車類專業“工學交替”(三階段)頂崗實習管理實施細則、工作方案、頂崗實習手冊,確定了各個階段工作的組織領導、教學安排、學生管理制度,明確了專業教學團隊、學生、實習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的職責,以及考核與評價方式。
按照以學校為主體、社會用人單位參與,校內考評、學生自評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的要求,健全社會、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制度,學生、家長反饋制度,學校教學各個環節質量的動態監控制度,形成行業、企業參與,學校與社會有機結合的有效評價機制。在實習效果評價方面,采用實習周志、總結報告和面試等方式,引入“企業指導教師+學校專業教師+學生”共同評價方法,形成了行業、企業、學校和社會同監督的制度。
3.打破傳統模式,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互融。根據汽車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周邊汽車4S店、汽車維修企業、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商進行考察、調研,針對職業能力要求和職業發展的需要,設計相應的學習性的工作任務并融入頂崗實習的項目中,按照實際工作的內容和方法調整課程及其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與工作實際對接。
為了使課堂教學內容和頂崗實習工作能更契合,學校對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開發:教學資料上,企業指導教師和專業教師一起開發新案例、新實習指導手冊、新校本教材等,課堂教學內容和頂崗實習內容相輔相成;教學空間上,很多課程將課堂搬到汽車4S店、二手車市場和車展現場,進行實景教學,將課堂教學延伸到教室之外,課堂教學中有頂崗實習;教學時間上,通過合理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課外活動中、課后學習時享受成功的樂趣,為今后的課堂學習和頂崗實習的切換打下基礎,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工學交替”(三階段)教學模式的思考
1.學生觀念的轉變和企業的良好溝通是“工學交替”順利進行的關鍵。從學校到企業,很多學生難以適應企業的生產管理,常常以“學生”的身份來對待工作任務,而以“員工”的身份來對待報酬;企業以“管理者”的身份布置工作,卻沒有以“指導教師”的身份來對待學生。“工學交替”展開之前,學生、學校和企業之間應該有良好的溝通,相互理解和支持。
2.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是“工學交替”持續開展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共同開展“工學交替”是一項長期工作,與合作企業簽訂關于工學交替生產實習的合作協議,是有時間限制的,因此合作企業具有流動性,如何保障進行“工學交替”企業和崗位的種類、數量和質量是現階段面臨的重要問題。學校給企業提供服務,帶來效益,獲得企業的信任與配合,才能贏得長期的深度合作關系。
3.工作的差別性是“工學交替”管理工作的重要影響。管理工作是“工學交替”的重要內容之一,貫穿整個頂崗實習過程。在學校學習,以班級為單位,集中在校內學習,學生間無差別待遇。在企業工作,受企業規模和崗位數的影響,打破原來的班級建制,以新的班組、車間或公司為單位,分散實習。不同的企業,工作的環境、薪資水平、管理方法不同,學生之間難免會有對比,滋生負面情緒,影響企業工作,這是“工學交替”工作的難點之一。
汽車類專業實施了“工學交替”(三階段)教學模式之后,縮短了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的周期,使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快速地融合,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隨著“工學交替”(三階段)教學模式的推進,企業、政府、社會各方的不斷配合,我們一定能取得更多的實效。
【參考文獻】
[1]范秀仁.簡析高等職業教育“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困境與出路[J].職教論壇,2010(31)
[2]楊興新.工學交替合作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職業,2014(27)
[3]趙曉波,聶恒凱,臧亞南.工學交替教學模式中學生管理問題探析[J].化工時刊,2013(27)
[4]高原,王蓓.企業需求視角下的高職訂單式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皖西學院學報,2013(29)
【基金項目】2013 年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3JGB336)
【作者簡介】龍佳慶(1983- ),女,廣西柳州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教育教學。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