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興紅
【摘 要】為提高技術院校辦學實力,可以創新辦學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文章根據甘肅甘鐵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情況,確立了校企合作原則、合作模式,制定了校企合作、工學交替運行機制。
【關鍵詞】校企合作 工學交替 原則 模式 措施
根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筆者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制定校企合作實施方案。開展校企合作,是提高辦學綜合實力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
一、校企合作原則
(一)服務原則
為企業服務是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決定著校企合作的成敗。學校應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求、技術需求狀況,積極為企業開展培訓活動。
(二)互利原則
校企合作雙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礎。企業有權根據學生的能力對學生進行選擇,學生也有權選擇企業。
(三)統一原則
校企合作是雙向活動,校企雙方的利益與責任必須高度統一,必須統一領導,統一管理。
(四)互動原則
學校定期組織專業理論教師到企業現場培訓,聘請企業專家、能工巧匠來學校開辦講座。通過校企互動,學校教師在企業學到了實踐知識和能力,企業技術人員增長了理論知識,實現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五)院長負責原則
成立以院長為組長,副院長為副組長的校企合作組織機構。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有:1.研究、確立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2.領導、組織校企合作的實施工作;3.建立校企合作的相關機制;4.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持續提高。
二、校企合作任務
每個專業方向至少要建立兩至三家有實質性合作、專業對口、相對穩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應是該行業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在技術、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處于同行業領先的地位。校企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務為:1.接受學生參觀、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2.接受教師參觀、調研、雙師型教師的培養;3.實現資源共享,互派專業人員講學,培訓;4.共同參與人才的培養;5.優先滿足合作基地的人才需求;6.新技術、新工藝科研合作。
三、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在于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可以靈活多樣,檢驗的標準是是否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雙方是否滿意。
(一)訂單模式
學校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學校錄取學生時與學生、家長簽訂委培用工協議,企業錄用學生時與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掛鉤,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的學習任務在學校完成,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
(二)工學交替模式
工學交替是指企業因用工需求,向學校發出用人訂單,并與學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規劃與實施的職業教育。其方式為學生在學校上理論課,在合作企業接受職業、工作技能訓練,每學期實施輪換。
(三)頂崗實習模式(“2+1”“3+1”“4+1”模式)
“+1”模式是指在校專業學習2年、3年、4年,最后一年頂崗實習,采用學校推薦與學生自薦的形式,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建立標準化的流程(教學—實習—就業),它的實質是:一是注重實用技術;二是畢業可拿雙證(畢業證和資格證);三是保障就業。
(四)成立專家指導委員會
聘請行業專家、企業領導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的方案;提供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訂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學校的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四、校企合作質量保障措施
(一)合作企業實行掛牌,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提供設備、場地及人員的支持,為學生安排實訓任務。對已簽訂合作協議書的單位,建立定期聯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實現資源共享。
(二)全面推行勞動就業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調動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三)學校制定相關制度來規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標和獎懲措施,將開展校企合作工作情況納入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不斷檢驗、改進校企合作工作。
五、領導組織機構
為使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得到真正貫徹落實,得到實效,從而為學校增添發展后勁,經學校研究決定,成立校企合作領導組。
組長:院長 副組長:副院長若干 成員:若干
辦公室主要職責包括:一是組織實施校企合作方案及建章立制工作;二是選擇合作企業,明確合作目標、內容、方式等;三是組織、實施校企合作的具體實施工作;四是總結經驗,加以改進,保證持續提高。
六、校企合作目標
(一)以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等高技能人才為重點。
(二)實現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堅持服務行業為主,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實施聯合培養。
(三)堅持培訓后備高技能人才與加強企業在職職工高技能培訓并重。
(四)力爭建成企業職工高技能培訓基地。
七、校企合作課程開發
課程開發應考慮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包括:一是課程結構模塊化,以實際工作崗位需求分析為基礎,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來自實際工作任務模塊,建立以工作過程體系為基礎的課程體系;二是課程內容綜合化,主要體現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為一體,實現教室、實訓室和生產車間三者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