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麗
河北省平泉縣雙橋小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淺析
林秀麗
河北省平泉縣雙橋小學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形式,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是否能夠健康起步,更是直接關系到整個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而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主要就是朗讀教學。這是因為朗讀不僅是一種解讀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種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有效方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對于朗讀,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項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而低年級又總是從朗讀入手再逐漸進入默讀的??磥?,朗讀成為貫串語文教學各個階段的重要目標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走出這種“無效朗讀”的誤區,還朗讀教學于精彩呢?
李伯棠先生在《小學閱讀教學簡論》一書中說:“在課堂上要少齊讀。因為
在感情處理上不能強求一律,同時也可防止濫竽充數的現象?!钡拇_,經常齊讀,不光易于形成唱讀的不良習慣,而且也不利于做到一邊讀一邊想,不利于學生根據個人體會對課文進行不同的感情處理。
閱讀是學生個人通過語言文字吸收信息的一種活動。閱讀的速度應由讀者自己根據情況適當控制。容易理解的地方可以讀得快些;不易理解的地方則可以讀得慢些;有些含義深長的句子還可以停下來思考思考。如果把全班學生捆在一起齊讀,勢必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到與別人協同一致上,就像一列橫隊向前齊步走時,每個人都要左顧右盼,以求步調一致。學生在齊讀時是如此心態,哪能顧得上體會語言文字、讀出思想感情呢?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朗讀訓練主要應采取自主讀的方式。尤其是自學性朗讀,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
徐世英先生曾對講解和朗讀做過精辟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
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推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給作品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保ㄐ焓烙ⅰ墩務劺首x教學》)的確,在課堂上我們經??煽吹竭@樣一種尷尬的場面: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解朗讀的要領后,要求學生站起來朗讀,而學生的朗讀效果卻不很理想。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弱,碰到一些長句或含義深刻的句子,往往會讀破句或讀不出應有的語氣。如《兩只鳥蛋》中有這么一句話:“媽媽看見了,說: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币晃焕蠋熢谥笇Ю首x時先讓學生說說媽媽說這句話時要讀出怎樣的語氣,然后讓學生用著急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可一連叫了幾個學生,都讀不出著急的語氣。學生不急老師急了,她說:“如果我是小男孩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鳥蛋,我一定會這樣說。”說完她就自己示范朗讀,沒想到學生都為她鼓掌。她高興地問學生:“為什么給我掌聲?”有學生說:“你讀媽媽的話時皺著眉頭,又說得那么快,我也感到著急了?!庇钟袑W生說:“你把‘一定、焦急不安’這些詞讀得很重,我感受到媽媽真的很著急?!彪S后,她又請學生來朗讀,學生個個從神態到語氣都表現出了“著急”。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當一個孩子讀不好時,有的老師會請另一個學生
來讀,或讓這個孩子再重讀。反反復復地讀上幾遍,然后用“讀得還可以”“讀得不錯”來評價。而至于“為什么不錯”“哪里不錯”學生是沒有辦法得知的。這種簡單而籠統的評價模式,對于每一次接下來的朗讀者來說是模棱兩可的概念,學生無從“發力”,自然也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復著前一個同學的朗讀語調、語氣、節奏、感情。這樣無效的“朗讀推進”式的目標追求是對課堂時間的白白耗費。
其實,在朗讀時,常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象。為了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朗讀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可讓孩子們圍繞字音、停頓、表情、流暢度、有感情等方面進行評議。一方面孩子們在評議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了課文表達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們在評議中認識到自己朗讀的成功和不足之處,有利于總結經驗,提高朗讀能力。
“書聲瑯瑯”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特征。但是要使學生的朗讀達到“與我
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并不是僅僅靠傳統的“讀書百遍”就能奏效的。尤其是要求低年級學生把課文讀出感情來,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朗讀水平始終會在“原地踏步”。一次,聽一位教師上《陽光》一課,僅僅理清了文章脈絡后,她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還說:“有了陽光,我們的世界多美呀,請大家美美地讀出來?!彪S后學生一起讀課文,男女生對比讀課文,小組比賽讀課文,可不管怎么讀,還是原來的唱讀。課后,我問學生:“景色美在哪兒腦中有畫面嗎?”“哪些詞句寫出了景色美?”學生茫然不知所措。誠然,我們的祖先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古訓,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在黑弄堂里摸索,自悟自得的畢竟是少數。所以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朗讀要注重對文章的感悟品味才對。
朗讀指導既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更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起步環節,它用有聲語言來準確地傳達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是促進課本語言內化的重要手段。當然,朗讀作為一種學習手段,同時又是學習目的,其訓練的過程既具科學性又須藝術性。所以朗讀訓練既不可操之過急,也不能流于形式。教師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周密的計劃、合適的方法。這樣,朗讀教學之花必將開得更加鮮艷,閱讀教學必將更具誘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