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保明
河南省省滑縣一中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耿保明
河南省省滑縣一中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我們的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走上自主學習之路,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所謂“自主學習”,就是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實踐等活動去獲取知識,并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對應于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自主探索學習”體現了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的特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把學習的責任真正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真正的有意義的學習。
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新課標
那么怎么樣才能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學習中發揮自身的潛能和優勢,保證他們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落到實處,真正地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本領呢?筆者認為,如果單單把關注的視點放在學生某一學習點的操作策略上,無異于孤立地看問題,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要形成一個全程漸進的自主學習系統,應在立足于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整體特點上來構建學習策略。
首先要結合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立足于整個教學單元,讓學生對學習的目標、方法和過程及課文的重點難點有大概的初步認識。教師要作必要的指引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但最終的目標不能由老師不顧實際地強加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自主地確定他們自己的學習目標,讓他們從自身特點出發自主定向。怎么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目標,攻有方向呢?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參與指導,幫助學生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么、獲得什么。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引導,在怎么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情境之中。而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借助教師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關的資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過程中逐步明確目標。如對同一文本,學生可以將語言描寫作為學習重點,也可以將寫作方法或觀察角度等作為學習重點。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既是自主學習的需要,也是教學民主的體現。
作為一名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就要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條件。為了給學生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首先要思想,廢棄那些制約學生發展的傳統習慣,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并適合的方式去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習的空間,使學生身心得到放松,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其次教師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創設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所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一個人自覺參與某種活動,認識事物,學習知識的動力。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1.巧設新課的導入。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學習新課時,巧妙設計導入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常用的有效而又簡單的方法。教師簡短的帶有激情的或是親切的談話,與課文相關的一個生動的小故事,一個小謎語,就能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自然地進入新課學習中。
2.學習過程中巧妙設疑。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巧妙設置疑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啟發學生的思維。所以,我在教學課文時,都會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和課文相關的問題中,使學生對要學的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
自主運用,主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陶行知先生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從哲學的高度闡述了“知行合一”的語文學習思想。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知”和“行”的統一。學生最終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在實踐運用中舉一反三,形成技能。我們可以通過語文的綜合性學習與生活的實際密切結合起來,可以是課堂語文活動、拓展延伸的討論、生活實際的運用等多種形式。學生可在這些實踐形式中,自主鍛煉語文實踐能力。如教《米洛斯的維納斯》一課時,在課堂討論中,請學生結合生活中或藝術作品中的實例,談談他們對于美的理解。因為審美的主體不同,學生可就他們自己對于美的理解來進行交流,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也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實現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采用各種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樹立信心,從而樂于學習,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