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艦
重慶市萬州第二高級中學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劉 艦
重慶市萬州第二高級中學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使用最多、最便捷的是教學口語和肢體語言。在教學中口語的音量把握、語調變化、節奏處理等十分重要;科學、準確、精煉的用詞也必不可少。但是如果能適當地運用一些趣味語言和肢體語言,可使生物課堂教學妙趣橫生,滿堂生輝。下面是我在教學中運用語言藝術,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幾點做法:
1.歌訣。
有的生物知識如果死記硬背,往往收效甚微,如果通過語言上的加工,賦予其外在的音律和節奏,既增強了生物知識的趣味性,又容易記憶知識的內容,提高課堂有效性。如在學習高等動物的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時,減數分裂的概念、過程、特點等知識,學生難以記憶,我就和學生共同把這些知識概括為:“有性形成要記清,一復兩分減半終。一分聯會四分體,同源分離隨后行。二分點裂均兩級,精卵結合數目恒。”這樣的歌訣,變難學為樂學,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詩詞。
詩詞歌賦,朗朗上口,凡是用得著的,盡管信手拈來,為我所用。應用得體可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能創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教學意境。如學習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時,在講述溫度對生物的影響時,我引用了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形象、生動地說明了溫度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學習植物的向光性時,引用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在學習食物鏈時引用“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和水稻豐收的關系。在學習寄生關系時,引用杜甫的“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說明植物界也存在著寄生關系。這些詩詞的引用,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有關的生物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喻。
“能博喻然后為師”,說明比喻對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善喻者,以一言明數事;不善喻者,百言不能明其意。”比喻就是打比方,形象貼切的比喻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陌生的生物知識變得熟悉,如學習細胞周期的有關知識時,在一個周期中,由于分裂間期的時間長,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分生區細胞,大部分都處于分裂間期。部分學生對此不理解,我做了這樣一個比喻,把教室比成根尖的分生區,班里的學生只穿紅黑兩種衣服,把穿紅衣服的學生比成處于分裂期的細胞,把穿黑紅衣服的學生比成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每天每人大部分時間都穿黑衣服,那么教室里穿黑衣服的人數要比穿紅衣服的人數多,形象的說明了為什么根尖分生區細胞大部分都處于分裂間期。
4.諺語。
諺語是人們對自然環境長期觀察體會的智慧結晶,它以形象通俗的語言說明一定的哲理,如講遺傳和變異時,引用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等諺語說明了遺傳和變異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學習高度通過溫度影響植被的分布時,引用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諺語,使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投入情感,有如身臨其境,享受體驗的快樂。
5.英語。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也是大多數學生重視的學科,學生有一定的基礎,講課時適當穿插英語會使學生倍感新鮮,如在講大腦皮層的功能分區時,我向學生交代大腦皮層的“H”區就是聽覺區,“H”就是英語單詞“hearing”中的第一個字母,它的漢語意思是“聽覺”,用同樣的方法講出其它各功能區字母的含義,這樣學生易懂易記,效果甚佳。
高中生物教師課堂語言除了要注意運用本專業的術語,還要做到聲音洪亮清晰,生動形象,詼諧幽默,淺顯易懂,同時巧妙配合肢體語言,字字含情,聲聲入耳,句句感人,做到聲、情、意并茂。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體會學習的樂趣,從而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