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秀
《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人際交流的素養。”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認為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的培養采取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興趣——想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使之想說。
如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可設計類比想象進行激趣交流:“小朋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媽媽生病了,而且病情越來越重,大家同老師一起去看望這位病人吧。”(播放堆放垃圾及其危害性的畫面)“看望了生病的地球媽媽,你們知道她生病的原因嗎?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鑒于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了類比想象,同時利用鮮活、直觀的畫面,觸動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垃圾確實危及四方,危害了地球母親。這樣,激起了孩子們的表達欲望,大家暢所欲言,非常活躍。
二、優化環境——敢說
《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在具體的交際訓練中,教師要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敢于說話。
1.轉換角色。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要建立一種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聽眾、朋友,與他們一起討論、一起聊天,讓學生愿意和自己交流。這樣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也創造了說話的氛圍。
2.變換形式。低年級學生天性好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玩”,組織學生“玩”,引導學生“玩”,在“玩”中練說。如上《打電話》一課時,可讓學生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朋友等不同身份的人打電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在特定場合的對話能力,使學生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而且讓學生在游戲中觀察、想象、思考、表達,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教給方法——會說
為了讓孩子們都想說、都會說,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掌握說話方法。
1.適當模仿,適時點撥。兒童的一切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有的口語交際課,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做示范,或者讓優秀學生表演示范,通過示范向學生提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和應注意的問題。
2.借助說話,梳理語序。低年級口語交際的內容都配有圖畫和文字提示,圖畫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體現口語交際的主題,文字提示指出說話的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弄清楚圖中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再借助文字的提示,使學生明白應該說什么,怎么說。
3.激活語言,啟示說法。低年級學生“說不好”的原因之一是學生詞匯貧乏。這不僅與學生的詞匯儲備不足有關,也與學生不能善于調動利用詞匯有關。因此,教師應在平時積極引導學生積累詞匯,并巧妙地加以激活,使學生養成善于調動利用詞匯的習慣。
“說不好”的另一個原因是學生心中有話不知從何說起,即沒有掌握某一具體內容的說話方法。因此有必要對說話的方法做適當地提示和指導。如看圖說話,要按觀察的順序說;看物說話,要按物體的形狀、特征和作用說;自我介紹時,要從姓名、年齡、愛好等幾個方面說等等。這樣就可以使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四、創設情境——樂說
《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環境中進行。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參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生動、逼真的情境展現極富感染力,能夠調動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下面結合《小白兔運南瓜》談談本人在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中創設情境的一些做法。
1.創設形象情境——“小白兔想辦法”。“小白兔想了些什么辦法運南瓜?(動畫設計小白兔想抱南瓜抱不起,想托南瓜托不起,急得直冒汗)如果你是這只小白兔,你會用什么辦法運南瓜呢?”先讓學生扮演小白兔自己想辦法,然后和同桌交流,最后請幾個“小白兔”上臺來說說自己的辦法。
2.創設活動情境——“采訪小白兔”。“小白兔想出了這么多的運南瓜的辦法,哪種辦法好呢?就這個問題小記者小猴子采訪了小白兔,我們來聽聽它是怎么采訪的?”(出示課件)“小朋友們聽清了小猴子記者對小白兔的采訪了嗎?那咱們在小組里互相采訪吧!”可以一對一采訪,也可以一個采訪幾個、采訪后評一評誰的辦法好。
3.創設角色情境——“表演小白兔運南瓜。”“小朋友們能夠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嗎?那就邀請你的伙伴們來表演表演吧!”要求其他同學認真看,最后評一評誰表演得好,還要說出他說得怎么樣,動作表情怎么樣等等。
五、聯系生活——多說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僅限于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口語訓練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口語交際在課外有著更廣闊的天地。教師要為學生拓寬口語交際的渠道,創設更多的機會。
1.口述見聞。教師可組織學生把在社會上、家庭里、學校中看到的新鮮事或親身經歷的事,利用晨會、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無拘無束地談一談、說一說、議一議。
2.開展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有意義的活動,抓住機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例如教完《春天在哪里》之后,組織學生去大自然找春天、畫春天,讓他們將看到的、聽到的春天說出來、畫出來,甚至把從書籍、報紙雜志上收集到的資料展示出來,感受春天的美麗。
3.爭辯問題。聯系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問題,教師給學生一個話題,如“小學生能不能進網吧”“隨地吐痰的行為會不會影響環境衛生”等,讓學生在爭辯問題的過程中訓練口語。
口語交際的訓練無處不在,教師要善于抓住機會,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得到鍛煉,不斷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