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堂
【關鍵詞】 農村小學;種植實踐;現(xiàn)狀分析;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7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7—0027—01
開展學校種植實踐是對課程改革的有力促進,種植實踐是國家課程標準有關綜合實踐課程在學校實施的一種實踐性活動。由于農村的特殊地理優(yōu)勢,在農村小學開辟學生種植實踐基地,讓師生親自參與體驗種植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可通過讓學生親自平整土地、親手栽種、除草、施肥、澆水、收獲等一系列勞動實踐,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因此,農村小學綜合實踐必須走校本實施途徑,充分探索出農村的地域特色,開展各類農作物種植實驗基地建設,促進學校形成以農業(yè)科技活動為特色,構建農村種植綜合實踐活動的框架,讓學生經歷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現(xiàn)狀分析
目前,學校對農作物種植的研究已比較普遍,其中不乏比較先進的技術研究,如在本地區(qū)實施的“全膜雙壟溝插栽”技術、“反季節(jié)蔬菜種植”等技術。但這些研究僅僅限于經濟領域或農業(yè)領域之內,學校開展種植基地建設,讓孩子們親手栽種,目前國內少數(shù)學校已開展,且很有特色,但這一塊的研究與探索還是很少。一些農村學校沒有充分認識到綜合實踐課程及活動在課改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發(fā)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的育人功能,對綜合實踐活動開發(fā)不力,沒有擺正國家課程應有的地位。加之當前農村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遠遠不能適應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要求,有的教師仍有畏難情緒,怕花功夫。因此,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面窄,普及度不高,深度也不夠,流于形式,或只是出現(xiàn)在學校課程表中。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不足,因此,讓學生在校園內種植農作物并對其加以管理,并以種植為依托,對學生的各方面的素質的提升進行研究,有著非常大的研究意義。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我們的學生都是農家子弟,這些學生由于地域限制,辦學條件的局限,呈現(xiàn)見識少、知識面窄、能力弱等特點。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打工現(xiàn)象的影響,了解農作物、會種植、懂種植的農民已經越來越少,很多孩子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課余的閑暇時間都被電視、網絡占據著,生活單調無味。所以,要想進一步推進和完善學校教育改革,提升學校教育的質量,就必須開展以勞動技術教育為主的校本課程開發(fā),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育出新農村的文明人。
二、策略研究
1. 抓住農村學校的特點,立足校本開發(fā)。整個活動實施是以立足農村學校特點為本,以師生研究學習為過程,既促進了教師專業(yè)化的成長,又培養(yǎng)了農村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這種模式有利于農村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操作,適應了農村中小學簡陋的教研條件,巧妙地解決了農村一線教師時間緊、任務重等難以搞教研的實際問題,這也為今后更高層次的教育科研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
2. 種植實踐的目標要清晰。通過種植實踐,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以及學生參與活動的態(tài)度情感,在活動中是否善于與他人合作,協(xié)調關系,如何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困難等;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農村農業(yè)科技的常識,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農村生產與生活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注重對學生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并重,培養(yǎng)學生“崇尚人文、信奉科學”的價值觀,塑造健全人格,初步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己、對社會的積極態(tài)度和責任感。
3. 種植實踐要進行科學謀劃布局。(1)通過開展農村小學種植綜合實踐活動,轉變農村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的教育觀念,實施有效管理,并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倡導者、推進者,切實提高農村教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水平,強化學生自主進行綜合性學習,使學生直接獲取勞動經驗,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明人。(2)進行自主研究。自主研究是由學生自己發(fā)起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3)操作要點。學校組成完善的管理機構,成員主要由校委會成員、各班主任組成。學習綜合實踐課程標準等理論,轉變觀念;進行科技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學習,更新觀念,培訓師資,努力提高實驗人員的能力水平;大力開展走進農家,農業(yè)種植技術交流活動;不定期編印課題學習資料,經驗成果交流資料。(4)完成種植實踐的保障條件。首先,要有理論支撐保障,《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等都為種植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其次,活動場地設備,學校要有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心農場、小農夫樂園)、勞動工具、綜合實踐活動室、電腦等。最后,學校在開展研究種植實踐活動中,要保證所需的各項經費,并提供研究所需的各種設備。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