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鵬
【關鍵詞】 少數民族學生;班級管理;民族
習俗;特長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7—0037—01
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由于生長環境不同,民族風俗習慣不同,學習認知情況等不同而導致的性格差異性,在與漢族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顯著的性格差異必定會產生碰撞和沖突。而種種的沖突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解決沖突,讓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實現融合,是筆者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想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北京大學樂黛云教授認為:“文化從來都是多元的”,而多元的文化教育通過改變整個教育環境,能夠反應一個教室里不同的文化群體,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平等的教育機會,所以作為班主任,緩解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民族性格的沖突,實現“人人成才,人人有人”的教育目標,是筆者所要達到的目的。為達到目的,我在班級管理中做了以下幾方面探索。
一、深入了解少數民族學生
首先,少數民族學生獨特的性格是由其成長環境形成的,作為班主任不能用自己以前的生活經歷,以偏概全地去理解少數民族學生,而應該通過打電話、做家訪等形式深入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家庭構成,家長文化程度、父母從事的行業、學生以往的學習經歷。不能因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較晚,基礎較差,反應較慢而歧視、放棄少數民族學生,更不能簡單化一,當眾批評,而應該發掘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長,精心培養。
二、了解學生的民族習俗
民族風俗豐富多彩,作為班主任必須要了解相應的風俗特色,比如由于班主任不了解東鄉族學生不能向生者鞠躬敬禮的習俗,差點誤解了學生,認為這個學生沒有禮貌。再如回族和東鄉族都不參加祭祀、掃墓等活動,作為班主任就要帶領學生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風俗。
三、以情育人
“情”是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力量,有情有義的班主任才能常駐學生心靈,對于只愛和民族朋友交往的少數民族學生更是如此,在工作中給予他們比漢族學生更多的關心,讓他們和學生更好地融合,比如召開專門的班會課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讓漢族學生被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獨特文化所吸引,引導學生關心幫助少數民族學生,主動和他們交朋友。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利用班主任智慧和素質,讓少數民族學生信任你、敬重你,愿意聆聽你的教誨。
四、細心育人
班主任工作細致入微,面對少數民族學生更應細致。每一個少數民族學生身后都是本民族豐富的民族文化,作為班主任,可以在少數民族學生特有的民族節日時對少數民族學生表示祝賀,如果少數民族學生有寄宿的,還應該關心他們的飲食情況等。
五、寬嚴相濟
在對少數民族學生關心愛護的同時,還應該對他們嚴格要求。班主任根據學校的行為量化管理細則制定班級公約,在班宣讀、張貼后,師生一起嚴格遵守。少數民族學生如果做出參與打架斗毆,攜帶刀具等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則立即通知家長并做思想教育,絕不能姑息縱容。
六、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一個人對未來有可能實現的奮斗目標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指一個人堅信某種觀點的正確性,并以此支配自己行動的思想傾向,高遠的理想就像啟明星一樣照亮前行的路,堅定的信念給人非凡的勇氣。所以對初中生來說,班主任加強他們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對初中少數民族學生更是如此,因為少數民族學生看到漢族地區的發展,對比家鄉的貧窮落后,會產生強烈的需求性,求新、求富,有改變家鄉、家庭的愿望,但又缺乏信心,他們熱愛家鄉、民族,但是學習意識較差,非常迷茫。所以班主任可以引導少數民族學生確立他們的理想、確立每個時期、不同階段的奮斗目標、寫下他們的座右銘,或者崇拜的名人、每天帶領全班喊兩次班級格言、讓全班在日記本上每天記載一條勵志格言。常常找少數民族學生談話,問問他們目標完成的情況,給與鼓勵。
七、給少數民族學生發揮特長的舞臺
讓少數民族學生擔任班內的班干部職務如:體育委員、勞動委員、文藝委員等,在藝術節上讓少數民族學生編排本班節目,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八、研究少數民族學生的母語習慣
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在班內推廣普通話,不僅是課堂教學,還要利用其它活動時間,挖掘有利于語言教學的因素,如:辯論賽、朗誦比賽等,用漢語普通話同步母語思維,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增強學習積極性。
教育是伴隨生命而來的,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教育最重要的是關注人的存在,教育旨在關注每個人的幸福,作為班主任,面對著一群鮮活的生命個體,一個個對世界充滿新奇的心靈世界,充分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讓生命與生命之間平等、接納、尊重、寬容,和諧共生。所以生命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個體的生命也才能得到幸福。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