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明裕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方法;情境;體驗;想象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7—0084—01
現代語文閱讀教學應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珍惜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多元的理解。在這里,筆者談談在低年級進行閱讀教學的拙見,愿和同行共同探究、學習。
一、通過多種方法,體驗創新閱讀
朗讀是閱讀的一種方式,它是一種極具個性、融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因此在朗讀指導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允許并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視覺去體驗、去解讀課文,讓學生口誦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讀來傾吐自己的心聲,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脫脫地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并在閱讀中擁有屬于自己的思想。另外,課本中的插圖同樣對學生理解課文具有促進作用,學生也要重視對插圖的觀察。如,在教學《小熊住山洞》一課時,筆者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書中的插圖,然后讓學生讀課文說內容。由于文中的六幅插圖是這篇課文重點介紹的內容,學生通過圖文對照進行閱讀,能夠對文章有直觀的認識,印象會更深,這對理解課文內容很有幫助。
二、注重創設情境,豐富課堂形式
教材中的課文題材多種多樣,有情節生動的故事,韻律感較強的詩歌,語言優美的散文。教師在教學時,可根據具體體裁采用各種有效的辦法來展現課文內容,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把課文中表達的意境再現出來,使學生在語言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如,在學習《歡慶》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動手畫一畫“在祖國媽媽生日那天的歡慶場面”,學生經過思考,畫出了文字所折射的圖畫。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在畫畫的過程中,學生首先要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中所描寫的意思,這樣的設計,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教給了學生獨立學習的方法。
三、積極走出課堂,體驗教學內容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處于一種“閉關自守”的狀態,課堂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師是唯一的信息傳遞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場所,學生缺乏生活體驗,遠離社會實踐,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的一大缺憾。呂叔湘說:“語文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習語文的機會。”所以,為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積累,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比如,在教學《春天來了》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田野中觀察天氣、景色、人們的穿著以及動植物的變化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春天,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調查人們破壞環境的行為,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覺樹立環保意識??傊?,生活處處皆語文。在閱讀教學中,要“以學定教,以人為本”,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帶領學生走出教材,讓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把學生帶入神奇的語文學習境界,這也是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四、充分發揮想象,豐富情感體驗
在閱讀活動中,學生并不是簡單地接受文本內容,而是自覺地參與對文本內容的補充完善和發展創造,特別是對文本中那些省略號或空白等做出補充和拓展。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教材關鍵處拓展空間,在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課文做合理的續想,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更有新意、更獨特的語言,充分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如,《泉水》是一篇短小精悍、平凡卻溫馨感人的美文。故事講述的是清泉從石縫沖出來,流向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給伙伴帶來溫暖甘甜的泉水,給朋友帶來快樂和幫助。泉水很美,課文寫泉水的語言更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妙之處,根據新課標中“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這些基本理念,設計想象說話訓練,讓學生說一說大自然中還有哪些事物和泉水一樣,給哪些人帶來了快樂。在練說的過程中,把愛擴散、放大,讓學生感受到人間處處需要愛,人間處處充滿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