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貞慧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作文批改中滲透我們的愛,不但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還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那么,如何達到這一目的呢?筆者認為不妨從下面幾點入手。
一、在賞識中彰顯你的愛
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這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其實,作文也一樣,好作文也是老師夸出來的。語文教師如果對學生的作文缺少夸獎和賞識,而想讓學生一下子就把作文給寫好,那是不可能的事。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必須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為每個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和自信。對于學生,我們應給予熱情鼓勵與幫助,多給機會,允許寬限時間和向他人求助,使之有勇氣逐步創造成功。如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較強,課堂上發言積極,回答精彩,但在寫作文時詞不達意,如果如實點評,勢必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在打分時可以適當提高他們的作文分數,同時不忘留言:“你的口頭表達能力很棒,如果寫的跟說的一樣,那就更棒了!努力吧!”這樣的評價與鼓勵,點燃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促使學生揚長避短,不斷進取。根據學生喜歡接受表揚的特點,還可以在作文批改中把情感傾注在筆尖,努力尋找學生作文的亮點,哪怕是一絲一毫,只要有獨到之處、進步之處,就寫上幾句鼓勵性的評語,以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如“這個動詞用得很生動、傳神!”“這種表達方式老師還第一次見到。”“修改后的文章就像丑小鴨變成了小天鵝,你太厲害了!”“真想和他們一起去玩一玩,因為你寫得實在是太逗了!”……這樣的點評費時少,收效卻很高。學生從這些賞識肯定的評語中品讀出老師對他們的愛,從而由衷地聽老師的話,而且還能更認真作文呢!
二、在真誠點評中滲透你的愛
語文教師因為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在批改作文時批語往往比較單一,如“內容空洞,沒有真情實感”“選材幼稚”“流水賬,語句不通順”“詳略欠分明”等等。這樣缺乏真誠的評語,學生看了不僅不解其意,久而久之,因長期缺少成就感,他們就會失去寫作的動力,作文興趣之門必然會悄悄關上。
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學生,他們年齡小,閱讀少,閱歷少,對事情認識膚淺,對他們作文的要求不能過高。另外我們要清楚,學生對教師評語的關心并不僅是技巧的指點、得失優劣的評價,更多的是想從點評中窺視教師對自己的態度:熱情?冷漠?肯定?否定?……因此我們教師應該站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角度理解、鑒賞學生在作文中反映出來的思想情感、語言運用等。在點評他們的作文時,與他們同喜悲,共憂樂,這樣他們就會在心里接受你,把你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
曾經遇到這樣一位成熟、敏感的女生。有一次,她在隨筆中敘述了這樣一件事:一次自習課,她把好友上課玩手機的事告訴給班主任,班主任當然批評了好朋友。之后,她的好朋友就再也不搭理她了。她在文中呼吁,請同學們多給她一點理解,尤其是希望她的好朋友能理解她、支持她。我看了,文章很真誠感人。我在給她的評語中寫了幾句話:某某,你受委屈了。老師知道你的難處,別往心里去。其實,你是一個稱職的班干部,真的!你上學期榮獲校級 “優秀班干部”的稱號就是很好的證明。從此,我發現這個女孩的工作更加大膽和認真了。
另一姓周女孩的學生寫《我的媽媽》。文中說她五歲時媽媽因病去世了,從此她慢慢變得沉默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心里有很多女孩想對媽媽說的話,可是卻沒有人聽她述說,她內心非??鄲溃约撼3*氉砸蝗松蠈W放學,獨自一人在家寫作業,她很渴望有媽媽的疼愛和陪伴,每當看到別的同學和媽媽有說有笑時,她就情不自禁地落淚,有時甚至變得抽噎起來……整篇文章充滿著她對媽媽深深的思念。讀完她的習作,我感慨頗多,沉思良久,在她的文章后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看了你的作文,老師真為你的不幸難過!同時又似乎看到以前的自己。我也跟你一樣,九歲就失去了父親,那時我也是非常傷心和難過,很多次都希望在夢中見到父親,甚至有一次在課堂上突然想到父親都忍不住痛哭了起來。在這里老師想對你說:你的痛苦老師能感同身受,以后有什么困難需要老師幫助的,都來告訴老師,好嗎?老師一定會盡力幫助你解決的。生活中總免不了遇到一些不幸,如果你把這些不幸當作是磨煉自己的機會,那它就會變成一筆財富。忘了這悲哀的事,讓自己堅強起來吧!愛你的老師。
從此,同學們發現周同學臉上的笑容和話語漸漸多了起來。
走進心靈,真誠評價,筆中含情,筆下傳情,把學生當作朋友交心談心,用溫馨的批語點燃孩子心靈的火花,這樣才會贏的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愿意傾訴內心的喜怒哀樂,這樣的文章才具有真情實感。
三、在“留白”點評中留下你的愛
在批改作文時,很多教師往往喜歡按自己的思路將學生的作文細致地刪改,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改出來的結果只是教師自己的思路和觀點,與學生的意愿相違背;且教師把所有的事都做好了,學生拿到習作后,卻無事可做,不利于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更不利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因此,我們在點評時,往往使用啟發式的問句。如我常用的批語有:①請你再讀一讀,想一想你通過這篇作文想表達什么目的?②我覺得這個詞語用在此處有些不妥,你能夠試著給它換個更準確的詞嗎?③這是你當時的真實體驗嗎?怎樣寫才能給我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呢?④文章中的主人公,你一會兒用他,一會兒又用你,這個人到底怎么稱呼?⑤在結尾如果再點一下題,那就更好了……這樣的“留白”點評,親切溫馨而且學生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探索,自評自改,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總之,教育要有愛,語文教師的愛又滲透在教育的各個方面。在作文指導的大舞臺上,教師如果點撥得當,不僅會讓學生喜歡習作,愛上習作,又能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聆聽老師的教導,達到育人的目的,真可謂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