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田
【摘 要】小學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質量和效果直接關系到我國的發展和未來。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育不僅是基礎性學科,同時也是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指導性學科。所以我們應加強對小學語文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積極探索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和策略。本文筆者結合自己長期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實施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方式和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文章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形式的生活化和教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兩方面展開探討,供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 ? ?生活化 ? ? 形式 ? ? ?內容
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是近年來新課改所提出的一種新型教育方法,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該教育方法深受廣大教師的青睞和認同,對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水平有著積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就是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將小學生所學的語文文化知識同社會生活中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件和人物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語文知識的獨特魅力,從而讓學生利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對社會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和處理,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小學生在學習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將所學的語文知識得以轉化應用,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以后走入更高的知識殿堂學習更多的知識打好基礎。同時,小學語文教育也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運用扎實的語文文化知識展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有力武器。所以,我們應意識到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為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積極探索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
一、小學語文教育應注重教學形式的生活化
學生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和指導者,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占主導地位,教師起輔助作用。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應注重教學形式的生活化。
1.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和課堂的教學設施為小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小學生真正走入、投入到學習的意境之中。學生只有真正融入教學情境之中,才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應深度細致地挖掘教材內容,細致觀察并搜集同小學生心理發展相符合的、小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件和人物事跡,將其同課本內容有機相結合。
2.靈活地將課本知識同學生生活相結合
小學語文課本知識內容多數是同生活實際比較貼近的,是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的。小學生讀懂課本內容的難度不大,但是真正做到對課文所蘊含的中心思想透徹地理解,相對難度較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對課本內容進行編排,編排成形式多樣、學生易于接受的課本劇等,讓學生扮演課本劇中的角色,使小學生在演繹的過程中從心靈深處感知到作者所要抒發的情感和所要表達的思想,這樣可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更能使小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3.動手描繪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和詩歌都是畫面優美、意境比較深遠的,容易讓孩子們聯想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課文和詩歌的了解來發揮想象進行繪畫。這種在紙上繪畫的圖案基本也是來源于生活,這樣能使課堂更加的生動化、生活化,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散。
二、小學語文教育應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1.設置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深度挖掘編排課本內容,將課本內容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對文本中的知識點進行吸收和理解。這樣可激發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成就感。此外,教師應細致觀察生活中同小學生相關的元素,結合課本內容合理設置教學情境。需要提出的是,在設置教學情境時,應盡可能地將復雜的情境簡單化,避免情境所包含的情感內容過于復雜,不利于小學生理解和認知。
2.發揮想象空間
語文和別的學科不同,就是具有語言的魅力。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會給人以遐想,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那些意在言外的想象空間進行擴充,而不是僅僅局限在課本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狼和小羊》一課的結尾寫到“說完,狼向小羊撲去……”此處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狼撲向小羊后,結果會怎樣呢?學生思維活躍了!有的說羊死了;有的說狼吃羊的心太急撲到河里去了;有的說這時候獵人來了,打死了狼;有的說狼一下子犯了心臟病死了……這無疑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迸發出的創造火花,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給語文課堂增添了無窮的活力!
3.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課本知識,應設置為學生的重點討論對象
語文學科同其他學科知識存在相通性、相關性,任何知識不可能完全不依靠語文知識就能夠解答。基于此情況,教師應在語文教學時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作為學生的重點探討對象,并鼓勵學生積極搜集和查詢其他學科知識,為學生對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解答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這樣學生會從生活中得到語文學習的方法,從課堂走向生活,再結合生活來進行語文學習,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素材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點滴都應融入教材中。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發現生活中同教材中相關聯的元素,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將教材與生活互相滲透,讓教學貼近生活、走進生活,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
【參考文獻】
[1]牟宇琪. 淺析小學語文的文學意識和文學知識的養成[J]. 課程教育研究,2012(29).
[2]吳興紅. 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探求[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07).
[3]王維俊. 淺談小學語文教育[J]. 中國校外教育,2013(02)
[4]廖維芬. 淺析“生活”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J]. 文理導航(下旬),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