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欣,許 燕,肖煥新,邵山紅,鄧海霞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 101300)
以“學”為中心的內科護理學網絡課程構建與應用
張建欣,許 燕,肖煥新,邵山紅,鄧海霞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 101300)
目的 構建以“學”為中心的內科護理學網絡課程,以期達到助學目的。方法 利用Blackboard數字化教學平臺進行網絡資源庫建設,依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網絡課程,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發揮網絡課程的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優勢。結果 內科護理學網絡課程資源共享模塊訪問量最大,其次為實踐教學、課程內容模塊。結論 網絡課程有很好的助學作用,可延伸課堂教學,拓寬學生視野,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需要。
內科護理學;網絡課程;教學資源
網絡課程就是通過網絡表現某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是信息時代課程的新表現形式。網絡課程建設與實施對推動高校教學改革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學”為中心教育理念注重激發學生的潛能,力促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作為認識的主體,是學習的內因,是學生發展的根據。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外因,是學生發展的重要條件。
1.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可見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與傳統教學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正是順應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上述要求提出來的,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就成為以“學”為中心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內科護理學網絡課程正是依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設計的,強調基于資源的學習、基于情境的學習、基于協作的學習,以滿足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要求。
1.2 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內科護理學教學目標設定以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為指導,分為知道(知識)、領會(解釋、推斷)、應用(實踐、操作、問題解決)、分析、綜合5個水平。網絡課程設計要充分體現這5方面教育目標的要求,同時考核也依據這5方面要求命題[3,4]。
使用Blackboard數字化教學平臺進行網絡資料庫建設。
2.1 模塊開發
為踐行以“學”為中心教學設計理念,達到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要求,課程負責人集思廣益,設置了信息公告、學習導航、課程內容、實踐教學、在線測試、作業、病例討論、師生互動、資源共享、討論版、學生成長等模塊。
2.2 內容開發[1~5]
2.2.1 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 在數字化教學平臺上設置課程簡介、教師介紹、學習目標與要求、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學習方法、教學進度等專欄。信息公告使學生及時獲取課程相關要求,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學習導航方便學生使用網絡課程,隨時找到所需信息。
2.2.2 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課程內容 向學生展示內科護理學88學時課堂教學的同步錄像、PPT課件、教案。
2.2.3 體現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分為見習和實習。校內見習主要以病例討論形式完成,包括收集15個課堂使用的病例及相應教案、學生制作的PPT課件、學生拓展學習病例集(收集82個常見病、多發病病例)以及網絡課程病例討論(學生可以在數字化教學平臺上提問,教師及時給予解答)。校外見習階段,要求學生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見習日志(共948條),供學生共同學習和分享。
2.2.4 作業和在線測試 包括8個系統的作業和在線測試以及在線測試討論板(用以回答學生在線測試部分的疑問)。通過作業和在線測試督促學生學習,檢測其學習效果。
2.2.5 延伸學習、拓展能力的資源共享模塊 包括內科護理學常用診療技術護理相關視頻及文字說明23個,有助于難點、重點內容學習的各類圖片148幅、表格20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相關內容,圖書資源。這些網絡資源的共享有益于學生自主學習,加強綜合能力培養。
2.2.6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進學生成長 通過師生互動模塊、學生成長模塊(學生學習風采展示)、第二課堂、見習日志、文獻綜述等多種渠道,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和溝通得到加強。
3.1 使用對象
三年制及“4+2”年制護理專業學生。
3.2 教學應用
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采用病例討論、情景教學、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的資源,充分發揮網絡課程的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優勢。每章結束后均安排典型病例討論,討論課之前學生先在討論版發表觀點,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查看上屆學生優秀PPT課件和角色扮演視頻等資料。在數字化教學平臺上設置作業、練習題、在線測評,學生遇到問題可以通過討論版交流互動,以達到課堂教學與課后網絡學習相融合的目的。網絡平臺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如內科護理學常用診療技術的護理視頻,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及內科護理學考試指導、試題,這些資源都是學生課外拓展學習的內容。
3.3 學生網絡課程各模塊訪問情況(見表1)

表1 學生網絡課程各模塊訪問率統計(%)
4.1 內科護理學網絡課程建設特點
將各種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進行初步整合,較好地表現教學內容,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緊密結合,充分體現護士崗位需求,注重應用能力、實踐技能的培養模塊。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方便學生使用,文字與視頻相結合,體現實用性,重點、難點內容配有圖片和表格。每章均有作業、練習題、能力測試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整個課程設計始終體現師生、生生互動,通過見習日志調動學生見習的積極性,增強對見習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和溝通。學生成長模塊主要展示學生學習風采,通過角色扮演、病例討論PPT、文獻綜述等內容的展示,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激發學生網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6]。網絡資源豐富,延伸課堂教學,拓寬學生視野,能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4.2 內科護理學網絡課程的實效性
通過對學生網絡課程各模塊的訪問統計可以看出,資源共享模塊訪問量最大,其次是實踐教學、課程內容模塊,說明學生課外獲取知識的愿望十分強烈,希望通過網絡課程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有研究表明[3,7],網絡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為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今后要加強網絡資源建設。
4.3 內科護理學網絡課程建設可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
教師是網絡課程建設的主體,網絡視頻課件的開發、教案的書寫、PPT的制作無疑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網絡平臺建設,教師對網絡平臺的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教學目標的貫徹、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方法的改革等進行了系統梳理,使得教學更加規范,從而全面提升教學水平、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
4.4 內科護理學網絡課程存在問題
教師網絡平臺資源使用狀況存在差異,需一步增強教師網絡教學意識;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待提高;由于校園網絡限制,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環境有待改善。
總之,內科護理學網絡平臺資源的使用,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是行之有效的助學途徑。
[1]沈健,盛蕾,葉昌華,等.主導—主體的教育設計思想在內科護理學網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和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8):17-18.
[2]曾倫武.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大學物理實驗網絡課程構建與應用[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2,112(2):8-9.
[3]許燕,張建欣,邵山紅.網絡平臺資源對內科護理學學習效果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2B):628-629.
[4]黃鶯,彭麗輝,楊心德.知識分類在教學設計中的作用[J].教育評論,2008(5):165-168.
[5]劉一兵,李艷輝,宋麗華,等.內科護理學遠程教育網絡教學平臺搭建[J].中國護理管理,2008,8(3):52-54.
[6]張玉萍,胡榮,莊嘉元,等.網絡環境下《內科護理學》大班討論式教學探討[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1):55-58.
[7]凌銀嬋,莫潔玲.《婦產科護理學》多媒體網絡課程的構建與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3):635-637.
G423
A
1671-1246(2015)11-0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