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全
【摘 要】崩塌現象通常分布在低山區,由于山坡高陡,巖石受構造運動影響較嚴重,節理、裂隙發育,巖體破碎,加之砂礫巖與泥巖互層,易形成危巖落石。另外,路線部分挖萬地段存在順層問題,加之有少量基巖裂隙水活動,易造成邊坡失穩。均對工程將產生一定影響。本文針對蘭劉路K36+770-840段的崩塌事故進行分析,并研究出了施工治理方案。
【關鍵詞】蘭劉路 崩塌 治理
1 G213線蘭州至劉家峽段概況
G213線蘭劉收費公路起于甘肅省省會蘭州市的黃河河谷階地區,向西南方向行進,經溝梁相間的黃土梁攤地貌,進入祁連山東部余脈的低山區,最后抵達甘肅省永靖縣劉家峽鎮的黃河河谷區(峽谷)。地勢總體趨勢起點蘭州及終點劉家峽低,中間高。兩端的黃河河谷及黃土梁埔區海拔高程一般為1510~1700m,區內黃土廣布,厚度較大,基巖一般沿溝谷出露,植被稀疏。中間低山區海拔高程一般為 2000~2400m,主要山脈有霧宿山及巴米山,海拔高程達 2660~2761m,區內植被不發育,一般基巖裸露,其頂部及坡面常被黃土覆蓋,黃土厚度較小。路線所經地區擬建公路通過地區屬中溫帶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區。以干燥少雨,多風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晝夜四季溫差大,降雨集中,蒸發強烈為特征。據沿線氣象站資料:年平均氣溫9.3℃~9.1℃,極端最高氣溫39.1℃~36.8℃,極端最低氣溫-23.1℃~-18.2℃,年平均降雨量 319~306.7mm,年最大降雨量546.7~404.3mm,年平均降雨日數77天,年平均蒸發量1437.7~1723.7mm,年平均風速1.0~1.55m/s,主導風向NE、E、W、ENE,年最大風速17.0~18.0m/s,風同SE、ESE、NE,最大凍結深度103~92cm。根據《公路自然區劃標準》(JTJ003-86)的規定,本項目公路自然分區為III3,即甘東黃土山地區。該崩塌區位于蘭劉路K36+800左側路塹邊坡上,地形陡峭,最低高程為1740m,最大高程為1900m,最大高差為160m。地貌類型屬于河流侵蝕低中山地貌。地層巖性以第四紀風積黃土和第三紀泥、砂巖為主。泥巖和砂巖互層,泥巖層厚約5-20cm,砂巖厚度約50-80cm,基巖發育多條裂隙,其中垂直裂隙發育最為密集。未見地下水出露。危巖主要分布在K36+770-800段,危巖區最大高差為70m,最大寬度約為25m,基巖受層面、垂直節理和一組陡傾節理切割成塊,形成大小不等的危巖。
2 崩塌治理設計
根據實際情況,對該段路塹邊坡病害分段處理,在K36+770-780段和K36+800-840段噴射混凝土局部脫落區域采用噴射C15砼+掛主動防護網的措施防護,混凝土噴層厚度為12cm,防護面積約為2610m2;在K36+780-800段已經產生崩塌落石,還存有危巖區域采取清危+掛網噴錨+主動防護網的綜合防護措施,防護面積為1056m2。錨桿采用直徑為25mm的HRB400鋼筋,錯桿長度為8.0m,縱橫向間距為2.0m;混凝土噴層厚度為15cm。
3 施工順序與施工技術要求
3.1施工工序
根據推薦方案,本項目主要采用清危—錨桿—掛鋼絲網—噴C15砼—主動防護網。在現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部分工程工作可進行平行作業。總體施工順序安排依次為:清危、噴砼、掛網。
3.2施工技術要求
(1)一般要求:在邊坡進行噴射混凝土前,應按圖紙或監理工程師指示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清理防護巖面雜物,清除浮石及松動的巖石;用高壓水沖洗坡面,并使巖面保持一定濕度。在巖面上確定錨桿孔位,進行鉆孔,孔深及孔徑應符合圖紙要求。鉆孔完畢,應將孔內巖粉吹干凈。埋設控制噴射混凝土厚度的標志,鋪設鋼筋網和鐵絲網。網眼的大小應符合圖紙規定。鋼筋網與錨桿聯結牢固,其與巖面的間隙應符合按圖紙規定。(2)噴射混凝土:施工前應先確定噴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干式、濕式)及混凝土的配合比、選擇使用的噴射機具,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噴射混凝土前應先進行試噴、調整回彈量、確定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操作程序,經監理工程認可后方可大面積施工,噴射混凝土的混合料配合比按灰、砂、石為1:2:2。混合料宜隨拌隨用,不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應超過兩小時,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應超過二十分鐘。混合料在運輸、存放過程中,應嚴防雨淋、滴水及大塊石等雜物混入,在裝入噴射機前應過篩。噴射混凝土應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進行。作業開始時,應先送風,后開機,再給料;結束時,應待料噴完后,再關機。向噴射機供料時應連續均勻,機器正常運轉時,料斗內應保持足夠的存料。噴層厚度應均勻,符合圖紙要求的厚度。噴射開始時,應減小噴頭至受噴坡面的距離,并調節噴射角度,以保證鐵絲網與巖面間混凝土的密實性。噴射時,應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濕潤光澤,無干斑或滑移流淌現象。噴射后,養護應不少于十天,噴層周邊與未防護坡面的銜處應做好封閉處理。(3)錨桿:施工中嚴格按照如下順序進行:清理邊坡、設置錨桿孔、清孔、注漿、放入錨桿、進行其它坡面施工。錨桿孔成孔及清孔應視不同地質條件選取合適的方法,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實施;錨桿桿體使用前應平直、除銹、除油;注漿用砂漿配合比應符合圖紙規定;砂漿應拌和均勻,隨拌隨用,一次拌和的砂漿應在初凝前用完,并嚴防石塊、雜物混入;注漿開始或中途停止超過三十分鐘時,應用水或稀水泥漿潤滑注漿罐及其管路;注漿時,注漿管應插至距孔底50-100mm,隨砂漿的注入緩慢勻速拔出,桿體插入后,若孔口無砂漿溢出,應及時補注;桿體插入孔內長度不應小于圖紙規定的95%,錨桿安裝后,不得隨意敲擊,三天內不得懸掛重物。
4 結語
在治理崩塌的過程中,應選擇具有施工經驗的專業隊伍來承擔施工。施工期間出現與設計不符的情況,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施工期間,應對崩塌區坡面進行人工監測,以確保施工安全。施工單位應按相關要求,編制整治工程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執行。施工過程中,按規范及相關規定要求,做好現場施工質量管理,認真做好各項隱蔽工程的原始記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現場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防護。
參考文獻:
[1] 黃麗珍,李家春,萬利.公路崩塌災害等級劃分初步研究[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9(03):48-50.
[2] 許強,陳偉.單體危巖崩塌災害風險評價方法——以四川省丹巴縣危巖崩塌體為例[J]. 地質通報,2009(08):47-54.
[3] Matthew J. Lato,Mark S. Diederichs,D. Jean Hutchinson,Rob Harrap. Evaluating roadside rockmasses for rockfall hazards using LiDAR data: optimizing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protocols[J]. Natural Hazards . 20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