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才
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數學的起步階段,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求較高,教材教學內容少,掌握起來如果設計不到位,就會顯得枯燥乏味。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自我約束力差,好動,課堂紀律難以管理等一系列的問題,就需要教師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關注授課的方式方法、構建和諧課堂、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培養,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低年級的小學生認知發展仍處于運營階段,對性質的學習依賴于具體經驗,由于年齡小,自身的知識積累也相當有限,這就造成了接受知識的局限性,學習上比較依賴于家長和教師。
1.年齡小,依賴性比較強
對老師有特殊的依賴和尊敬,對于老師的指導幾乎全盤信任不質疑,老師說的都是對的。
2.小學生約束力、自制力差
上課不專心聽講,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易分散,一般注意力在20~30分鐘。
3.表現欲,模仿力比較強
上課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沒說完,就急于回答,欠缺思考。
4.愛說、愛動,比較自我,管理起來難度大
二、結合心理特征,攜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冰心曾經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愛是教育的前提,教師要心中有愛,平易近人,與學生建立愛的溝通橋梁,通過交流,言行感化,真正去了解他們的內心,與學生做到相互啟發、相互理解,進而讓學生樂學、愛學、好學。
1.明確學生需求,用愛感染學生
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與學生相處時,多接觸、多聆聽他們的內心世界。學生不僅需要我們的鼓勵和信任,關心和愛護,而且還要教師真正地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們的內心,甚至,更深層次地從外在表現,去發現他們的內在需求,盡可能多地接觸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家庭背景,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低年級學生對安全感的需要特別強烈,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關注,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敞開心扉用愛去鼓勵溫暖他們。比如,在課間自由活動期間,不小心滑倒,或是遇到困難的事情,難過而傷心的時候,我們要用愛的行動表達出來,走到他們中間去,去攙扶、去鼓勵,多與學生溝通,拉進師生關系,準確洞察學生的心理世界,因勢利導,在授課中有的放矢地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懂得欣賞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一般在20~30分鐘,注意力較易分散,這也造就了他們的純真寬容和富有愛心。可以回想我們的學生,當上課時偶爾走神換來老師一個嚴厲的眼神,害怕的立馬認真聽課,課下見面仿佛什么都沒發生仍然對我們主動問好;課下打鬧爭得面紅耳赤,課上還是互幫互助,我們的學生是多么的寬容和純真,教師應該帶著欣賞的眼光和心態去關注他們,善于發現他們的這些優良品行閃光點,為我們的教學增添色彩。
3.注重言行,引導學生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好奇心比較強,愛說愛動而且模仿能力強,教師的一言一行表現在學生的眼里記在他們的心里。記得有次上課前,我來到教室,發現講臺處有垃圾,順便就撿起放垃圾桶里,沒留意的一個小動作,竟然讓后排的一名學生看到,沒想到,他也看看周邊的衛生,把桌子底下的紙碎片撿起,放到自己的課桌里,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也必須首先做到。
三、根據低年級的學生特點進行教學
1.誘發學習興趣,盡可能地運用直觀授課講授法
低年級的學生,對信息的整合還不完善。授課方式宜采用直觀授課講授法。鮮明的多媒體畫面、新穎的圖片、卡片等教信息都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善于運用教材教具,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會主動緊跟教師教學思路,對教師講解中提出的問題要做出正確的理解和應對。針對認真聽課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相反,對于沒有認真聽課或急于回答問題的學生要做出正確及時的糾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
(1)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鮮明的動畫,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抓住這一點,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授課,同時注意恰當的提問,讓學生參與教學,學生從“說”“動”中輕松獲取知識,進而達到教學目的。比如,講授“角的初步認識”時,可采用小火車拉貨動畫結合圖形聲音,每一節車廂裝載一個圖形,有三角形、梯形、正方形、菱形等不同的圖形,火車通過后暫停播放。然后讓學生參與課堂,數一數共多少個車廂,每個車廂都有什么圖形,老師匯總然后將這些圖形遮蓋藏起,只暴露出一小部分,猜猜是什么圖形?這些圖形有什么相同點?引出角的概念。通過多媒體動畫的播放,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聲音與動畫的結合充分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其身心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教學活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授課學生聽,一堂課下來,教師特別累,在授課過程中,學生由于注意力時間短暫,一會兒就跟不上教師的節奏,老師再拉回來,課堂氣氛比較熱鬧,往往復復學生對于學習的知識點掌握得不太牢固,教師邊授課講解、邊引導學生忙得不可開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去挖掘培養。老師可針對這一學生的特點,備課時多準備一些感興趣的教案。比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講解時間、語音語調節奏、學生自由練習時間等的控制。還要根據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愛動、注意力等心理特點設計安排小組學習競賽。把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看一看班上哪一組的學生最快、最好、最準確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小組間的合作關系可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獲得知識。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兒童游戲比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思考,讓學生在緊張而又歡樂的學習氛圍中鞏固所學知識。
2.利用學生的表現欲,貫穿課堂
小學生的表現欲望是比較強烈的,有時候問題往往還沒有表達完,小手已經舉得高高的,針對這樣高昂積極的學生,也是特別“高興”的,因為這樣的學生會起表率帶頭作用。針對這種負面的“積極配合”,我作為教師是引導,提問問題前,首先,要求學生把手“藏起來”,也就是全部手背后;其次,控制問題的語言提出速度,提醒學生仔細聽問題;最后,問題講述完畢,知道的學生可以“該出手時就出手”,對于一些注意力不集中、愛打岔的學生,可強調“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的手在哪里?”等詞語進行提醒。讓學生充分都參與到課堂中,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于表現積極的學生,教師要不吝嗇自己的表揚,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要注意正確答案的引導,糾正錯誤,學生小小的進步也要發自內心的鼓勵表揚,幼小的心靈對于老師給予的肯定、表揚和支持就會特別喜悅,使其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進而達到高效優質的課堂效果。
3.規范課堂常規,形成課堂氣氛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課堂氣氛是由老師主導,學生做主體,比如:開始上課時,學生要起立向教師問好,教師要還禮;教師提問,學生應先舉手,不搶答;別的孩子回答問題時要學會傾聽,傾聽包括師生間、生生間的傾聽,特別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發言的傾聽;在上課過程中學生不準擅自離開座位;計數器、卡片等一些數學教具要管理得當,每次使用完的教具都應該要求學生放到指定位置,否則,它們就成了造成課堂不安定因素的“罪魁禍首”。教師還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發揮體態語言的優勢,與學生之間達成一種默契,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些課堂中的常規,就可以將孩子們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進而促使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紀律、專心聽講的良好習慣,并為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和情境教學奠定基礎。
四、運用課堂練習,回顧整理,拓展應用
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要對本次的教學活動或內容進行適當總結、歸納,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回顧和歸納,加深課程學習的印象,對于重難點要再次重申和強調,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
1.設計個性化的課堂練習
每一節課程都有不同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結合教材的教學情感目標,突出重難點,結合實際情況,集中性練習。對簡單的問題,簡而言之帶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比如,可針對課堂的拓展訓練進行詳細講解,把教材的重難點再度強調,進行專項練習。
2.及時反饋結果,當場診斷
課堂練習結束后,很多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這時可帶領學生進一步對練習題進行講解鞏固,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且還能當場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正確的方法第一時間留在大腦中,當然當場鞏固消化吸收,印象深刻。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應用于生活。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是更好地運用服務于生活,也能促進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意識的形成。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不斷改革,作為小學教師,要積極發現學生的心理特點,打造高效、優質的數學課堂,并且善于因勢利導,保護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把數學學習看成是一種樂趣,從小培養他們獲取知識、思考知識的能力,更為進入高年級奠定良好的知識儲備,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梁靖.淺談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3(04).
[2]李光樹.小學數學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賈麗娜.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行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衡永.打造數學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動”起來[J].考試周刊,2011(64).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