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燕
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所學到的語言材料。
——布魯姆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置身于氛圍濃厚的英語環境中,能夠比較深刻地體會英語表達的含義;要通過各種適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的我們要認真研究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使英語教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抽象的語言知識形象化、情境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學習英語,樂于講英語,真正地使用英語,讓英語真正成為一種交際工具,而不是啞巴英語或漢語式英語。
一、情境教學的定義
我們所說的“情境”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客觀存在的景物、場景和環境,它既包括學生所處的物理環境,如,學校的各種硬件設施,也包括學校的各種軟件設施,如,教室的陳設與布置,學校的衛生、綠化以及教師的技能技巧和責任心等。另一層是指人物、情節,以及由場景和景物所喚起的人的情緒和內心境界。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包括運用外語進行交流的語言情境和用實物、圖畫、手勢、動作及課件創設的語言情境等,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資源,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
二、英語課程的現狀分析
1.學習英語受環境的影響
眾所周知,我們是一個以漢語為母語的國家,學生每天的生活都與漢語息息相關,在這樣的一種語言氛圍中,所有人包括父母及老師都是講漢語,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漢語,學生缺乏講英語的環境,講英語的時間僅僅局限于課堂,缺乏獨立講英語的環境。任何一種語言都不能脫離語言環境去學習,脫離語言環境的學習是不完善的。在環境上,只有“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形成科學合理的認識,才能為英語教學提供強有力的后盾,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才能有可行性和可見性。所以,很多人說在國內學習三年英語還不如到國外學習三個月英語的效果明顯。
2.學習英語受教師傳統觀念的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內容單一,狹窄的知識結構缺乏寬度,教學方法單一,教師竭力顯示自己的權威,習慣于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缺少師生平等以及與學生坦誠交流討論,教師的答案就是權威,就是唯一性,考試形式的分數化,促使教師為了讓學生考個好成績,學生必須按老師的講解以及答案來做,教師傳統觀念的影響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情境教學的意義
情境教學法無疑是有效的,也是我們在平常的英語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創設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教材到生活的橋梁。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其意義有以下幾點:
1.情境教學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通過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我國現階段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是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和善模仿,他們愛玩,愛參與活動,更有很強的表現欲,隨遇性較強。所以,小學生學習英語,一開始都抱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模仿和表現自我,表現出較強的興趣,但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缺乏持久的耐力和毅力以及自控力,學習英語往往憑著一時的熱情和興趣,學得快,忘得快。一旦遇到挫折,他們的熱情和興趣就會很快消退。創設一種合適的情境,而且這種情境要有效,能引起學生的持續注意。
2.情境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運用多媒體手段,讓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生動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模擬表演創設的情境,往往受時空限制無法全部做到,在這種情況下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移植情境,形象生動地再現有關對話的時空,做到聲像結合,圖文并茂,這適合小學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齡特點。教師將學生要學的對話融入其中,會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幫助學生在語言與表達對象之間建立聯系,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自覺、更有趣地進行英語交際活動。
總之,小學生具有孩子的一切特性,天真、活潑、愛玩、好奇心重、注意力不集中等,所以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而言,情境教學是最適合因材施教的方案。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質量。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