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芳芳
摘 要:小學生思維敏捷、活潑好動,這是發展創新思維的沃土,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激活這顆富于無窮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種子,精心做好萌芽期的準備活動,最大限度地喚醒小學生的創新潛能,激發小學生創新的志向。
關鍵詞:口語教學;創新;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進行正確理解,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瑰寶深厚的情感。同時,廣泛創設多條途徑,千方百計提升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夯實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教給學生語文學習的正確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基于此,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適時適度地滲透創新元素,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強勁的拉動作用。
一、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創造激情
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應以興趣點燃、激情誘發為切入點。反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教師應著眼于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以視頻播放、圖片展示和語言描述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與教師搜集的相關故事相契合,通過銜接整理,幻化出一個個具有教學元素而又富有情趣的教學故事,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悅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從過程中找尋分離創造材料,誘發學生的創造激情;最后,鼓勵學生勤于動手,大膽實踐,加強小組合作學習互動交流能力,以口語交際為教學活動支點,多措并舉激化學生的口語表達欲望,如,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既定問題的社會調查等。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速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進行有的放矢的培養和訓練,應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持續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在課本劇“陶罐和鐵罐”情節演繹中,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積極開動腦筋對文本固有語言進行了大膽的刪改,使其更具觀賞性和藝術夸張美,學生的參與熱情瞬時沸騰。一場表演下來,學生對課文寓意的理解更為深刻了,創新思維能力也在潛滋暗長,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學生自己自我改編、自我飾演,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迅速躍升,課堂氣氛活躍異常,凸顯了文明、大方的交際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進行專項訓練,能增強學生的課堂自主性,激發學生的實踐意識,鼓勵學生在探索創新中謀求口語表達能力提升的別樣路徑。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平臺是創新種子萌芽生長的好土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深翻土、施細肥,讓創新成為小學語文新課改肌體造血新細胞。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