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
小學語文在小學課程中是一門很基礎的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科目,我們教師應重視學生在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它關系著小學生的前程,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正值復習階段,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怎樣上好語文復習課,讓學生在同樣的時間里,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知識,期末考試取得理想的成績?我思考了很久,下面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討一下。
一、制訂好復習計劃,有條不紊地復習
離期末考試的時間越來越近,每節復習課的時間都顯得尤為珍貴。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節課的寶貴時間,在剩下的一個月時間里,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合理安排時間,所以我們要制訂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教師把教材的分布和重、難點搞清楚,合理安排好復習時間,讓學生的復習達到針對性強、效率高。簡單地說一下我的思路:前半程穩扎穩打,先復習課本內的基礎知識,每一課都與學生過一次,但教師要清楚重點;后半程綜合復習,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對重點題型進行指導,通過指導讓學生對期末考試在心理上不再感到有壓力,在知識和能力上有大的提高。
二、復習好課文知識,從以下幾點做起
1.讓學生主動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讀的重要性,所以我很注重復習階段讓學生多讀課文。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進一步。為了培養讀書興趣,我采用多種方式讓他們進行朗讀。有時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上臺表演讀,這樣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站在講臺上,慢慢的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有時讓學生分組進行閱讀比賽,讓每個學生都有主人翁精神、有集體榮譽感,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只要抓住重、難點適當點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的課堂就會輕松高效。
2.讓學生主動應用知識
教育家斯賓塞說,對于知識,“運用一次,勝過死記十次”,把知識通過運用流通起來。我很認同這樣的觀點,尤其在低年級的寫話練習中,教師應多鼓勵,讓學生多說多寫,一定要讓學生動起手來,杜絕眼高手低,自己不會說,先聽老師或同學說,自己再動手寫,時間長了,自己的語言就會豐富起來,這樣激發了學生主動寫話的興趣,為今后的作文打好堅實的基礎。
3.培養學生使用字典、詞典的習慣
字典、詞典是孩子們無聲的老師。遇到生字,我很少直接告訴學生,我會犧牲一點時間讓學生親自查字典或詞典,學生通過自己查閱,會對生字記得更牢固。這樣可以慢慢培養學生查字典、詞典的好習慣,能避免讀錯字、寫錯字、望文生義等不良傾向,確保知識掌握的正確性。我讓學生這樣做:掌握好各種查字典的方法,遇到生字生詞要隨時查閱,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基礎。
三、能力提高階段,充分利用好復習資料
做模擬試卷是復習階段的必要環節。老師要鉆研好試卷。復習中教師須認真研究試卷,要善于調動知識儲存和復習經驗,加強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辨析能力。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口、動腦、動手,鞏固拓展知識,才能不斷獨立自主地溫故知新,不斷提高復習效率,取得優異的成績。
我們常用的數學趣味活動,動中生趣,趣中求知,手、腦、心并用,師生樂在其中。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