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摘 要:闡述了目前小學生存在的一些不良書寫習慣,以及如何通過有效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書寫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钡侨粘=虒W中,教師普遍不注重學生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尤其是數學老師,往往只關注學生答題的正確與否,而往往忽略了對學生數學書寫習慣的培養。
學生數學作業上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1)書寫字跡潦草、不規范。僅由基本的10個阿拉伯數字組成的數學字,寫起來卻是“五花八門”,難以辨認。如,“3”看起來更像“5”或者“8”,÷”看起來更像“+”……(2)書寫格式不規范。如,解方程等號不對齊;列方程解答缺少“解、設”過程等。(3)卷面安排不合理。書寫很隨意,哪有空地方就往哪里寫,超過答題范圍外,甚至占用下一題的答題位置。(4)濫用修正液。學生習慣依賴修正液修改錯誤之處,導致試卷上出現大大小小的白色“補丁”。
要想改變學生不良的書寫習慣,就應該對癥下藥,尋求有效的途徑。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一、樹立正確的數學書寫觀
學生對數學作業書寫得潦草、不規范,往往與沒有形成正確對待書寫的認識有關。可以通過講解王羲之習字的故事、誦讀關于書寫的名人名言、對比班級里優秀的作業,感悟書寫的重要性,從而達到轉變學生的觀念,樹立正確的書寫意識。
二、注重書寫規范的引導
學生字跡潦草、書寫不規范等,往往缺少教師的規范引導。教師可以通過正面的示范,如,解方程,必須先寫解,再寫“:”,“解”寫在算式的左側,等號必須跟原題的等號對齊,將每一步的書寫格式詳細地分解說明,并按照這個規范去執行。同時,教師要堅持以美觀、規范的板書呈現給學生,久而久之,就會建立正確書寫“模式”,演化成學生內在的行為。
三、嚴要求、持之以恒地落實書寫
良好書寫習慣養成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堅持、不斷練習的過程。因而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如,發現不端正的數字將數字圈出來重寫。書寫不規范、潦草則要求學生重新寫一遍。對不良的書寫絕不遷就,不延期。把它作為教學的長期目標實行,持之以恒地落實到位。
四、注重及時激勵強化
對于學生的每一點書寫方面的進步,老師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適當地獎勵一顆五角星,用這種小小的獎勵來肯定孩子的進步。定期在班里進行隆重、規范的“優秀作業展示”“作業之星”等評比,并對優秀者進行獎勵。而這種成功的樂趣、喜悅會促進孩子更大的進步,是孩子良好書寫習慣養成的內驅力。
對學生良好數學書寫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持久的工作。教學中,如果我們從學生的書寫習慣抓起,相信越來越多的笑臉將在學生的作業上競相開放。
參考文獻:
牟曉燕.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11).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