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摘 要:自主游戲依照幼兒的喜好,通過自主游戲達到自主交流與選擇。教師特別關注的是幼兒對自主游戲的操控能力、協調能力。教師在自主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指導幼兒,讓幼兒在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認知能力、創新思維等綜合能力,實現幼兒自主游戲活動的價值。
關鍵詞:幼兒游戲;自主游戲;教師指導
幼兒教育中最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就是游戲,通過游戲讓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那么,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是重要的指引者與參與者。然而,幼兒教師在放開幼兒自主游戲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使之更好地進行自主游戲,發展幼兒的主體性呢?
幼兒教師在設計游戲的時候,考慮到如何吸引幼兒主動樂意地參加這個活動,游戲情景要反映周圍的生活,游戲不是功利性的活動,比起結果,它更重過程。通過游戲的這個過程,讓幼兒體驗到興趣感、自主感、成就感、愉悅感。自主感的產生就需要自主游戲的發揮,要依照幼兒的喜好,設計符合幼兒生活的情景,通過自主游戲達到自主交流與選擇,這里談談自主游戲會出現的幾個常見問題。
一、自主游戲活動常見問題
1.教師主導性強
自主游戲進行時,教師往往過分著急期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能力提升。教師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在游戲的過程中,肯定會發現很多問題,感覺這樣不夠嚴謹,不夠規范等等,但自主游戲就是要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如果教師不能放手,幼兒無法自主選擇,那又重新回歸到教育的課堂,教師又成了主導這場舞臺劇的導演,幼兒自主游戲的新理念將成為一場鬧劇。所以,當教師看到游戲過程中幼兒有不成熟的舉動時,教師需要發揮輔助的作用,保證幼兒是游戲的真正主人翁,才能實現幼兒自主游戲活動的根本價值。
2.放羊式
放羊式也稱放任式,是幼兒教師過猶不及的認知錯誤。讓幼兒做主體并不是說放養,不去幫助幼兒解決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尊重幼兒,讓幼兒自主,充分保證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恰恰有些主體就需要有指引和參與的角色融入進去。幼兒教師通過對幼兒的表現仔細觀察,找到活動存在的不足,帶著熱情選擇適合的方式引導幼兒解決問題。
二、自主游戲活動的對策
1.認知地位
教師從理論認知的角度確認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這樣才能在實踐活動中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教師的角色要隨游戲場景的變化,適時靈活轉變。比如在自主游戲導入之前,教師是自主游戲活動的材料資源的投放者;在自主游戲時,教師是觀察者,同時也是配合者;自主游戲產生問題時,教師是指導者、協作者,也可靈活地參與其中;在游戲結束后,教師是鼓勵者,更是評價者。幼兒教師對整個自主游戲活動中的定位要做到指導的全面性與多面化,促進師幼雙方能力的共同提升。
2.介入時機
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要用一種豁達的胸懷,先進的育兒理念武裝自己,認真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關注他們的喜好,對幼兒在自主游戲時的表現,進行正確分析并解讀。比如:幼兒喜歡哪種玩具?對什么形式的游戲比較感興趣?遇見問題如何解決等等。教師要充分考慮多種因素,尋找最適合的時機介入,通過幼兒最有效的接受方式幫助幼兒提升經驗與能力。并且,幼兒教師要有包容的豁達胸懷,公平的心,堅守尊重的原則,去面對幼兒的個體差異。
3.顯性與隱性的結合
顯性指導,教師是不進入游戲活動的,在游戲外有目的地指導,這種指導是為了不放任幼兒,在幼兒自主游戲自然的狀態下切合時機地教師指導,去幫助幼兒積累與提升生活經驗與知識技能。隱性指導,教師則是作為一種游戲的參與者的身份加入活動中,教師不干預幼兒,讓其自主游戲,玩得盡興。
4.重鼓勵,重評價
在自主游戲結束時,教師要正確及時地給予鼓勵性、肯定性評價,除了關注游戲的結果更要對自主游戲的過程中體現出幼兒的情感品質方面提升做出積極正面的肯定。幼兒熱切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與贊賞,所以哪怕是一絲細小的進步,教師都要察覺關注到。當然,除了鼓勵正面的評價外,教師還要與幼兒一起對剛才的自主游戲過程進行零星的片段梳理,把幼兒游戲過程中成功的經驗拿出來分享,把幼兒失敗的教訓也要拿出來探討,教師要和幼兒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一起總結。這也是提升幼兒教師綜合質素與指導能力的途徑之一。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必須進一步明確在自主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同時起到指引的重要作用。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引導能力,讓幼兒在自主游戲過程中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認知能力、多元思考、創新思維等綜合能力,實現幼兒自主游戲活動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會昌,龐麗娟,申繼亮,等.中國學前教育百科全書:心理發展卷[M].沈陽出版社,1994.
[2]盧玲.談談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的指導[J].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