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關鍵詞】 作文教學;教材;分段;美文;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8—0097—01
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是語文能力的一大體現。筆者認為,寫作水平不單純是上一堂作文課就能提高的,還要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不斷啟發、訓練、鞏固,在夯實語文基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將教材與經驗相結合
寫作就是選擇合適的素材,對其進行整合、加工和提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一些課文與學生的經驗相似,此時,教師首先要花一番功夫,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找出自己與文中的相似點,并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面對自己熟悉的經歷,學生往往興致倍增,說起來會滔滔不絕。其次,教師要從課文的優美語句、段落大意、寫作思路入手,讓學生意識到同樣的經歷,作者寫得如此精彩的原因,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哪一部分內容應該作為重點濃墨重彩地寫,哪一部分內容屬于旁枝末節可以棄而不用。然后,教師應順勢讓學生寫作文,引導學生模仿教材的段落格式等,或者摘抄文中的優美語句,引導學生進行習作練習。這個時候,學生會充分調動自己的體驗,有感而發,有文可仿,寫起來會得心應手。最后,通過習作與原文的比較,分析兩種文章之間的差距,找到自身的不足,并進行修改。通過教材與經驗相結合的方法,學生胸中有物,言之有序,表達起來會更加順暢,主次分明,重點明確。
二、注重分階段常態訓練
好的作文都是長期練筆的結果。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應根據不同年級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小練筆的環節。如,在低年級識字訓練中,每學到一個詞,在學生理解了詞義后,教師都可要求學生用這個詞口頭造句,或者寫在作業本上。在學到簡短的文章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仿寫作業等。到了中年級,開始作文啟蒙時,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要求就不要太嚴格,而要讓學生隨心所欲地寫,這是為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其不受限制,自由發揮。如果剛一開始教師就對其作文橫加評判,容易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到了高年級,教師就要依次教會學生如何寫人、記事、狀物,并把寫作方法教給學生,訓練學生掌握作文規律,做好寫作指導,教會學生寫作前的作文設計等。
三、引入美文浸潤學生心靈
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說過:“不學詩,無以言。”這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學習過詩歌,會不會用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社會交往,是衡量其文化修養的重要標志。將中華古詩詞融入到學生的心靈,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引導小學生誦讀文質兼美的古詩詞是件意義深遠的事。教師應利用每節課前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學習各種優美古詩,先由教師領讀,集體正音,然后教給學生誦讀技巧。另外,教師平時應注意引導學生積累搜集名言警句、精美段落、名家名篇,在生活中讓學生自由地體會詩意的美好。春天來到,讓學生在誦讀春天的古詩詞中迎接春天的來到,感受“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暖意,欣賞“二月春風似剪刀”帶來的變化,以此來激發學生不斷觀察、認識、體悟、表達所經歷的一切生活現象。
四、創設情境激發表達欲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科學合理地運用一些教具或者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將課文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有利于學生對課文描寫做詳細觀察,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想象力,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使他們在汲取課文精華部分的同時,借助語文表達解決實際寫作中的問題。情境的創設多種多樣,創設形象生動的情境,既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又能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有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如,在教學《坐井觀天》時,在學生理解了“坐井觀天”的含義后,教師提出:眼光狹隘的青蛙和見識廣博的小鳥爭執后會怎么樣呢?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暢所欲言,給出了很多答案。由此可見,教師積極挖掘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說的欲望,學生的語言會越來越流暢,并能為寫作練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語文課堂還要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自我探究,自主交流。這種交流可以是對一篇課文的討論,也可以是對一篇習作進行討論。有的學生奇思怪想,教師要寬容待之,有的學生理解有誤,教師要善意糾正。教師要知道,在課堂上,給學生敢于發言,大膽想象的空間,學生才會在作文中敢寫敢說。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