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輝
摘 要:目的 分析精神病人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及有效的護理方法。方法:該文的調查對象選該院精神病科的精神病睡眠障礙患者,共80例,按隨機數字表的分組方法將此80例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A組精神病睡眠障礙患者選用傳統護理模式,B組患者則進行針對性護理模式,一段時間后,分析兩組患者的睡眠影響因素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狀況評分。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睡眠狀況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且B組患者經針對性護理后的睡眠狀況評分顯著低于A組常規護理組患者,P<0.05,兩組數據間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針對性護理方法可針對患者病情、根據患者所需創建舒適的病房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患者的不良情緒等,因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情況。
關鍵詞:精神病 睡眠障礙 影響因素 針對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5(b)-0035-01
近年來,精神病科患者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精神病指的是患者的認知功能出現障礙,此類患者常出現思維混亂、情感異常及不良行為等癥狀,且由于精神病患者易產生興奮、抑郁、幻覺等不良情緒,因此睡眠障礙是精神病患者的常見癥狀 [1]。嚴重的精神病睡眠障礙者可出現精神衰弱、精神殘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活質量 [2];因此如何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質量至關重要。該文分析了該院的80例精神病人睡眠障礙患者的睡眠影響因素并比較了常規護理及針對性護理前、后精神病人睡眠障礙者的睡眠狀況評分情況。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精神病科80例精神病睡眠障礙患者的病例選用時間是在2009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間。A組40例精神病睡眠障礙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占該組比例42.5%;女性患者23例,占比例57.5%;最大年齡是76歲,最小年齡是35歲,平均年齡為(61.02±2.56)歲;最長病程為7.2年,最短病程為0.57年,平均病程是(3.37±0.52)年。B組40例患者中,12例男性,占該組比例為30%;28例女性,占70%;最大年齡是79歲,最小年齡是33歲,平均年齡為(60.41±2.73)歲;最長病程為6.9年,最短病程為0.74年,平均病程是(3.16±0.48)年。利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此80例精神病睡眠障礙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得出,A、B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信息之間比較時無顯著差異,因此兩組患者間的可比性較強。
1.2 方法
按隨機數字表的分組方法將該院的80例精神病睡眠障礙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均利用常規的抗精神病藥物、有助于睡眠藥物進行治療。在治療基礎上,A組選用常規護理,即及時監測患者病情變化。B組患者則進行針對性護理,具體方法是:(1)心理護理:護士多與患者溝通,時刻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并及時給予疏導;(2)生活護理:為患者布置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白天讓患者多運動、多聽一些輕松、愉快的音樂;(3)藥物護理:監測患者用藥情況,避免發生誤服、不服或多服藥物的情況;(4)健康教育:相關工作人員定期組織知識講座,向精神病患者傳達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行為規范、社會準則等知識。
1.3 療效評定標準
由該院精神病科醫師、護士根據精神病睡眠狀況評分量表對該院的80例精神病睡眠障礙患者在護理前、后的睡眠狀況進行評分。
1.4 統計處理
在SPSS17.0統計軟件系統中對本文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根據數據類型采用合適的檢驗方法,本文采用X2檢驗,若檢驗結果比較時得出P<0.05,則兩組數據間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精神病人睡眠障礙影響因素包括睡眠環境、藥物作用、心理影響等。
(2)比較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的睡眠狀況評分情況。結果得出,精神病人睡眠障礙影響因素包括睡眠環境、藥物作用、心理影響等。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睡眠狀況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且B組患者經針對性護理后的睡眠狀況評分為(65.29±9.02)分,顯著低于A組常規護理組患者(87.26±13.81)分,P<0.05,兩組數據間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精神病具有復雜的臨床表現,涉及患者的認知、感知、思維、情感及意志等多個方面的功能損傷,可導致患者出現社會功能障礙、心理缺陷、幻覺、妄想、行為反常等現象,因此影響其睡眠質量[3]。精神病睡眠障礙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給患者及其家屬增加的壓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針對性護理被廣泛應用。針對性護理方法是針對患者的睡眠影響因素進行的護理方法,可為患者創建溫馨的睡眠環境、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并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
該文比較了常規護理及針對性護理對于精神病人睡眠障礙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得出,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睡眠狀況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且B組患者經針對性護理后的睡眠狀況評分顯著低于A組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顯著。因此得出結論,針對性護理方法可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質量,對精神病人睡眠障礙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郎春英.精神病人睡眠障礙相關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05,4(6):49.
[2] 范相萍.精神病病人睡眠障礙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甘肅中醫,2008,11(21):
63.
[3] 徐家衛.精神病人睡眠障礙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外醫療,2009,12(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