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百超 劉桂林
【摘要】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中國夢教育必須讓當代大學生深刻感受到中國夢與他們的生活夢、學習夢、成才夢和就業夢息息相關,才能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中國夢 大學生 教育 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76-02
中國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提出的政治綱領。高校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行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所以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中國夢宣傳教育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實踐中中國夢教育內容抽象,形式單一,方法簡單,嚴重脫離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成長與成才實際,導致大學生對中國夢的內涵、意義認識不是很到位,對中國夢的踐行缺乏實際具體的行動。在當代大學生尤其是高職學生中如何加強中國夢教育、如何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迫切的實踐問題。
一、中國夢的內涵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同志對中國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1]它包含三層意思。第一,從結構上看,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中國夢是實現國力富強的強國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夢。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民族夢, 是中華兒女近代以來最為之不懈奮斗偉大的夢想。中國夢是實現人民幸福的人民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 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第二,從實踐上看,中國夢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走中國道路的前提下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夢。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三,從屬性上看,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是中國人民的夢,是世界人民的夢。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中華民族的振興需要兩岸同胞真誠團結合作, 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的夢,所有中國人都是中國夢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共享者;中國夢是世界人民的夢,中國人民的追求與世界人民的期盼連接在一起, 實現中國夢, 主要靠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同時也需要世界各國人民理解和支持[2]。
二、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原則
中國夢的教育實踐活動只有貼近我們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成長、成才與就業創業實際,她才是具體的,切合大學生實際需要的,具有鮮活靈魂的奮斗目標與理想。中國夢也只有上升到具有鮮活靈魂的奮斗目標與理想之高度,才能使當代大學生自覺地將其耐入自己的目標行為規劃之中,并為之不懈努力和拼搏。所以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要遵循下列原則:
1.中國夢教育要與優化生活環境相結合。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環境對人的發展,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改造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日常學習生活環境能讓學生耳濡目染中化民族的偉大復興與自身生存條件改善的密切聯系,從而自覺地為實現中化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2.中國夢教育要與改善學習條件相結合。學習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石,是實現中國夢的前提。只有基石夯實,夢才能豐滿。夯實基石的有效路徑是改善學習條件,讓當代大學生切身體會到實現中國夢的路就在腳下。
3.中國夢教育要與促進成長成才相結合。中國夢歸根結底就是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夢。大學生成長成才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也是為了幫助每個中國人更好地成長成才,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4.中國夢教育要與創造就業機會相結合。大學生就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具體實踐。中國夢的實現本身也是為了給廣大人民提供一個“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就業機會。中國夢的實現與大學生就業是互為因果的。
三、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實踐
1.中國夢教育與生活夢豐富相結合
大學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應該用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充盈大學生的生活夢想,激起大學生對更高生活水平與層次的向往與追求,并為之不懈奮斗。這種“對更高生活水平與層次的向往”本身就是中國夢的題中之義。豐富大學生活,主要應豐富大學生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組織生活。通過物質生活的豐富激起同學們對小康社會的向往,通過精神生活的豐富激發同學們對文明社會的追求,通過組織生活的提高鼓勵同學們對民主社會的渴望。
2.中國夢教育與學習夢豐滿相結合
學習是同學們成長成才的基礎,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前提。所以大學應該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各種教學條件,使同學們的學習夢變得豐滿。學習夢的豐滿,主要是改善教學條件、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和提供自助式教學套餐。教學條件包括軟條件和硬條件。軟條件的改善包括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培養良好的教風、學風等校園文化及構建完善的教學制度等。硬條件的改善包括保障和提高教學經費的投入,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媒體,改善學習環境,添購與開放圖書文獻資料和加強實驗實訓室等實踐教學條件建設。
3.中國夢教育與成才夢實現相結合
成長成才是同學們投身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本條件,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基本保障,中國夢的實現必須凝聚與依靠中國力量,必須依靠同學們成長成才。對同學們進行中國夢教育就是要促進同學們成長成才。幫助同學們實現成長成才夢主要應加強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其中心理健康應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定的標準),加強理想信念世界觀教育,豐富社會實踐,加強專業實踐及鼓勵競賽與創新等。對于高職生來說,尤其應鼓勵參加各種專業技能競賽、以及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的申報活動。
4.中國夢教育與就業夢創設相結合
大學生就業本身是實現中國夢的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就業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國家的的需要,是實現中國夢的內涵要求之一。所以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必須與引導、幫助大學生就業相結合,為同學們創設一個前程似景的就業夢。就業夢的創設主要通過人才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核心力,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就業關鍵力,校企文化融合增進學生就業軟實力,黨建創新提升學校就業服務力,集團化辦學提升學生就業消化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3-18.
[2]孟東方,王資博.中國夢的內涵、結構與路徑優化[J]. 重慶社會科學,2013(5):12-23.
作者簡介:
陳百超(1994-),男,漢族,浙江嘉興人,在讀大學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劉桂林(1974-),男,漢族,湖南漣源人,碩士,講師兼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