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環境下各類信息的傳播觀念、途徑、形式、數量以及速度等發生了根本變化。新媒體更加開放、自由、平等的傳播特征為個體與組織提供了更好的展現平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體時代中面臨著轉變與改革。本文從新媒體的涵義著手,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環境下受到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時期良好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80-02
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開了新的局面,在面臨新挑戰的同時積極利用新媒體優勢是其發展與改革的必然趨勢之一。新媒體環境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信息量與更加便捷的傳播形式,在這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所處的主流地位會受到一定沖擊。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正視新媒體,積極轉變和更新教育理念及內容,將新媒體作為開拓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
一、新媒體的涵義
新媒體是在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借助移動通信技術、數字技術及網絡信息技術等形成的新型媒體形式,其自身所具有的移動性、開放性、交互性及數字化等特征有效彌補了傳統媒體如書信、報刊、電視及廣播等傳播形式的不足?;ヂ摼W新媒體、電視新媒體及手機新媒體等是新媒體技術下不同的類型,對人們生活、工作各方面造成了很大影響,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便利。當前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的優勢也逐漸突顯,其作為當代大學生展示自我、獲取信息資源以及表達思想情感的重要平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能夠發揮重要教育作用。
二、新媒體環境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新媒體帶來的機遇
隨著信息網絡的普及,新媒體的覆蓋面也愈加廣泛,其互動性較強的特點也更加突出。因此,可使用新媒體中大量的教育資源在學生群體中進行迅速且全面的傳播。這樣十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種政策與理論的有效宣傳,同時也有助于為思政教育工作進入一個更科學、更有效的工作模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新媒體技術,并通過圖像、錄音以及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活動,不但能夠有效地擴展、豐富已有的教育內容,并且還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各種文化活動,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標。新媒體可以快捷地傳播海量的信息,并且具有突破時空、地域界限的傳播特點。通過新媒體技術,可將思想政治教育帶入多元化的傳播平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質量。
(二)新媒體帶來的挑戰
在新媒體背景下,網絡熱詞已經成為了學生群體的熱點話題。而其中一些帶有負面情緒的詞匯對于長期上網的學生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同時,網絡熱詞的娛樂化、低俗化等特點也會影響學生的人生理想與價值觀等思想觀念,這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1]。
近年來,微博、微信以及人人網等各種憑借新媒體技術而產生的傳播工具受到了學生的廣泛喜愛。學生在長期地進行虛擬的網絡交流后很容易忽視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一些學生還有可能會對家人、社會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無法正常地進行學習。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體背景下也會面對大量的垃圾信息,工作者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素養才能有效地進行辨別與篩選。另一方面,工作者若無法有效地使用新媒體技術,就無法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媒體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媒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持續地加強、改進、完善自身的專業素養與綜合素質。
三、在新媒體環境中促進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開展的對策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新媒體應用水平
以新媒體輔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應用新媒體的能力,在具備傳統教學素質的基礎上,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具有較高理論教學水平等,同時能夠跟上新媒體發展的腳步,積極了解和熟悉網絡文化并掌握新媒體技術,從而打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2]。
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學習和利用新媒體,將其作為開展教育工作的有力手段,進而達到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了解學生心理發展情況的目的,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促使學生能夠在各類社會思想、信息中分辨真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地位。當然,教師應注意避免片面追求技術教育與傳統教育,合理地將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使新媒體切實發揮出輔助、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利用新媒體營造多層次的教育氛圍
新媒體的出現使得社會輿論環境更加復雜和多樣化,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產生了很大影響[3]。在這一背景下,從宏觀角度利用新媒體打造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十分重要,構建健康、良好的高校新媒體文化輿論氛圍不僅是促進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觀念、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更是建設新時期高校新媒體文化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視域下多種價值觀念、文化輿論的沖擊下需要積極構建多層次的校園文化教育體系,系統、全面地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突出高校作為主流思想文化傳播者及新媒體輿論領導者的重要地位,將校內新聞網作為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利用其以師生為主體的優勢加強網絡宣傳的效能,引導正確的新媒體輿論方向。校內新聞網應以打造健康、科學的網絡輿論氛圍及促使學生健康發展為目標,通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以及組織建設特色教育欄目等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三)在新媒體環境下豐富教學內容
新媒體環境為學生個性發展及各類信息的攝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徑,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很大挑戰。因此,從教學內容角度出發,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以實際情況為教育開展的前提依據,從當前學生思想意識多元化的情況出發,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目的性、計劃性的教育目標與內容,并借助新媒體技術對學生思想發展進行引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效性。如,教師可以結合具有新聞性的內容與價值觀教育、法制觀念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合起來,將社會現實新聞所具有的思想性、教育性作用體現在教學中,將社會感人故事、國家大事如“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等事件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將其作為更有現實影響力的教材[4]。
(四)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教育載體
高職院校中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如課堂教學、學習研討會以及談話活動等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呈現出單一性與片面性,其有限的覆蓋面不利于全面地將教育內容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方面。新媒體環境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選擇,教育主體、客體及內容、途徑的豐富使得教育更加有針對性與差異性,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利用數字化技術創新教育載體形式。以高職院校學生身心發展及思想狀況為依據,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與任務為導向,建設數字化教材并開發新媒體教學軟件。將校園網作為擴大教育影響的平臺,在網站中設置新聞視頻、文章、圖片等模塊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合進去,使學生在隱性教育氛圍中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同時,構建由網絡黨建社區、黨校及黨務系統為一體的平臺,通過班級QQ、輔導員博客、校友錄等打造虛擬的網絡教育環境,將實體班級的教育影響力延伸。
此外,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基礎、思想意識水平等各方面參差不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積極構建立體式的教育體系,形成社會、校園與家庭共同組成的教育合力,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生活、學習的各方面,從而使其在新媒體環境下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作為自身全面發展的導向。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培養全面發展、高質量優秀人才的重要保障,在新媒體環境下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積極發揮新媒體優勢,使其成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廣大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新媒體應用能力,以傳統教育為基礎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從而實現培養具有優秀思想品質與道德修養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揚.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72-74.
[2]韋路,丁方舟.論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研究轉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3(4):93-103.
[3]錢文彬.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及對策[J].新聞界,2010,(3):83-84,71.
[4]鄭元景.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1):107-109.
作者簡介:
董政斌(1986年3月-),男,漢族,山東人,碩士研究生,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