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理念下,從學生的認知心理過程出發,提出案例引入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大提升了大學數學課堂的吸引力。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教學 課堂教學 認知心理 案例教學 課堂引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144-02
一、引言
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是大學數學教育的主要陣地。但長期以來,教師在科研的壓力下無心戀戰講臺,而學生在眾多娛樂的誘惑下,也不能安心在教室接受這種慢節奏的知識積累。另外,隨著信息和網絡的發展,很多知識的獲取已經不再拘泥于課堂。“進課堂、保學時”的簡單加法式的課程大綱和計劃使課堂教學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在此環境下如何激活課堂教育,發揮它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要作用,是現在高等教育應當反思的問題。
為解決目前教與學的困境,很多教育者開始嘗試研究性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完成自主學習。但好的教育理念需要科學合理的課堂設計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大多數數學教師習慣課堂講解之后引入應用案例,而在漫長的論證和推理中,學生的注意力已消耗殆盡,數學思想的傳遞無以為繼。這種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認知心理過程,把學習變成一種智力游戲,問題的關鍵是課堂授課的序安排的不合理。案例引入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把案例演示作為課堂的開始,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案例引入式課堂教學建立良好的課堂第一印象
注意過程是學習的首要階段。課堂開始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那課堂就是老師的獨角戲。如果教師對課堂開始的幾分鐘不加注意,知識的傳遞就無法進行下去。所以課堂教學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學生對大學數學課程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數學比較枯燥;二是看不到學習的“即時效果”。所以作為課堂第一印象的引入案例要有趣、要有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里的有趣可以是通俗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也可以是他們關注的問題或現象。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就有許多貼近現實生活的通俗案例,比如在介紹期望的概念當中就可以從探秘商場中的有獎促銷活動開始,課堂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案例背后的數學思想才有機會展開。
學以致用是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案例引入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自我需要,明確學習的目標。學生在這種自我需要的驅使下,自主學習,克服困難、排除障礙的勇氣也大為提升。案例引入首先給學生展示知識的用武之地,誘“敵”深入,要想學為己用,就要把原理吃透,必須掌握其方法背后更深層的理論推導。這樣學生才能隨著課堂的節奏完成學習任務。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抓住興趣就能讓學習者主動起來。好的課堂引入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既有學習的興趣,又在案例的牽引下主動思考,積極求證。
三、案例引入式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模仿中學習
人從出生就開始不斷的模仿周遭的事情,說話、做事、為人等等。學習之路也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學習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是后人接受前人知識經驗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所以它是一種最古老最基本的學習方法。模仿學習強的人掌握知識和能力的速度明顯高于常人。因為模仿學習能促進人的多元智能全方位的發展。
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為認為人類的大多數行為是通過觀察而習得的。人們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可獲得榜樣行為的符號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導觀察者在今后做出與之相似的行為。
班杜拉所強調的觀察學習就是模仿學習,案例引入式課堂教學,由教師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模仿式學習。通過模仿,學生從中獲取有效的經驗和方法,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解決本質相同的問題。通過將不同模仿經驗聯系,提取本質相同的法則,指導學生解決更多的問題。這就是模仿教學的意義所在。
課堂講授不可能面面俱到,案例引入式課堂教學應強調知識的生成性和創造性。學生觀摩案例的過程貼近于知識原始的發現過程,通過對引入案例的學習,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例如從對未完成賭局的賭資分配問題到投資方案的選擇,只是問題背景轉換,方法一蹴而就。
四、案例引入式課堂教學能夠極大促進教師的科研活動
案例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互契合,而案例引入式教學與一般案例教學不同,它要求引入案例必須通俗易懂,針對具體的概念和定義,進行設計短小精悍,不易綜合性太強,能夠為學生所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正確的方式引出案例。
要把抽象的概念、深奧的原理展現為貼近實際生產、生活的案例,需要教師一方面要把教學內容吃透;另一方面需要在自身專業領域不斷探索研究,把科研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作為背景知識引入到教學中。
由此可見科研和教學并不矛盾,專業研究可以為教學提供取之不竭的源頭活水,讓科研為教學服務,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反過來,也可以借助教學使我們對科研問題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教學的同時也能促進科研。
五、小結
從碳12到鉆石也只是排列發生變化,案例引入式課堂教學采用現代認知心理學的教學理論設計,從學習的首要階段——注意過程入手,通過形象化的概念知識(即引入案例)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利用模仿方式進行教學,啟發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運用模擬、轉換、理想化方法等思想,通過積極的知識遷移和啟發聯想來實現創造性學習,抓住學習的本質。
案例引入式教學結合了問題驅動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類比教學法,一舉三得。同時它調動起教學兩個主體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魏傳華,賈旭杰,徐世英.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教學改革與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2月第23卷第1期
[2]嵇紹春.基于研究性教學的大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討,《續教育研究》,2013 年第12期
[3]沈雪梅.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方法探析,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3 卷 第 2 期2014 年3月
[4]牛銀菊,賈繼紅.應用型工科“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方法研究,《中國電力教育》2013年第32期
[5]岳麗.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教學,高教論述,2012年第20期
[6]趙桂龍,繆培仁,丁為民.研究型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的比較與推進策略,高等農業教育,2013-12,12: 78-81
作者簡介:
孫海英(1981-),女,漢族,山東煙臺人,煙臺大學文經學院基礎教學部,講師,武漢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系統優化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