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勝等
【摘要】針對傳統教學在高職院校水文水利計算與應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闡述了微課對水文水利計算與應用教學的積極作用。并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水文水利計算與應用課程的微課資源建設方法。
【關鍵詞】微課 水文水利計算與應用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236-01
《水文水力計算與應用》課程是湖南省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水利工程專業是省級精品專業,也是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專業。通過學習該課程,學生可以掌握水文資料的收集、設計年徑流計算、設計洪水計算等專業技能。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教育理念不斷的創新,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很強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利于其有效開展,為此“微課”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一、水文水利計算與應用課程對微課資源的需求
基于以下幾點原因,傳統教學方式不利于水文水利計算與應用課程在高職院校中有效開展:
首先,高職院校學生基礎普遍薄弱,對計算有畏難情緒。由于該課程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理統計學基礎,而高職學生通常在該方面的基礎較差。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工作難以開展。
其次,傳統教學資源利用率低,不利于學生學習。現在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國家對精品課程的開發,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已經是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但傳統的教學資源內容過多,視頻的時長在一個課時左右,資源的主體和突出點都不明顯,讓學習者盲目而失去耐心。
最后,實踐機會缺乏,學生理論結合實際能力差。高等職業教育具有獨特的特征,在教授學生理論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國內水利高職院校,大多數缺乏各種水文水利模型監測與計算的校內實訓場所,在課堂內通過傳統的教學資源,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操作步驟的直觀性,學生的動手能力差。
而微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傳授知識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課堂。微課的核心是微視頻,通過將課程資源制作成碎片化、片段化的微課,利用最簡短的時間對課程的核心知識點進行逐一講解。學生通過微課,既能親眼了解各種實踐操作的過程,也能利用自己的零散時間完成對課程的系統學習,大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二、水文水利計算與應用課程的微課資源建設
(一)水文水利計算與應用課程的知識點拆分
目前水文水利計算與應用課程的核心知識點包括五部分內容:水文資料的收集、設計年徑流計算、設計洪水計算、水庫的興利調節計算、水庫的防洪調節計算。這五個知識點內又有多個技能點,但并非每個技能點都需要制作微視頻,因此要對所有的技能點進行解構和評估,形成微課資源中新的技能點。
(二)微課的結構設計
“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資源表現形式,其特點以短小精悍著稱,視頻時間一般在10分鐘左右,要在如此短短的時間內將一個技能點講解透徹,就必須對微課的結構進行精心設計。如水庫的興利調節計算,首先采用水庫現場拍攝的視頻和制作的圖示作為視頻源對水庫興利調節計算的任務和目的進行介紹,以最直觀的方式使學生理解學習的內容;然后采用實例計算對興利調節進行講解,計算的過程要求簡捷又不遺漏細節,使學生能根據展示的計算過程進行獨立計算;最后在視頻的結尾設置合理的提問和簡短的總結,以幫助學生梳理思路。
(三)微課的制作
1.微課視頻的錄制。微課視頻的主要制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攝像機拍攝,可以借助于專業攝像機或DV對教學過程進行拍攝;②智能手機拍攝,用三角架將智能手機固定,拍攝教師在白紙上的教學過程。③電腦屏幕錄制軟件錄制,可以通過錄屏軟件,對各技能點在電腦上的操作過程進行錄制。
2.微課視頻的后期編輯和輸出。微課視頻錄制完成之后,制作者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對視頻進行一定的加工和處理。比較簡單易用的視頻編輯軟件有Camtasia Studio、會聲會影等。
(四)微課的發布
微課制作完成之后需選擇合適的平臺發布,以方便學生在課前課后應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和師生互動。目前國內的微課平臺有可汗學院、中國微課網等。
以上提到的微課資源建設模式已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解決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主要問題。但由于《水文水利計算與應用》課程教學是一門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中,如何讓微課取得最佳效果,對于微課資源的建設還值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1(10):61-65.
[2]蔣詠華.高校微課建設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設備,2014(23):73-75.
[3]袁金超.基礎教育微課資源設計開發的現狀分析與政策研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耿勝慧(1985-),女,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水文水利計算教學及研究。
通訊作者:宋楠(1987-),男,河南省鄭州市人,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水土保持與水文水利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