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摘 要:近年來,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學校越來越重視小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籃球作為最流行的一項體育活動,很快被引入體育課堂。高質量的籃球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各種戰略技巧,讓他們在賽場上能夠應對自如,奪取勝利。快攻就是戰略之一,比賽時使用快攻能給對手很大的壓力,并能爭取主動,達到較好的進攻效果。對快攻戰術在小學籃球比賽中的應用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快攻戰術;小學;籃球比賽;應用
小學是培養學生籃球技能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都有好動的特點,并且動作反應快,所以學校應該努力抓住這一時期,培養小學生的快攻能力。運動員要具備足夠的能力才能完成快攻戰術,不僅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擁有持久的耐力,更要有一顆快攻和敢于拼搏的心,快攻不僅是籃球比賽中必不可少的進攻戰術之一,同樣是進攻戰術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武器,也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籃球隊運用最多的一項進攻戰術。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應該具備籃球快攻意識和有關的技能并且能夠在比賽中熟練地運用快攻戰術,從而戰勝對方。
一、快攻的含義
快攻是指在比賽由防守轉入進攻的時候,在對方防守不牢的情況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和最快的速度在人數上形成以多打少的格局,使自己處于優勢地位,或者在人數相等以及人數少于對方的狀態下,趁對方陣局還沒有完全穩定的時候,快速地進行攻擊的一種進攻戰術。多次實踐顯示,很好地抓住防守轉入進攻這一機會,創造快攻戰機,可以更好地獲得爭取主動權,奪取最終的勝利。隨著籃球技術的發展,快攻技術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快攻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賽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賽場上,快攻所得分數比重就越來越大。
二、快攻戰術的特征
1.整體性
整體性是籃球比賽過程中的一個突出特征,如今的籃球快攻如果去掉快攻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的快攻模式需要多人參與,不再是過去那種僅僅三四個人就能完成,進攻和防守至少由8人組成,這大大增加了比賽的難度,使運動員面臨著更高的挑戰。所以,保持團隊的整體性是取得快攻勝利的關鍵。
2.多樣性
多樣性是籃球快攻戰術發展的又一重要特征,。隨著籃球技術的發展,籃球運動員對戰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不再局限于過去那種簡單、單調的戰術,更加追求戰術多樣化,例如,著名的NBA快攻戰術——“空中接力”。
3.連接性
籃球快攻戰術已不再是以前那種單純戰術的年代了,當快攻不成時,不再是轉入陣地進攻,而是與強攻等其他戰術進行有機的銜接,快速組織人員進行連續的快速攻擊,具有很強的銜接和連貫性,同時也使快攻戰術的時間得到了有效的延長,使快攻戰術出現了全新的局面。
三、快攻戰術在小學籃球比賽中的運用
1.發動時期
在比賽的過程中運動員要有強烈的快攻意識,只有有了這種快攻的意識,球員們才能積極地把握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發動快攻,并努力創造機會向對方展開進攻從而獲得比賽的主動權,所以在小學生的籃球比賽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樹立快攻意識。賽場上有很多發動快攻的機會,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是當出現線界外球的時候發動快攻;二是在搶占后場籃板球時發動快攻;三是在搶斷球時發動快攻等等。
2.推進階段
推進階段是快攻過程的關鍵階段,高效率的推動階段對小學生快攻的成功至關重要。推進階段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長傳球推進,一種是短傳球推進。長傳球推進具有進行效率高、速度快、配合簡單直接的優點,這一階段通常會得分很快。但是對運動員的體力、推理判斷的能力以及處理緊急狀況的能力要求極高,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快攻的成功率才會有把握。短傳球推進與長傳球推進有很大不同,它是在短距離內運用快速傳接球向前場推進的一種快攻方式。它的主要特點就是較容易形成以多打少的格局,增強團隊的戰斗力,并且隊形靈活多變,防守牢固,不易被偷襲,特別適合在對手比較強大的形勢下使用。
3.結束階段
結束階段也是快攻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快攻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由此可見它的重要性,所以這一階段小學生在比賽時也不能忽視。結束階段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以多打少或者人數相同。如果是以多打少,就應該努力堅持擴大進攻面的原則,做到冷靜處理,重在策略、智取。如果是人數對等的情況下,就要學會在行進間不失時機地進行突破分球配合,還要學會尋找時機利用有利地形或者必要戰術發起強力快攻。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籃球運動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這為快攻戰術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快攻戰術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比賽的速度,使賽場變得更加的激烈、精彩,更加吸引人。在小學生快攻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強化防守的練習,特別是搶防守籃板球的訓練以及搶斷球練習。并且在小學生快攻推進階段的教學中,要努力強化小學生傳球、接球和跑位的訓練。
參考文獻:
[1]孫民治.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常保榮.淺談籃球快攻[J].延安大學學報,2001(01):83-84,91.
[3]鄭尚武,袁明蓮.籃球“快攻”戰術理論問題探析[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2,21(1):69-71.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