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青
【摘 要】通過分析高校產學研合作的現狀,找出高校產學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策略。
【關鍵詞】高校 產學研合作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3-0148-02
20世紀90年代初,“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由中科院以及國家教委等組織實施,進行工程開發的目的是為了將科研院所和高校本身的技術優勢切實發揮出來,進行技術優勢的移植,實現高校和行業的合作,從而幫助企業提高技術能力,更好地進行技術創新,將企業競爭優勢切實發揮出來。在20多年的發展中,我國的產學研合作有了較快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少到多,不斷地進行優化。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政府都對產學研合作和技術轉移非常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將我國的經濟和科技結合在一起,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目前,我國進行產學研合作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這些問題的存在限制了產學研的優化結合。本文研究高校產學研合作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剖析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
一 目前高校產學研合作存在的問題
1.企業自身的研發實力不足,產業方尚未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由于企業自身科研開發的實力不足,增加了產學研合作的風險。與企業相比,大學的技術優勢愈加明顯,也直接說明兩者技術勢能比較大,企業對技術的需求欲望越大,產學研合作的風險也越大;相反技術勢能越小,企業對技術的需求欲望將會減弱且合作的風險將會減小,成功的可能性較大。大多企業希望做一些短、平、快的項目,將技術開發以及創新的任務交給高校和科研機構,但這容易導致產學研合作本身的聯合性和系統性比較差,也導致各個合作主體在合作的過程中無法切實融合在一起,無法將產學研合作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因此,如果高校和企業存在一定的技術勢能,足以引起企業對技術的需求欲望,同時企業擁有相當強的研發實力,那么產學研合作的利益將會達到最大化,而且風險較小。
2.大學教師研究的科研成果與企業的需求有相當的差距
大學教師得出的科研成果和企業的需求存在比較大的差距,沒有認識到技術集成的重要性。當然,這種技術差距的存在是必然的,這也為產學研合作提供了可能,作為產學研的技術供給方必須盡量了解企業需求,以期縮小差距,這樣更有利于產學研合作的成功。目前的大學評價體系會直接引導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大學評價體系比較重視論文、項目經費、知識產權、專著以及人才方面的培養。在進行職稱評定、晉升時,若是無法將產學研合作的引導作用發揮出來,會直接導致大學科研人員參與到產學研合作中的目的變為發表論文、增加經費,給自己的職稱評定提供方便,從而不可能在產學研合作中投入比較多的精力,無法將大學服務社會的職能直觀地體現在評價體系中。
3.政府部門缺乏相應的政策、法規與配套措施
我國各個部門針對產學研合作制定的獎勵、鼓勵政策以及法規比較復雜,并且都有各自的規定,這導致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不知道該遵守哪個規定,產學研合作也比較混亂和無序,給其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產學研工作是一項特殊的、具有強烈科技性質的經濟行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主體的利益也各不相同。一方面,高校是以學術活動和教學為主的組織,在進行產學研合作時,高校本身的市場價值很容易被忽略,沒有認識到轉化科技成果的重要性,過多關注的是科技成果的“技術價值”;另一方面,若高校能夠進行科研成果的轉化,其收益往往屬于企業,當某個項目成功后,便不會繼續合作。
4.較難得到金融中介機構的支持
我國絕大多數的科技中介機構的機制不夠健全,功能也比較單一,提供的相關信息不夠及時和準確,并且中介機構本身的權益和地位常常難以得到保障,中介機構的質量和數量很難滿足當前產學研合作的實際需要,導致金融中介機構沒有給產學研合作提供足夠的支持。產學研合作創新作為一種科技經濟活動,其風險比較大,現在國際科技中介機構呈現出功能整體化和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并且絕大多數中介結構都是屬于風險厭惡型的,這也導致金融中介機構沒有給予產學研合作足夠的支持。
二 高校產學研合作的對策與建議
1.切實認識到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性
產學研合作的本質是經濟和科技結合的綜合性活動,能夠進行高科技的轉化,優化資產的配置,能夠將科教優勢切實轉變為經濟優勢,這也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策略。在文化方面,企業文化和高校文化存在一定的沖突,但是這種沖突是可以調和的,并且能夠共存和相互促進。高校科技成果的含金量比較高,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這對企業來說是低成本和高附加值的。這要求高校科研部門必須全面地認識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性。
2.探究高校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
我國高校在科技布局、科技體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要想切實做好產學研合作,必須分析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新模式和新機制的探索。在探索過程中,還應該重視國外經驗的借鑒,將政策的引導作用以及推動作用發揮出來,不斷地深化產學研合作。現在,我國很多高校都嘗試過產學研合作,也探索了和自己相適應的研究模式,并取得了一些經濟效益,而且隨著科技經濟創新的發展,高校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性不斷突出,進行科研的目的是為了給國民經濟提供更好的服務,不斷地提高社會效益。所以,必須進行產學研合作機制以及模式的探索,將科研成果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3.完善產學研相關法規
推動產學研合作發展時,國家應給企業和高校一定的支持,完善產學研的法律法規,以及有效的運行機制和監督機制。此外,還應該將高校的科研隊伍優勢和學科綜合優勢發揮出來,做好國家和企業的科技攻關工作,從而給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都比較出色的人才。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高校應該給予科研人員政策方面的扶持,建立長效利益分配機制,做好產學研合作的運行管理,確保高校產學研合作能夠更加協調地發展。
4.高校與地方政府全方位對接
高校的作用是進行人才的培養,給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人才,在地區經濟建設中高等院校的作用非常重要。高校和地方政府的合作能夠很好地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是地區經濟增長的動力,能夠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而地區經濟的興旺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高校的發展。為了高校的生存發展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高校和地方政府有必要進行合作。
5.高校與企業聯合建立研發機構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也是高科技企業人才培育的搖籃。大學要想與成功企業合作,必須合理地利用學校在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努力地讓企業融入產學研合作中。全國有許多產學研聯合研究開發機構和經濟實體。這些聯合研究機構通過產學研合作開發工程的引導,為高校產學研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平臺。企業應該主動與高校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將科技成果作為紐帶,與高校合作建立研發機構或者工程研究中心,作為基地開展產學研合作,切實將高校和企業結合在一起,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
6.構建有利于產學研合作的優質環境
政策方面,政府應該進行優惠政策的制定,從而推動產學研合作健康地發展,其中包含工商、稅收、知識產權和進出口方面的優惠政策。
投資方面,由于高校資金較少,取得的技術成果也不夠成熟,存在較大的風險,有些企業出現失敗后便不愿意繼續冒險,對產學研合作更好地進行造成了很大的阻礙。為了降低雙方的風險,應該進行風險投資機制的建立,設立風險基金,降低投資風險出現的概率。
體制方面,進行高校產學研合作管理體制的改革,將高校科技工作慢慢地延伸到企業,取得的科技成果也可以轉讓給企業。此外,企業可以派遣工作人員去高校接受培訓,努力地將成果轉化為商品和產品。
信息方面,加快信息化、網絡化的建設,同時也要大力發展產學研合作的中介機構。
法制方面:產學研合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規條例,把產學研合作納入法制軌道。
7.提高中介機構的服務水平和能力
目前,中介機構的人才較為緊缺,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創新。從事技術中介服務的人才一般需要具有跨學科的綜合素質。日本曾經提出,一定要培養出一批熟悉經濟、科技與法律的復合型人才,具備這樣素質的人才才能在高校產學研合作中擔任重要的職位。
參考文獻
[1]曾裕斐、陳米宋、常媛等.高校產學研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廣場,2008(4)
[2]張經強.高校產學研合作中的若干問題及思考[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6(1)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