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柏松

摘 要: 目的:探討分析采用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脛腓骨骨折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脛腓骨骨折患兒進行調查分析,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石膏固定治療,觀察組采用夾板外固定治療。將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兩組患兒在經過不同方法治療后,采用夾板外固定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總有效率82.50%(P<0.05)。結論:采用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脛腓骨骨折,不僅骨折愈合時間短,愈合率高,同時避免了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便捷性、安全性等特點。值得廣泛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 :夾板;脛腓骨骨折;治療效果
在醫院骨科患者中,脛腓骨骨折是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大約是所有骨折患者的13.7%,該病常見于兒童,約占兒童骨折的20%,脛骨是連接股骨下方的支承體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連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擔負了1/6的承重[1]。脛腓骨骨折大多是因為外界暴力所致,如:壓砸、沖撞、打擊致傷等。主要癥狀為小腿局部疼痛、腫脹、顯著的畸形等。開放骨折由于傷口的特殊性,血運情況較差,難以愈合,嚴重者會因血液循環不良發生繼發性壞死,骨外露,感染導致骨髓炎的發生[2],嚴重影響了患兒的身體健康。本文選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脛腓骨骨折患兒進行調查分析,采用夾板外固定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脛腓骨骨折患兒進行調查分析,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患兒年齡為4~15歲,平均年齡為(6.31±0.82)歲,其中男21例,女19例,發病部位為:左側骨折13例、右側骨折27例;觀察組40例患兒年齡為3~13歲,平均年齡為(4.89±0.67)歲,其中男26例,女14例,發病部位為:左側17例,右側23例。兩組患兒均經過臨床檢查和X線攝片確診為脛腓骨骨折。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兒復位后石膏繃帶固定治療,觀察組患兒夾板外固定治療,具體表現為:給予患兒局部麻醉或者不麻醉,采用手法復位矯正各種畸形,手法為:撥伸牽引、端提推擠、分骨擠按、搖擺縱壓等。手法整復后,放置合適的平墊、梯形墊等,用適宜的塑性木質夾板,將弧形夾板放置于患兒的小腿內側,于小腿后側、外側分別放置S形夾板,小腿前內、前外側放置較為窄小的直條夾板,最后采用4條帶子進行綁扎固定。
1.3療效判定
顯效:患兒經過治療后,骨折部位沒有出現畸形狀態,膝關節和踝關節活動正常,骨折愈合且無疼痛感。有效:患兒經過治療后,骨折部位成角畸形<10°,膝關節和踝關節活動較正常≥75%,骨折愈合且稍有疼痛感。無效:患兒經過治療后,骨折愈合出現延遲或者骨不連的現象,且各項指標未達到上述的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X100%
1.4統計學處理
在SPSS17.0統計學軟件上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頻數(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兒在經過不同方法治療后,采用夾板外固定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總有效率82.50%(P<0.05)。具體數據見表1
3討論
脛骨為人體的主干骨頭,是支持機體重量的核心部位,腓骨承受著人體1/6的重量,附連著小腿肌肉,脛腓骨骨折是是較為常見的骨折之一,發病率高達10%左右。脛腓骨骨折的主要致病原因為直接外力,多見于外力作用部位,單骨骨折少,雙骨骨折的多,且多數在同一水平面。間接外力是導致脛腓骨骨折的次要原因,如:小腿受到曲折或者扭轉力的作用,容易在脛骨骨干中下1/3交接處發生骨折,大多為螺旋或斜形。脛腓骨骨折的主要癥狀為:小腿局部疼痛、腫脹、顯著的畸形等[3]。開放骨折由于傷口的特殊性,血運情況較差,難以愈合,嚴重者因血液循環不良發生繼發性壞死,骨外露,感染致骨髓炎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患兒的身體健康。本文選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脛腓骨骨折患兒進行調查分析,采用夾板外固定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總有效率82.50%(P<0.05)。充分說明,采用夾板外固定治療脛腓骨骨折,骨折的愈合率高,愈合時間短。
有效的控制骨折端移位相互靠攏是整復脛腓骨骨折的關鍵,采用5塊塑形木質夾板進行固定,有效地借助了夾板之間力產生的持續均衡作用,根據小腿骨折的解剖生理特點,放置不同方向加壓墊。中醫學認為,氣血和骨折的愈合過程有著直接的關系,氣血的供養好壞直接影響到骨折愈合的修復。本文中采用的手法復位和夾板固定,最大程度保存了骨折部位的血運和軟組織的連續。夾板固定不僅給骨折端提供了相對的彈性力學環境,且對骨折端無應力遮擋效應,沒有破壞皮質骨血運,對骨折的自然愈合過程也沒有任何的干擾,符合骨組織的生物適應性。有研究表明,骨皮質的骨量丟失是由于較強的應力遮擋所導致的,骨折愈合的時間越長,復發骨折幾率就越高,早期的應力刺激對患者骨折愈合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4]。本文中,對患兒應用手法復位后,采用小夾板和肢體長軸進行固定,使骨折端無應力遮擋,小夾板不會阻礙早期活動,患肢產生的肌肉收縮力和自重力的傳導。局部的微循環對骨折的影響是十分有益,有文獻表明[5],當布帶的約束力在0~600g范圍時,微循環沒有明顯的改變,但當增大到800g時,微循環會受到明顯的變化。因此,約束力的強度應控制在800g重的拉力下,能上下活動1cm為最佳。因此,醫護人員隨時觀察小夾板的松緊度,保持患者微循環的最佳狀態。
綜上所述,采用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脛腓骨骨折,不僅骨折愈合時間短,愈合率高,同時避免了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便捷性、安全性等特點。值得廣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黎莉.?外固定架治療小兒脛腓骨骨折62例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973-974.
[2]郝文娟,張毅.?骨外固定架治療小兒脛腓骨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醫學報,2011,05:547-548.?
[3]蘇煦東.脛腓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與單臂外固定架治療骨折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31:122-123.
[4]丁平軍,曾昭平,陳元懷.?懸吊跟骨骨牽引配合小夾板外固定治療脛腓骨骨折療效觀察[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0,06:551-552.
[5]韋光福.脛腓骨骨折多種手術固定方法療效的比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