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
摘 要:從高中英語教學的實踐出發,在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優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以后的英語教學提供一定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教學模式;有效途徑;教學觀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英語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有意識地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表面上看,課堂的氛圍很熱烈,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很高,但是等到最終的教學成果檢驗時卻是不理想的。這主要是老師將優化高中英語教學的途徑表面化了,在實際的操作中沒有考慮自身的教學實際,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下面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指出優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
一、更新自身教學觀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會一味地進行教學,很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內在變化,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了厭倦感甚至是抵制的情緒,這對高中英語教學的高效開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務必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舉個例子,老師在教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這篇文章時,可以跟學生說:“You must be familiar with foreign festivals, can you share with us?”讓學生上臺進行分享。這時就有學生上臺說:“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Christmas day in Britain. On Christmas day, Christmas dinner is very rich, including pork, roast turkey... And so on. Home every one have a gift.”這樣一來,其他學生看到這位同學的表現也躍躍欲試,大家都搶著上臺回答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將英語課堂重新交還給學生,教師不再是一個人從頭講到尾,而是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真正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主體性。
二、立足英語教材,創設生活情境
我們知道,很多英語知識都來源于現實生活,比如一些英語的對話內容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因此,老師不可單一地講授教材知識,而是立足于教材,從教材中挖掘可用的生活元素,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得英語課堂“活起來”。例如,老師在教First aid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化場景,讓學生針對這種情況來解說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急救措施。具體來說,老師可以說:“If you are outside accidentally sprained foot, how should you do?”有的學生說:“first of all,I think that you should stop the movement immediately.Put a stone in the injured foot.Feet cant touch and you should Wait for someones first aid. ”老師應當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和解析,在這個過程中做一個引導者。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運用,在結合教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而不再局限于課本,使得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教學環境中,積極地參與討論和思考,從而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科學設計教學流程,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大可不必按著課本的順序進行教學,而是大膽地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具體來說,老師應當跳出課本的內容限制,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上設計教學流程。舉個例子,老師在教“The Olympic Games”這節內容時,一般順序是Warming up,然后是Pre-reading部分,緊接著是Reading部分,最后是布置Homework。但是由于學生對The Olympic Games的來源和發展不是很熟悉,那么老師可以將Pre-reading和Reading這兩部分放在前面,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教學課堂中。
優化高中英語教學模式的途徑有很多,需要英語老師從自身的教學情況出發,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在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英語教材,將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同時在保證教學目標實現的前提下大膽地進行流程設計,從而真正做到優化高中英語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雷慧青.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