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偉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已成為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必要條件之一。內部審計作為實施控制的基礎環節,不僅是內部控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更對保障內部控制有效實施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之間的關系,闡述了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據現階段影響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發揮作用的因素提出了健全企業內部審計的對策。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內部控制系統
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的總稱。具體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要素。
內部審計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一、 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系。
1、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內部審計是為加強內部經濟監督和經營管理的需要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是企業內部一種獨立的評核工作,通過檢查會計、財務及其他業務,為管理當局提供咨詢、建議等服務。內部審計作為監督的一個重要角色置于整個內控的較高層。
2、內部審計又是對內部控制的控制。內部審計又是全面審查、監督內控制度的專門組織,它立于會計控制之外,具有其他任何部門和控制所無法代替的重要作用。目前,內部審計范圍已從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擴展到經營管理的各方面。
二、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
1、評價和評估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
(1)測試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
健全性測試主要解決內部控制系統是否合理、健全,以及內部控制關鍵點是否齊全、準確等問題。通過對這些測試資料的分析,來評價控制系統的健全程度。并針對內控中的薄弱點和失控點,發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出改進措施。
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在企業內部收集有關的經營管理制度、規章和辦法,以及向有關部門和人員調查了解,運用調查表法或記述法等審計方法,對內部控制的流程的正確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點進行測試。
(2)測試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遵循性
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一些內部控制系統控制點的測試,分析哪些控制點上建立了強有力的內控制度,哪些控制點上存在薄弱環節,以評價內部控制系統在實際業務活動中的執行情況,以及審查管理制度在執行中的使用情況。根據測試部位可信賴程度的分析,評價被測試系統內部控制的程度,并找出控制薄弱點和失控點,同時確定審計重點,以決定將其列入實質性測試。
(3)測試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
有效性測試主要是了解內部控制系統功能如何,是否發揮作用,效果如何等問題。要正確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內部審計人員除了在財務領域對會計報表、賬本、憑證及相關資料予以查證監督,還應對企業的管理和經營領域投入更多的熱心與關注。
2、通過內部審計發揮企業內部控制的監控職能
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監督檢查機制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應當負責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開展相關的保證活動。在新的內部控制指導框架下,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工作應當滿足以下兩方面要求:一是,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相結合,以確保監督檢查工作的有序開展;二是,定期向董事會提交內部控制監督檢查工作報告,為董事會的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提供依據
三、 影響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作用發揮的因素
1、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強,弱化監督力度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獨立性原則是內部審計行使和發揮好職能的基體。目前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都設置了內審部門,但由于企業領導對認識的不到位或者考慮到企業規模和人力資本等因素,導致了機構設置不合理,隸屬管理不明。內審部門有的是獨立的部門,有的是掛靠財務部門,隸屬于總經理或財務負責人領導,由于內審部門與其它部門處于平行的地位,致使許多內部審計流于形式,缺乏自身應有的地位和威信,無法保證其應有的獨立性,也就大大弱化了監督力度的發揮。
2、 內部審計法規不健全,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關于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盡管有《審計法》和《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以及《審計機關指導監督內部審計業務的規定》等,但還不夠完善,效力也比較差。內部審計法規依據不充分、不健全,或出現空白,使得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只能依據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結論的權威性,因而增大了審計風險。
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絕大多數是從會計崗位轉過來的,知識面較單一,內部審計人員整體水平不高,綜合素質較低,識別風險、判斷正誤的能力較差;有些內審人員職業道德欠佳,不能經受各方面的誘惑;更重要的是內審人員一般由領導指定,很容易出現任人唯親的現象,從而難以選用有真才實學的人來擔當此重任。因此一些素質不高的內審人員,無法運用最新的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的審計方法來防范和化解風險,
四、 健全內部審計的對策
1、 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內控規范第十二條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監事會對董事會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進行監督。經理層負責組織領導企業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第十三條企業應當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協調內部控制審計及其他相關事宜等。根據以上內控規范規定,規模較大的企業應在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總經理之下分別設立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審計部,三者之間由上而下存在業務指導關系,審計部的設置應高于其它各職能部門,在業務上向審計委員會負責并向其報告工作,在行政上向總經理負責并向其報告工作。對于規模較小,不設審計委員會的企業,審計部門應對董事會負責,并在業務上接受監事會的指導。這種雙重負責的組織形式有利于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
2、 培養高素質的內部審計隊伍,提高內部審計質量
隨著內部審計由財務領域向經營和管理領域擴展,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熟悉精通會計、審計、法律、稅務、金融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應熟悉經營管理、工程技術、工藝流程、經濟政策法規、市場環境分析等方面的知識,因此,一方面要從企業管理的各專業領域吸收熟悉業務懂管理的人才補充壯大我們的內部審計力量,同時要抓好內審隊伍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及新更新內審人員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和總體素質,建立一支知識結構多元化,專業知識技能化的內部審計專業隊伍,以適應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全方位監督和評價。
3、 建立一套完整的獎懲制度
通過建立內部審計激勵制度,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考核和評價,肯定成績,并進行適當獎勵,能夠增強審計人員的成就感,有利于激發審計人員的工作熱情;另外,對監督不力的審計人員,應予以嚴厲處罰,情節嚴重的或由于監督不力造成經濟損失較大的,應依法追究責任。
總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是企業不斷發展和保持競爭力的需求,也是企業面對市場風險與挑戰的需要。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并使之運行有效,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督力度,使之規范化和制度化,才能有效促進企業控制目標的實現。